新能源时代,传统车企真的落后了吗?

波波看汽车 2024-05-27 11:42:57

新能源时代,新势力在舆论上确实压过传统车企一头,但是在产品实力上,实际情况却是:

1)传统车企拥有多年造车经验,甚至部分车企在新势力之前就有过对电动化领域的探索,即便启动较晚,也很容易上道;

2)而且在纯电赛道里的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们,不仅是各有所长,两者也开始相互补齐短板,大有互相融合之势。

在今天,如果还用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两个简单概念,粗暴地划分谁先进谁落后,肯定是有些草率和不公了,为了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先从新势力开始说起。

一、造车新势力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率先入局的新势力最大优势就是先发优势,别小看这四个字,在博弈论中有个经典的“帆船理论”。

就是两艘船比赛,不管风向怎么转换,只要领先的船采取和追赶者一样的换帆策略,那么追赶者就永远追不上领先的那条艘船,所以先发优势有时候等同于决胜优势。

回到汽车领域,新势力的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营销、技术三个维度,最终让新势力在大众心中成功占据“赛道领先者”形象。

优势1:产品快速迭代,迅速覆盖公众认知

新势力的发车节奏,已经堪比手机厂商,甚至有些车企更新比手机还要快:新电池发布了,更新一款;800V/碳化硅来了,更新一款;供应链没有大的迭代,那就加个冰箱加个彩电再来一款…

快速推出车型,甚至是快速迭代产品好处有很多:

一方面可以对之前的产品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的新鲜感,不断拉新用户上车、让老用户焕新,用快速迭代不断吸引用户关注,完成初始积累.

优势2:利用电气化优势,错位营销

除了在技术、车型发布频率上拉满,之所以让我们感觉新势力遥遥领先的另一大原因,在于新势力错位的营销:由于消费者本身对汽车不了解,更容易被简单的概念误导...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新势力在产品宣传上,都会侧重宣传零百加速,似乎只要零百加速到位了就可以和性能车划等号了。

但加速更快,其实是电动化给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天然优势,电机因为低转高扭的特性,加上尺寸够小布局灵活,只要你电动化了,哪怕是技术起步阶段的企业,双电机、三电机甚至四电机,百公里加速再快,都不稀奇。这是电动化带来的优势,不是新势力的优势。

但在传统车企看来,动力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看零百加速,看瞬间的爆发力。如果要看一辆车的动力是否过硬,还需要看连续加速的能力,以及底盘的调校是否到位。“弯道快,才是真的快。”这句话永远受用。

造车新势力鲜有去强调自身连续加速好不好、底盘是如何调校的,不少看起来零百加速三四秒的车,其实没有办法做到连续加速,全功率运行时间只能维持十余秒,电机散热跟不上,功率就开始衰减。所以新势力一般不跑赛道。

并且新势力的车型虽然马力够大,但没有相匹配的底盘,拖上那么重的车身,自然就对操控无从谈起。这就跟当年很多手机一开口自己用了XX芯片、性能强大,不服跑个分,但绝对不谈自己操作系统实际卡不卡、顺不顺是一回事儿。

优势3:围绕“智驾”建立智能化形象

今天如果问所有人,汽车智能化最塔尖的技术是什么?

答案估计都是“智能驾驶”这四个字。

而智能驾驶也是新势力车企最大的优势所在,除了要在软硬件上投入大量研发成本之外,智能驾驶模式的修正,还必须仰赖海量行车数据的积累。

目前国内智能驾驶已经进入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NOA城市驾驶阶段。正是凭借在尖端“智能驾驶”上的巨额投入,新势力牢牢卡位了智能化标签。

二、新势力狂飙突进中的阿克琉斯之踵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下前面所提到的新势力先发优势,就会发现新势力的优势其实并不稳固。

我们不妨看看同样三点背后带来的隐患,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两年新势力开始要向传统车企学习的原因所在。

1)产品迭代越来越快,但造车标准却需提升

纯电赛道在绕开了传统造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以后,造车终于可以像造手机一样采用OEM形式,大大降低造车难度和开发成本....

但造车和造手机不一样,不是1+1=2。

在过去的130多年汽车历史里,人们对于汽车本身所追求的,不是单纯的这件产品能动,而是要考虑动力足不足、操控好不好、坐起来舒适不舒适、开上路安全不安全……这些都是汽车用户在购车、驾车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需要大量的深入调研、思考、研究、研发,最后一次次测试、调整,最终才能合格地出炉应用。

那这些工作能够快得起来吗?显然不能,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人力、财力的投入,研发是有规程的,越大的企业,流程越规范,对细节更重视,这恰恰是传统主机厂看起来慢的原因之一,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将更成熟、更安全、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技术方案投放到市场,才是最佳的造车理念。

汽车即便发展到电气化时代,本质上依然是一个以机械为核心的产业,虽然电气化带给了我们更多想象,“软件定义汽车”在诸多层面得到了印证,但车辆作为一个庞大的机械整合体,不是每一个零件,都可以靠OTA来优化升级的,比如车架结构,比如传统的底盘件……说的夸张一些,生命无法被OTA。

2)错位营销本身的同质化

对标传统燃油车,新势力在动力、智舱领域拥有不少电气化优势。

但由于这些优势本身都是借助电气化的东风,而缺少真正的核心技术门槛,就导致了新势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不管未来是在高端市场突围,还是走向主流市场实现车型上量,深度自研,拥有核心技术壁垒,都是绕不开的一环。

3)智驾感知有限,先发者很难突围

目前国内智能驾驶主要停留在L2+级别, 并且这个+后面的数字小于1,智能驾驶技术本身遭遇技术瓶颈期,短时间内很难突破,这就为后来者的技术超车创造了条件。

并且目前高成本依赖激光雷达单车智能的智能驾驶方案成本也过高,很难对主流用户产生吸引力,所以新势力车企如果不能解决其成本问题,继续高举高打,那么面对主流人群的结果就只能是鸡同鸭讲。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一些新势力在完成初步积累后,也开始慢慢朝着深度研发、规范流程的路子走,逐渐慢下来,渐渐活成传统主机厂的模样。毕竟,造汽车最终不是看谁更新快,而是看谁家的产品更优秀且更安全。

那么传统车企表现又如何呢?

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一样,积贫积弱,始终属于落后地位呢?

三、传统车企在纯电领域的技术实力

在新势力在向传统车企学习的同时,传统车企近年来在纯电赛道也已经开始迎头赶上。

无论是三电还是智能座舱,传统车企都已经发起追赶,甚至是全面反超,就以车机芯片来说,不少传统车企的头部车型已经开始搭载8295芯片,这点起码可以说明在整合供应链方面,传统车企根本不落下风。

此外传统车企的自研优势也开始在三电领域发挥作用,就比如电机,过往的新势力往往通过采买,少有人深入开发,而许多传统车企则开始尝试与电机供应商进行深度开发。

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造车主力”入局以后,一下子把性能电机的门槛拉高了一大截,就比如极氪001 FR搭载的高性能SiC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就已经达到了20620转,而且可以较长时间跑赛道,散热也做的很强,对于一些新势力的产品来说可以算是降维打击。

写在最后:

在了解完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以后,你就会发现:

“传统车企技术落后,新势力遥遥领先”只是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今天在纯电领域两者几乎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并且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在开始走向相互融合,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之间的界限一句不断开始模糊,而这恰恰也是纯电汽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0 阅读:5

波波看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