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豆腐是临海特色小吃之一,就算临海人自己下馆子,也少不了点一个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它能品尝到豆的香气和厚实的口感,其中还夹杂着独特的来自家乡的怀旧味道。

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这道菜造就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五星饭店豪华酒店的包厢里,还是街头夫妻小吃店里都有这道,而且菜名一字不变,都叫“白水洋豆腐”,菜价通常为20元左右。
豆腐是中国最传统的大众食材之一。相传此物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南方豆腐细腻滑嫩,北方豆腐坚韧有弹性,在都市乡野,遍地可见它的身影。而白水洋豆腐综合所长,一枝独秀,它不仅被称为“浙江第一豆腐”,还入选了《中国浙菜•乡土菜谱》,这确实令人惊奇。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其传统的加工手法。俗语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白水洋豆腐真的是卤水点成。
“白水洋豆腐”本来不是菜名,是指一个叫白水洋的地方出产的豆腐。白水洋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之交,是临海市的一个乡镇,此地山水灵秀,历史远久。当地人对豆腐始终有着一股“讲究劲”,从选豆开始,褪豆衣、浸豆、磨浆、冲浆、滤浆、煮浆、捞豆皮、点浆,到成型共10个步骤,每一步都暗藏门道。豆子晒得怎么样,用牙齿一咬心里就有数了,浸豆的水温,得根据季节气候灵活变化,点浆的温度掌控全凭手掌接近液面瞬间的手感。制作正宗白水洋豆腐的秘诀就在豆腐匠人身上,他们以时间为轴、以身体为尺,将几代人传下来的技艺浓缩进每一方热气腾腾的豆腐里。

白水洋
不过,在各项制作程序中,首先是原料要精良。制作白水洋豆腐的原料,是一种本地产的“六月豆”,颗粒饱满。是否正宗,本地人是吃得出来的。
制作豆腐既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件力卖力气的辛苦活。为了保证早市供货,豆腐师傅都要半夜起床,点火开工,天刚蒙蒙亮就要把豆腐送走。所以,在浙江人口中常说“人生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2009年,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把白水洋豆腐做成一道叫“白水洋豆腐”的菜品,则有另外一番讲究,饭店普通的做法是热炒锅入猪油,滑入切成片状的豆腐,小火煎至两面微黄后翻锅,移到用咸肉片、虾干、绍酒、生姜熬汤的沙锅中,煮沸撇沫,改小火,投入冬笋片和水发黑木耳,煨15分钟,加斜刀蒜苗段出锅入盆。
白水洋豆腐还是米其林摘星最多的中餐品牌“新荣记”的招牌菜之一。经由高汤精心炖制的白水洋豆腐,吃起来软嫩鲜滑、滋味饱满。这让吃惯了没有什么味道的盒装内脂豆腐的城里人的味蕾为之一振。一碗什么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让一众食客对临海味道记忆深刻。

近几年,白水洋豆腐还开启了“拓圈”模式,比如加入咖啡赛道,推出豆腐拿铁,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又研发了豆腐布丁、姜汁豆花等新产品,转战甜品市场。此外,这块豆腐还入驻了体育界,像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白水洋百公里毅行等,都将其作为运动补给,获得国内外参赛者的一致好评。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