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跟朋友们闲聊分享育儿的话题,有个朋友突然发出来一个网上非常火爆的视频:广州一家教培机构20+名员工在电梯口“趴迎领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视频截图
我的第一感受是触目惊心,皇权社会的再现;第二感受是,自称“老师”的人都向资本趴下了,还怎么教学育人;第三感受是,家长啊,你看你的孩子都交给些什么人啊。
你有没有经常接到一些教培机构的电话:“您好!某某妈咪,我是某某机构的某某老师……”
一个销售都自称老师了,现在的老师都这么容易当了吗?
见多以后,我发现,教培市场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场分蛋糕,只要有钱又想赚钱就行。
我把这个视频分享给以前的同事,他的第一反应是,让他想起我们在广州花都的某家少儿编程机构就职时的见闻。
机构组织学员参加了一场创客类的比赛,在参赛前,机构会安排学员进行集训来加强熟悉比赛内容以及设计参赛作品。
一次集训的时长是2小时,参加一场比赛,累计消耗集训时长是12-20课时不等。
第一天,孩子们放学后按时来到了机构进行集训。上课时间到,老师突然领着学员到机构前台,让学员排成两行四列。我们入职这家机构没多久,也很好奇这种操作,所以留在了机构前台观察学习。老师整理好队列后,开始训话,喊口号,然后再让学生喊口号,喊的口号也是那种“使命必达”。要撕破喉咙地喊。半个小时过去了,老师才领着学员回到课室正式上课。
第二天,依然是这样,半个小时做着跟昨天同样的事情,有的家长在前台接待区等孩子下课,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悄咪咪地跟我们说:“搞得像传销一样。”
不知道怎么的,有个六年级的大男生居然被骂哭了。老师不依不饶,还在那里骂骂咧咧的,显得自己是个严师一样。
针对这样的集训行为,我们没有提出疑问,因为那个老师是该机构的“元老”,连教学经理安排的任务都敢不遵从的人,而我们是销售部门的,更加不方便干预。

PS: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控场靠吼,带赛成绩几乎没有,vex的教学也是现学现卖,连vex课程的完整规划和学习周期都说不清楚。
拿这件事出来讨论,跟陈述上面视频的目的一样。教培机构两门一关,很多所谓教学行为,如果不被暴露,家长是不知道的。
不是亲眼见过,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一次集训课,家长消费了300+元的课时费,完整的集训10次下来,就是3000+元的集训费。先不说集训的质量怎么样,单单每次用半小时来做一些跟集训无关的事情,家长相当于白花小一千元。
同一家机构,同一个老师,还有更离谱事情。
暑假,很多少儿编程机构都会安排比较多的赛事项目,这样就方便机构通过集训来加大耗课量。那个时候我们离职了,前后也好几个老师离职了,而还苟且在那家机构的朋友说,那个老师在暑假的时候,同一个时间带了两个班的集训课(老师串班上课,A班讲一下,再去B班讲一下,来回串)。
也就是,那个老师,一个时间赚了两份课时费,家长花了高额的集训费,学员得到的只有一半时间的集训教学,老师串班上课,效率低更加不用说了。
家长们,你要相信,一个机构里有老师做着这样的事情,绝对是老板允许的,所以不能用个别老师作为理由为机构辩解。老板甚至在开会的时候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这位老师高效、能解决问题,她不会觉得这是缺德缺心眼的事情。
在资本之下,教培机构从业人员第一服务的对象从来都不是家长、学员,而是发工资的老板。
或许有人会跳出来说教培机构如何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怎么解决焦虑的,但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营利之后。
就像我另外一篇文章分享过的另一家机构的教学经理怂恿教学老师带着学员考蓝桥STEMA测试作弊,我跟老板陈述反馈这件事,老板的回复也就是“他也是想学员有好的考试成绩而已”。潜台词就是老板知道这件事,教学经理为公司挣名誉,让我别在这里哔哔了。
在这个教学经理进来之前的教学经理都是实打实去判断学生实力,再推荐学生去考试或者比赛。
机构前台放满以往的获奖证书,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是水分。有的比赛项目,机构参赛学员多,确实存在主办单位内定获奖名额给机构,但至少在教育行为上没有直接教学员作弊,只是不公而已。
这里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机构的包装。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讲一个美容院的员工在给客户做美容前,“偷梁换柱”把低价的化妆品倒进高价化妆品的瓶子里,冒充贵价化妆品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培机构呢,又有多少是挂着一个良品的包装卖着劣品。就像那个教学员作弊的机构,前台摆满了获奖证书,却做着违背教育道德的行为。
现在的教育市场比较乱,不接触根本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也知道建议家长不要参加课外课是不现实的,所以给家长几个参考的建议。
第一,试课可以随便试,买课一定要深思熟虑。
第二,买课前最好是基于孩子愿意和孩子喜欢,而不是基于自己被满足了情绪价值或者销售的那张嘴。
第三,选择机构一定要选证件齐全的,除了机构的证件,还包括老师的师资介绍。我认为那些自吹该机构的老师经过多少层培训才可以上岗的,有多少年的教学经历的,大多是夸大其词,一定要看实际证明。如果机构连教学老师的师资都不敢客观展示,到时候没有学习成果,机构同样会让你关注孩子在这里的学习过程而不要只盯着结果,其实就是不负责任。
第四,最后选择要买课,一定要选择短周期的课包,也只有高频的续课,销售人员和教学老师才会时刻想着家长想着孩子,即使他们在背后都喜欢骂骂咧咧,但这是买课风险最低且试错成本最低的方式。
第五,买课以后,一定要,是一定要多跟孩子做非评价式交流,跟孩子打探一下他在机构里的学习情况,好玩不好玩的事情都可以闲聊一通。
其实最后一点应该是最最最基础的,亲子关系一定要和谐,日常的沟通少评价,这样可以让孩子把父母当成朋友去分享,不然孩子在机构遇到被欺负,被老师教作弊,老师乱讲课等等机构的恶意行为,家长都无从得知。
我一直都不赞成上教培机构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确实有的孩子需要补习机构给他补差,也确实有的家长需要培训机构去缓解他的教育焦虑或者提供情绪价值。
但我还是认为大部分孩子是不需要校外培训机构的。
好的机构不是没有,但不多。教培市场鱼龙混杂的,哪个机构不用考虑运营成本,哪个机构不想既要又要。
很多人说我把家长想得太笨,我从来都不觉得家长笨,但家长大部分是懒,懒得思考。
同样的,我是把教培机构想得很坏,都是为了赚钱而已,没什么不体面的。
功利的目的——销售不用KPI考核吗,他接待完家长能够被允许家长慢慢想清楚再报名吗?机构不要资金流水吗,为什么家长下个月交费不行,退费却下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退,更甚的是条款约定不退呢?——让我很难认为教培机构以教育为先。
既可以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也能够提供对应的教育方案和教育成果的机构,我觉得它也活该赚钱的,如果良心的机构不赚钱,凭啥?但垃圾的机构也想赚钱,凭啥?
只想讲点真话,如果让一些人不舒服,那就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