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天空(1):战争爆发前各国“孱弱”的非杀伤性空军

星辰与大海 2024-11-15 14:32:43

始于1914年夏、终于1918年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波及甚广、破坏巨大、损失惨重,仅就军事艺术范畴而言,这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催生或者升级了众多新颖的作战样式,比如潜艇战、毒气战、堑壕战、坦克战、多兵种协同作战,而若论变化之巨大和影响之深远者,莫过于空战的登场。随着诞生时间尚且很短的飞机成为战争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战场一下子由陆地和海洋拓展为加上天空之后的三维空间。

“一种新的武器诞生了:飞机!“一个新的战场出现了:天空!

“战争史揭开了它崭新的一章:空战的篇章!”

这是一战结束后不久,法国一份杂志所推出的战争特辑的封面标题。飞机和空战,是当得起这样的欢呼的。

一战的数年间,参战各国的航空部队由孱弱发展到强大,作战飞机的型号由屈指可数的几种发展到琳琅满目,军机的作战任务由单纯扮演“空中的双眼”发展到执行复杂多样的战略和战术任务。总而言之,到1918年一战行将结束时,各主要交战国家的空中武力都已经发展到了1914年所绝对无法想象的程度。

自从第一架重于空气、由人操纵着实现动力飞行的飞机于20世纪初横空出世以来,航空科技到1914年时已经较其初生阶段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当然,总体上依旧处于“婴幼期”。那时的飞机速度很慢,很不安全,有效载荷很小,基本上除了标准的机组成员(通常是两人)之外,增加任何一点儿额外的载重都会对飞机的飞行性能甚至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莱特兄弟发明的早期飞机

这一时期飞机的主要价值在于参加飞行竞赛及吸引公众的目光,虽然各国民众普遍对飞机投以热烈的欢呼,但当时尚没有哪一位军方人士曾对这种新奇事物的军事前景做出过准确的预估。相反,在一战中声名鹊起的法国名将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还曾在一战爆发前夕对飞机下过一个著名的“唱衰”论断。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里协约国军队的总司令,被公认为是协约国最终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杰出将领这样说道:“(飞机)这种新奇的玩意儿极大地提升了竞速运动的刺激性,不过对于军队来说可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这句话后来固然成为航空史上的一大笑话,但在当时这种观点则具有普遍性。当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大国于当年8月初相继主动或被动地向敌国(们)宣战时,根本没有哪一个国家认识到空中力量的重要性,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方面曾有过非常积极的动作。

大英帝国依旧以她那“海权制上”的眼光打量着世界,以其“两强海军”的战略作为保障不列颠安全的不二法门。

法国对她的陆军充满了信心,虽然这种信心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

德意志帝国极度渴望复制普鲁士在1870年的成功,著名的“施利芬计划”对德军在西线的主要进击方向做出了精准的规划——当然是针对陆军做出的。

沙皇俄国被她的盟友和敌人同时视作可怕的“蒸汽压路机”,这一印象来自于这个庞大帝国那在常备状态下就能达到数百万人规模的陆军。

庞大而老迈的奥匈帝国在维持一支由多民族成分构成的陆军这件事上就已经累得够呛,而她的主要担心对象就是将会从地面上开过来的“蒸汽压路机”。

当然,飞机还是有的。不过把所有欧洲交战国的军用飞机存量加在一起,能用的作战飞机也只是数以“百”计,其中真正具有作战价值的则只有300架多一点儿。在西线的交战国中,德国的空中武装就实力而言要排在第一位,法国紧随其后,英国则在这份榜单上敬陪末座;在东线,沙皇俄国飞行队的规模要比奥匈帝国的大。

规模“最大”的德意志帝国军事航空队在开战时的实力为246架飞机和7艘齐柏林飞艇,驾驶飞机的机组成员共有525人。需要指出的是,这支力量并非独立编组,而是从属于德国陆军。德国海军也编有自己的德意志帝国海军航空队,实力为36架飞机和2艘飞艇。颇具先见之明的一点是,德军当时已经发布了航空队在未来的扩展规划案,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德国公众对飞行事业具有很高的热情。不过,公众的热情并不是被飞机激发的,而是由轻于空气的硕大的齐柏林飞艇激发的。

德国航空队总监西克特少校(前排有白胡者)

德军的作战飞机组成了41个飞行队或者说是飞行分遣队,这是当时德国航空部队的基本编制单位。41个飞行队中有34个是所谓的“野战飞行队”,配属到前线的集团军或军一级单位作战,每个飞行队有6架飞机;另外7个是“要地飞行队”,部署在德国边境地区的7处要塞地区,每个飞行队只有4架飞机。指挥所有飞行队的职位称作航空队总监,首任总监由后来赴华担任民国时期陆军军事教官的威廉·西克特少校出任。

法国空军在开战时拥有160架飞机和15艘飞艇,基本作战编制是中队,其中装备双座飞机的中队编有6架飞机,装备单座飞机的中队只有4架飞机,所有中队全部归于法国陆军最高统帅部下属的航空部管理。

法国公众对飞行的热情一点儿也不亚于德国人,而且法国的航空工业基础更好。那时的法国拥有领先全欧洲的飞机制造业,标注有“Made in France”(法国制造)铭牌的飞机种类很多,布雷里奥、瓦赞 、莫拉纳-索尔尼埃、法尔芒等飞机厂牌都是颇具声誉的“著名商标”。出人意料的是,这一看似便利的条件反过来却成为对法军的一大制约:可供选择和实际列装的机型都太多,以致成了法军后勤保障部门的噩梦。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和法国的飞机制造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德国飞机追求流线外形、坚固机身、高速度,法国飞机则对轻便、灵巧、爬升率情有独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个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不同追求所决定的。法国拥有一战前最好的航空用星形发动机,“土地神-罗恩”(Gnome-Le Rhone)公司出品的发动机是大多数法国飞机的标配动力,星形发动机的优点在于推重比高,自身重量轻,但从长远看其发展潜能是不如德国人所热衷的水冷式直列发动机的。

在一战爆发后的前两年中,由于直列发动机在许多性能指标上都不如星形发动机,使得一些重要的德国飞机同样采用了星形发动机,其中颇有一些是从发生事故的法国飞机上直接拆下来的,另外一些则是“土地神”"系列的仿制品。但是时间将改变这一点,之后直列发动机就对星形发动机发起了“逆袭”。

一战爆发时,英国的空中力量弱于对手德国,也弱于盟友法国,只有113架飞机和6艘飞艇在编。英国的作战飞机编成皇家陆军航空队和皇家海军航空队,前者赶赴法国参战,后者暂时留守英国海岸线。皇家陆航的基本编制是中队(Squadron),每个中队下辖3个小队,每个小队有4架飞机;皇家海航的基本编制则是小队(Flight)。一开始,英国的本土飞机制造能力非常有限,机型也很少,不过她从法国那里弥补了这一不足——陆航和海航的许多飞机是直接向法国工厂购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各大飞机制造厂将陆续发力,从而令本国能够留名青史的作战飞机的种类胜过法国。

俄国航空队的装备数量在协约国阵营中仅次于法国,在开战时拥有263架飞机和14艘飞艇,不过由于其中绝大部分飞机都是极其过时的型号,其战斗力事实上是非常薄弱的。开战后,俄军急需充实自己的空中实力,这从俄国官方发布的向全社会广泛征募飞行志愿者的公告内容中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其中一条是“不管是男是女”,另一条是“能驾着自己的飞机来就最好不过”!

作为沙俄空中武装的冤家对头,奥匈皇家和王家航空队是所有欧洲大国中实力最差的,开战时仅有39架飞机和85名飞行员可用,不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扩充到147架,并且编成14个飞行队。

【未完待续……】

0 阅读:108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