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站稳脚跟,盟军部队一路北上,占领重镇墨西拿

星辰与大海 2023-12-30 09:06:09

书接上回。本期为意大利战役系列第5期。前面两期讲述了盟军部队对西西里岛发起了极其失败的伞降作战与抢滩登陆,虽然失误频发,好在最终还是在西西里站稳了脚跟。本期将讲到建立阵地后的盟军部队一路北上,直冲距离意大利本土不足4公里的西西里岛重镇墨西拿而去,拿下墨西拿便能彻底结束西西里岛之战……

(本期全文约50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墨西拿竞赛

在暂编军奔袭巴勒莫的同时,美军第2军也全力向北突击,20日攻占意军第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西西里岛中部重镇安纳。23日又进占佩特拉利亚,随后全军挥戈东转,实施宽正面突击。这样一来蒙哥马利原先由英军主攻墨西拿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美军从原来的助攻部队一跃成为主攻,而百战雄师英第8集团军却反过来成为掩护美军侧翼的偏师。不过蒙哥马利再恨得牙痒也毫无办法,德军在卡塔尼亚一线利用山丘连绵起伏的地形,顽强阻击着英军前进的脚步。德军工兵部队大量布设地雷,由于西西里岛是火山活跃地区,泥土岩石里含有高出正常情况很多倍的铁质成分,使英军磁性探雷器只能望土兴叹,更是大大延缓了推进速度。

胡比一直在等待总退却的最后命令,但是希特勒对土地的过分眷恋使他迟迟没能确定放弃西西里岛的决心,甚至在7月19日会见墨索里尼时还居然提出增派足够的德军部队在西西里岛发动进攻!但是随着墨索里尼的下台,希特勒终于能清醒地接受现实,西西里岛是守不了多久了,于是7月27日向胡比下达了准备总退却的命令。胡比不愧是一名杰出的将领,他并不是分兵呆板地防御整个防线,而是只在重点地区进行弹性防御,在主力安全后撤前是坚决阻击,主力后撤完后卫部队也相继逐次后撤。

巴顿将军正在看望第3步兵师的伤兵。

7月底随着美军攻击矛头的东转,德意军防线受到严重威胁。7月31日,胡比以戈林师、第1空降师和部分意军残部阻击英军,而以第15和第29装甲掷弹兵师及部分意军迎战东面美军,并果断将第15装甲掷弹兵师全师调到整个防线的锁喉之地——特罗伊纳,这是第15装甲掷弹兵师自战役开始以来第一次以整师建制完整使用,足见胡比对特罗伊纳的重视程度。师长埃博哈德·罗特少将迅速指挥部队在特罗伊纳周围高地上修筑工事,并精心布置了火力。攻击特罗伊纳的美军正是“大红一师”,师长特里·艾伦少将认为德意军在此地兵力单薄,不堪一击,轻率地只派了1个团投人攻击,结果一头撞上德军密集火力网,死伤惨重。

随后美军才鼓足精神,逐渐增加兵力和火力,8月3日夺取特罗伊纳以西及西北诸高地,战至8月4日,美军投入的力量达到最高潮,大口径火炮165门,空中支援的飞机多达72架A-36攻击机,但还是没能攻下特罗伊纳。8月5日,美军新到生力军第9步兵师1个团插入特罗伊纳后方,形成对第15装甲掷弹兵师的合围态势,而且德军也在六天激战中曾先后组织过24次反击,拼死争夺,付出了巨大代价,第15师阵亡人数达1600人,弹药也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罗特才下令撤出特罗伊纳。

美军第3步兵师挟攻占巴勒莫的声威,沿海岸猛攻圣福莱特罗,但是即便得到海面上军舰舰炮的大力支援,连续三天都没能突破德意军阵地。直到特罗伊纳易手,使圣福莱特罗德意军侧翼暴露而于8月7日被迫后撤,第3师才得以渡过福利恩诺河,因此可以说特罗伊纳失守才导致了德军整个防线的最终瓦解。

在此期间,美军部队序列和人事都发生了一些变化,8月1日巴顿解散了暂编军,第2装甲师因坦克无法在崎岖山地使用而留在巴勒莫,第82师则返回北非休整,只有第3步兵师继续战斗在最前线。美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中将解除了骄横的第1步兵师师长艾伦和副师长特迪·罗斯福少将的职务,由克拉伦斯·R.许布纳少将接任师长,临阵易将可是兵家大忌,何况还是大名鼎鼎的“大红一师”,布莱德雷这一走马换将可需要极大的勇气,连布莱德雷自己也承认这是西西里战役中“最不愉快的一件事”,但是为了调教出一支纪律严明的王牌劲旅,这样的“修理”还是必须的。

坐在西西里滩头的巴顿将军。

英军方面,蒙哥马利以25日刚到达新锐部队第78步兵师、第51步兵师和加拿大第1步兵师从3面夹击埃特纳火山。在英军强大压力下,德军于8月2日放弃埃特纳火山防线,在坚强后卫部队掩护下主力有序向北撤退。英军第50步兵师经过3个星期苦战之后才攻占东部重镇卡塔尼亚,8月6日德军戈林师放弃防线最后一个要点阿特莱诺,至此德军坚持多日的防线终于彻底崩溃,但是德意军有生力量并未遭到重创,仍按照部队建制井然有序地向墨西拿撤退。

此时,无论是在东面美军面前,还是在南面英军面前,德军防线都已经灰飞烟灭,西西里岛东北角的墨西拿便成为美、英两军竞相追逐的战果,现在就看谁跑得快了!德意军也清楚,西西里岛的最后陷落已为时不远,凯塞林不等希特勒的命令就果断向胡比下达总退却命令,实施代号为“课程”的撤退行动。凯塞林这一擅作主张的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并未深加追究,因为他也清楚,如果西西里岛的部队不能安全撤回意大利本土,那么就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意大利南部了。其实胡比早在10天前就已开始撤退行动,此时已有4489名伤员和8615名官兵撤回意大利本土。

在西西里小镇上逐屋清剿敌军的英第8集团军士兵。

西西里岛东北部连绵的崎岖山地,成为德意军最佳的自然屏障,越是后撤战线越是缩短,也就是说投入防御的部队也可逐渐减少,使其主力得以逐次抽身撤回意大利本土,而盟军方面空有优势兵力也因地形限制施展不开。为了加快推进速度,巴顿决定利用以巴勒莫为基地的戴维森海军少将的小舰队,组织实施小规模“蛙跳”式两栖突击,8月7日夜,美军以1个加强营在圣阿加塔登陆,可惜登陆时机太晚,德军第29装甲掷弹兵师已经跳出了两栖突击的铁钳。

8月10日夜,美军第二次“蛙跳”两栖突击在布罗洛进行,巴顿安排了许多战地记者前往采访,第3师师长特拉斯科特认为德军抵抗相当顽强,主力部队进展缓慢,恐怕不能及时与登陆部队会合,要求推迟24小时登陆。但是巴顿一意孤行,反对推迟登陆。特拉斯科特只好请布莱德雷去说服巴顿,但也遭到巴顿拒绝。百战百胜的巴顿这次却失算了,主力部队果然未能及时突破德军防御,致使深入敌后的登陆部队孤军奋战,650人中死伤和失踪277人,伤亡率高达27%,也未能有效阻止德军的后撤。8月15日晚,美军在斯帕达福拉实施了第三次两栖登陆,同样没能截断德意军退路。而蒙哥马利也效仿巴顿,于同一天晚上在斯卡莱塔实施两栖登陆,结果还是慢了一拍,早在英军登陆前德军后卫就已经通过了斯卡莱塔。

奔跑中的英军士兵正在攻打一个火车站。

与盟军仓促草率的两栖登陆相比,德军的撤退行动就要高明多了。在6天7夜时间里,德意军依靠1支由驳船、登陆艇等船只拼凑而成的船队成功撤出了约2.6万德军和7万意军,9800辆机动车(其中意军车辆200辆)以及包括94门火炮、34辆中型坦克、44辆突击炮和1辆仅存的虎式重型坦克在内的绝大部分重装备,2000吨弹药和1.5万吨其他补给物资,其成功程度甚至超过了德意军最乐观的预计,8月17日清晨6时30分,胡比在意大利靴形半岛最南端的“脚尖”卡拉布里亚得意向凯塞林报告“课程”行动胜利结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盟军在此海域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却在6天里只击沉了德意军7艘船只,如果将此不值一提的战绩归咎于德意军“比鲁尔区还严密的对空防御”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德意军在宽约3200米的墨西拿海峡两边只部署了500门高射炮,而盟军能投入的飞机总数超过3000架!

一般来说投降是令人沮丧的事,可浪漫的意大利人却相反,他们举着白旗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照片可以说明一切

几乎就在胡比高兴地报告胜利结束撤退的同时,8月17日清晨6时30分,美军第3步兵师——也许这是美军中最擅跑的部队——首先进入墨西拿,赢得了这场赛跑的胜利。而英军由于山间公路遭到德军彻底破坏,举步维艰,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军出尽风头。2个小时后,1名英军中校才率领着1支由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墨西拿,得意扬扬的美军士兵吹着口哨调侃英军:“嗨!你们这些观光客去哪儿了,怎么现在才到啊?”10时30分,巴顿穿着笔挺的军装,坐着车头漆有3颗将星的指挥车开入墨西拿市区,志得意满地接受墨西拿市政府的投降。

亚历山大向丘吉尔首相报告:“至今日(8月17日)上午10时,西西里岛上已无轴心国军队的一兵一卒!全岛已在我们手中!”可惜,这份报告实在不地道,亚历山大巧妙地玩弄了文字游戏,西西里岛上确实再没有德意军士兵,但大部分却不是被盟军消灭,而是携带几乎全部的装备建制完整地撤回意大利本土。

3名美军士兵和墨西拿市民的愉快合影。

血染的教训

西西里岛登陆战,岛上守军连同后来陆续增援的德意军总兵力约为31万人(其中德军约6万人),有约4万德军和约6万意军撤回了意大利本土,战役中德军阵亡约8000人,被俘约5500人,负伤约13500人(但大部分伤员都随主力撤回到

意大利),意军有约19万人投降或被俘。德意军损失潜艇10艘,飞机约740架,火炮1000门,德军在西西里的217辆坦克及突击炮损失了118辆。

盟军阵亡5600人(其中美军2811人),负伤14400余人(其中美军6471人),失踪2870人(其中美军686人),总伤亡约2.28万人。损失驱逐舰2艘、坦克登陆舰4艘、医院船1艘、运输船11艘,飞机375架,火炮250门。缴获德意军坦克250辆,火炮500门,飞机110架。

如果从盟军预定的战役目标来看,夺取西西里岛,打通地中海航线,迫使意大利退出轴心国阵线均已达到,从双方损失情况来看盟军也是不争的胜利者,但是正如法国军事评论家亨利·米歇尔所说,西西里岛登陆战达成了预期的战役目标,但成功却并不彻底。因为按照通常的登陆战理论,登陆兵力至少要对防御方兵力形成3∶1的优势,盟军虽然未在数量上达到这一优势比例,但在海空火力优势、情报保障、士气民心等方面却占有更大优势,总体军事力量对比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可惜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却让西西里岛德军主力4个师建制完整携带几乎全部重装备撤回意大利,实在不应该。

(上图)乘登陆艇通过墨西拿海峡撤往意大利本土的德军士兵,这次堪称完美的撤退给日后进攻意大利的盟军造成了艰苦的长期鏖战。

主要原因是盟军登陆之后向纵深推进多采取平面直推战术,而未充分利用盟军制海权的优势,组织在敌战线侧后的两栖登陆以形成合围,使得德意军从容撤回。这4个师日后就是盟军在意大利最为头痛的劲敌,西西里岛斩草不除根的后患最终还是让盟军自己饱尝了苦果。

就登陆战而言,盟军也从西西里岛战役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此战成功之处,一是绝对控制战区制海权和制空权,保障了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就如战役海军最高司令坎宁安上将所说,“如此庞大规模的船队停泊在敌方海岸边,所受到的损失是那样的轻微,对曾经参与过此前地中海作战的人来说,简直宛如奇迹!”二是出色的战略欺骗,直接造成了德意军统帅部对战局的判断错误,盟军深深体会到这一措施的巨大利益,在以后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更是将战略欺骗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西西里战役后,乘船返回北非的美军伤兵。

但是盟军在战役中获得的惨痛教训则更为深刻,最重要的就是陆海空协同脱节,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严重的误伤事件,酿成自相残杀的悲剧。其次参战部队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登陆艇驾驶员、运输机飞行员这些技术要求高的专业人员,大多是新手,出现登陆艇迷航,运输机找不到空投地点、过早投放滑翔机和伞兵等混乱局面,要不是德意军防守松懈,后果真不堪设想。而登陆部队尽管也组织了战前训练,还是远远不够,很多人居然缩在登陆艇内不敢涉水抢滩,如果德意军凭坚据守的话,可能根本冲不上海滩。战前侦察也不细致,登陆滩头水下的沙丘,给登陆艇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些用盟军士兵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经验,在日后诺曼底登陆中都被很好地加以改进。

德意军抗登陆失败的原因在于指挥不一,德意两军互不信任,使得本来就处下风的劣势更是雪上加霜。意军士气低落,90%的部队毫无斗志,投降被俘者多达20万之众,几乎占全部意军的75%。西西里岛的德军,被艾森豪威尔称为“在西西里的德军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是我们在战争中遇到的最厉害的部队!”充分利用地形,极其顽强地作战,很多据点都是要经过反复争夺,往往是守备部队全部伤亡后才被攻占。但是无论是战略总指挥凯塞林,还是战区指挥胡比,都不想在这个无关大局的小岛损失太多的有生力量,更无意与登陆盟军决战,所以两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将部队安全撤回意大利本土,并在盟军掌握着战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奇迹般地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1943年7月,巴顿和蒙哥马利在巴勒莫机场愉快地握手道别。

从战役打响之时起,凯塞林的心就悬在了半空,情况确实是异常险恶,内有希特勒总退却决策的犹豫,外有盟军强大的海空优势,如何将部队撤回意大利本土,一直是凯塞林深深忧虑的。最初他担心盟军会在墨西拿登陆,后来是担心盟军在意大利“脚尖”的卡拉布里亚登陆,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截断西西里部队生路,要知道当时盟军只要派1个师在卡拉布里亚登陆,就可以轻易地在西西里赢得一场彻彻底底的完胜!而盟军近在西西里远在北非,都可以很轻松地抽出1个师,海军方面也有足够的登陆舰艇可供随时调用,但却始终没有进行,实在令人费解,或许是盟军太固守于不在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外的地区组织登陆战的原则,或许是德军的坚强战斗力使盟军对于组织这样的登陆是慎之又慎,不敢冒险。

实际情况是,战役期间除了岛上的4个德军师外,凯塞林在整个广阔的意大利南部总共只有2个师!一旦盟军在卡拉布里亚登陆,那就是一招必杀的绝手。甚至再退一步说,盟军就是在墨西拿以南的地区实施登陆,然后直取墨西拿,就有可能彻底截断西西里岛上的德意军退路。对于这样绝好的战机,后人只有扼腕叹息的分了。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意大利战役系列,将把视角转到意大利国内,一览动荡下岌岌可危的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点关注不迷路

0 阅读:24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