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是二战德军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战斗全史系列第40期,也是本系列最后一期。1944年的德军在东线已经是一溃千里,随着基洛夫战役的失败,大德意志师与其他部队也逐渐被赶出了苏联的领土,大德意志师的官兵拖着疲惫的身躯退守东普鲁士与罗马尼亚一带,但士气高昂的苏军很快便追了上来……
(本期全文约1万4千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喀尔巴阡山脉东坡出现了!在1944年初,这样的消息是乌克兰战场上的德军将领最不愿意听到的,但这却即将成事实。
从1944年3月8日起,红军向守卫在基洛夫格勒西南地区的德军部队发起了一连串的攻势,成功地突破了本就非常脆弱的德军防线,并迫使德第6、第8集团军撤离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向西寻求更为稳妥的防御阵地;而背靠喀尔巴阡山和沃伦波多尔高地的布格河显然是德军最值得信赖的天然屏障,他们也正期望能在这里阻止红军继续向罗马尼亚推进。但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随着3月10日重镇乌曼的失守,德军在乌克兰南部的防线彻底崩溃。

德军的马车补给车队被堵在公路上,路边是1门被丢弃的罗马尼亚军队的高射炮
13日,红军的先头部队从盖沃龙(Grayvoron)两翼强行渡过了布格河,并在河西岸建起了一些桥头阵地;到了16日,红军的侦察兵还一度切断了从瓦普尼亚尔卡(Vapnyarka)通往敖德萨(Odessa)的铁路线。与此同时,西北方向上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经推进至乌克兰西南部重镇文尼察的城下,成功地将德南方集团军群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德军方面后来也确实进行了重组,将驻守在乌克兰北部的第1、第4装甲集团军编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驻守在乌克兰南部的第6、第8集团军编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而在德第8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团军之间,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德军已经无力在那里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这也就意味着红军可以畅通无阻地向西挺进,从侧后包抄、攻击德第8集团军。
3月18日,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德涅斯特(Dne str)河畔的扬波尔(Yampol)市,这一变化严重打乱了德军早先的部署,使得任何试图在这条河以东地区建立一条稳固防线的计划都成了泡影。在红军部队推进的过程中,2个步兵军和1个坦克军沿着德第8集团军的侧后向南行军,试图在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将德第8集团军消灭,这迫使沃勒尔将军再度决定将部队的防线向西挪动,全线撤出布格河地区,避免让对方一个迂回就把自己给包围起来。

春风得意的GD师摩托化兵,请留意他的宝马坐骑
在这段时期,GD师也忙于摆脱身后的追兵,在退至布格河西岸之后,部队又乘坐专列经过五一城和弗拉季耶夫卡(Vradiyevka),于3月21日到达了德涅斯特河畔的勒布尼察(Rybniza)。在这一路上,几乎每个火车站都不断发来消息称红军部队就在这里——比如3月17日,五一城火车站站长给师部打电话说红军距离车站只有6公里远了,此后的铁路运输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
勒布尼察并不是GD师此行的终点,根据上级的命令他们必须继续向西撤退,好在此后的路能靠汽车代步了。在卸载完装备之后,所有部队都踏上了通往西面的公路。曼托菲尔曾经这样示意他的部署:不管脚底下的淤泥是否没过了膝盖,无论眼前的道路多么拥挤,向西的快速行军是绝对不能耽误的!为此我们的车辆可以不采取任何的伪装措施。但即使是曼托菲尔自己,都不清楚部队的真正目的地究竟在哪里,沃勒尔中将仅仅表示他们必须在3月24日前到达勒布尼察以西40公里处的弗洛雷什蒂(Floresti),还有传言说GD师的下一站将是在基什尼奥夫……没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准确地说应该是红军的进攻决定了GD师的下一站。

许多时候,河流往往成为德军部队撤退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在距离弗洛雷什蒂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部队便得到命令向南转向,朝基什尼奥夫方向推进。德涅斯特山谷里到处都是葡萄园、杏树和烟草园,罗马尼亚西北部最繁华的城市就在这里。部队到达基什尼奥夫之后,接到命令将在此处稍做停留,接着改道前往克勒拉希(Calarasi,位于雅西—基什尼奥夫铁路线的中点),部队将重新集中,随时准备向西北方向发起反击。
3月31日,也就在GD师部队从基什尼奥夫开拔前,师部得到消息——红军的先头部队(配有坦克)已经出现在了他们前往克勒拉希的路上,截断了雅西—基什尼奥夫铁路线。曼托菲尔中将当晚便派出了1个营前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这支部队于4月1日抵达克勒拉希并在那里建立起了防御阵地。与此同时,GD掷弹兵团2营还在当天下午主动出击,协助第79步兵师向红军部队发起反扑,帮助该师夺回了部分阵地,还摧毁了7辆T-34坦克。时任2营营长的是贝斯科少校,由于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被送往了后方医院,他的位置暂时由海耶尼茨上尉代理。GD掷弹兵团3营也取道帕尔蒂·萨特(Parliti Sat),到达乌恩格赫尼·塔格(Ungheni Targ),并试图以其有限的兵力去占领小镇前方的高地。

GD师此时的部署意图相当明显:保证通向雅西地区的道路畅通,所有从德涅斯特河方向退过来的德军部队和物资都将从这条路上通过。在此期间,曼托菲尔中将还想方设法来振作官兵们的士气,试图让每个人都能回忆起1942年末在尔热夫前线时的精彩表现。在同红军部队的交火过程中,自然也有不少脱颖而出的官兵,来自GD掷弹兵团3营11连的舒林德尔下士便被师部推为了典型而大肆宣传。
4月4日,小股红军部队突然占领了帕尔蒂·萨特及其附近的154高地,威胁到了雅西—基什尼奥夫公路和铁路线的安全。经过简单的准备之后,GD掷弹兵团部队于4月5日便展开了反击。来自掷弹兵团2营的一位士兵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战斗情况:
早上8:30分,天阴蒙蒙的,但是能见度依然很高。团长一声令下之后,我们便开始向帕尔蒂·萨特发起了进攻。1营2连和3连在6辆突击炮的支持下从村子的北面发起进攻;来自GD装甲团的魏屈曼中尉也指挥着2辆虎式坦克向帕尔蒂·萨特东南部的107.2高地推进。

残破不堪的罗马尼亚小镇街道,战争让这里变成了废墟
战斗刚刚打响没多久,1辆虎式坦克便在半路上熄了火,另外的那辆虎式坦克在2个班的掷弹兵掩护下开到了那里,并占领了107.2高地。但负责从北面主攻的部队却在帕尔蒂·萨特外围遭到了俄国人极其猛烈的火力压制,指挥官冯·海耶尼茨上尉阵亡了,1营营副格斯特少尉受伤了,有1辆突击炮被俄国人的反坦克炮弹从侧面直接击中,被炸成了好几截,伤亡相当惨重……2个小时过后,从另一侧发起进攻的3营部队成功地冲进了帕尔蒂·萨特,俄国人被迫向西撤退。11: 00,除了个别敌人还在负隅顽抗之外,俄国人基本已经退出了帕尔蒂·萨特。1个小时之后,团长任命梅耶上尉接管2营,并由他们负责占领帕尔蒂·萨特及其附近的阵地。GD突击炮营3连连长斯图姆中尉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相当突出,是他首先打开了帕尔蒂·萨特红军防线的缺口,几个星期之后,中尉便获得了一枚骑士十字勋章。
在成功夺回帕尔蒂·萨特之后,GD师又迫使前插到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区的红军小股部队先后放弃了一些已经占领的重要据点。从4月5日起一直到当年的复活节(4月9日),GD师的任务仅仅是扩大并巩固已经占有的防线,甚至连一些低程度的小规模对抗、交火也不存在了,曼托菲尔中将甚至只留下1个连负责警戒前沿阵地,其余的部队全部留在后方进行休整。恰好在此时又有一批补充兵员和物资到达,经过了几个星期的激战、撤退之后,这次的休整和补充对于GD师来说非常及时,有效地恢复了部队的战斗力。到了复活节那天,GD掷弹兵团1营、3营将阵地全盘交给2营,部队在洛伦兹上校的率领下前往雅西西部地区执行新的任务去了。

许多GD师士兵围在一起,可惜照片上看不出他们所关注的是什么,从而留给我们更多的遐想
GD掷弹兵团1营营长李梅尔少校由于表现突出而被调回了德国(他的职位由克雷戈少校接任),从掷弹兵团建立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李梅尔少校创造并见证了1营的辉煌,现在是他离开GD师的时候了,而他的新岗位更加光荣——柏林卫戍营营长(该营前任营长同样是来自GD步兵团的克雷戈中校)。
GD师在康梅斯蒂·塔古尔(CornestiTargul)和乌戈赫尼·塔古尔(Unghen iTargul)地区所经历的战斗虽然规模不大,却相当艰难而且战绩显著,GD师也因此受到了第8集团军司令沃勒尔中将的赞扬,他于1944年4月15日发出通告:
1944年4月1日—7日间,曼托菲尔将军的部队在康梅斯蒂·塔古尔一乌戈赫尼·塔古尔地区进行了激烈的防御战,成功地阻止了红军向西南方向的突破,并重创了敌人。摧毁了89辆坦克,其中有18辆坦克是被近距离摧毁的、6辆是被GD突击工兵营摧毁的、10辆是被反坦克炮摧毁的。同时还消灭、俘虏了大量的红军步兵。
GD师的官兵们能在极度疲劳和装备不足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功,我谨代表集团军司令部表达对于他们以及第19步兵师、第23装甲师全体官兵的感谢和赞誉。
沃勒尔中将

进入战争中后期,GD师已经从一支战略打击部队渐渐转变为一支防御性部队
毗邻着普鲁特河的罗马尼亚名城雅西有10多万居民,随着红军先后渡过布格河、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已经成为了红军迈进罗马尼亚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到了1944年4月中旬的时候,红军已经将矛头指向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雅西。
4月10日上午,雅西城一切如旧,但大量德军军用汽车的出现却给人以莫名的危机感,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预感到战争就在眼前了。不断有新消息从东面传来,许多逃难而来的罗马尼亚人称他们看见红军坦克正在开往特尔古弗鲁莫斯的路上,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已经快顶不住了;更有传言称红军已经在普鲁特河西岸空降了一个集团军,准备直捣普洛耶什蒂油田——这些都不是事实,真实情况是随着红军连续好几个月大踏步向西追赶,原先驻守在乌克兰方向上的德军部队的补给线不断拉长,他们已经无力继续推进了;相反,随着补给源源不断地到达,乌克兰南部前线的德军状况比起之前要好了很多。

在罗马尼亚,GD师装甲侦察营的军官正在与1名负伤的排长闲谈
也就在同一天,GD燧发枪兵团向突进至雅西—特尔古弗鲁莫斯之间地区的红军部队的侧翼发起猛攻(GD师的情报部门估计这里大概有一个军的红军部队)。尽管出动的部队数量有限,但在坦克和突击炮的支援下燧发枪兵团很轻松地就拿下了达瑙(Danuan)附近的一个高地。紧接着GD掷弹兵团3营继续沿着铁路线向西进军,并迅速抵达博杜尔·伊洛阿埃( Podul Iloaei),解救了被围在那里的罗马尼亚部队。克雷戈少校指挥的GD掷弹兵团1营则赶往瓦勒亚·奥托隆(Valea 0tlor),在那里他们才遭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抵抗,并最终在坦克和高射炮的帮助下控制了这座城市。
当天夜里,GD师又开始了向特尔古弗鲁莫斯的急行军,夺回这座城市对于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经过一次成功的夜袭之后,GD师官兵在黎明到来之前扫清了特尔古弗鲁莫斯城内的红军部队。紧接着在11日清晨6:00左右,GD掷弹兵团2营突然向被红军侦察部队占领的巴尔特蒂(Balteti)村发起了进攻,一番惨烈的交火之后,掷弹兵们最终控制了这个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的村子。

站在车顶俯视整个战场的装甲车车长
与此同时,侦察营的士兵还同从西面发起进攻的德军和罗马尼亚部队取得了联系,这一刻,从特尔古弗鲁莫斯通往雅西的交通线再次被打通了,德国人可以重新借助这里的铁路线为德涅斯特河前线的部队运送补给物资了。曼托菲尔并没有打算就此收住脚步,向特尔古弗鲁莫斯以北和西北方向的进攻还在继续:GD掷弹兵团3营到达了满是烂泥地的鲁萨(Rusa)西南部的山脊地带,在它左侧的是克雷戈少校的1营,该营于4月13日占领了玻列尼(Polieni)两侧的防御阵地,2营则全力进攻法库蒂(Facuti)。在此后的日子里,GD掷弹兵团不断向西北方向推进,扫清了盘踞在考斯特斯蒂(Costesti)、皮埃特里斯(Pietrisi)地区的红军残部。巩固了特尔古弗鲁莫斯—雅西交通线的安全。
但普鲁托河流域地区依然充斥着小股的红军部队,从瓦斯卡尼(Vascani)附近的高速公路到位于拜策尼(Baiceni)南部森林边缘地带的344高地,再到乌尔米(Ulmi)南部、巴尔斯(Bals)北部的高地,以及河床地带到处都是红军阵地,而且并不容易攻取。4月15日,GD掷弹兵团曾向巴尔斯北部的红军阵地展开了多次冲锋,尽管最终拿下了阵地,但却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代价。与此同时,红军也在不断向这一地区增派援军,他们显然还想着从这儿打通向南面的缺口。

昔日风光无限的田原,此刻已经完全变了个样,战争无情地把这里变成了地狱
相对GD掷弹兵团而言,这一时期GD燧发枪兵团的战斗任务就要轻松很多,由该团负责的防御阵地也较为平静,只有一些偶尔的交火和炮击才能让人想起战争还在继续。
在此期间,GD燧发枪兵团2营的罗格尔中士和他的一名下属士兵曾经进行了一次日后被写入教科书里的侦察行动。出发前,罗格尔下士和他的士兵装扮成牧羊人(在军服外面穿上了当地人的衣服,拿着牧羊人常用的鞭子),赶着羊群缓缓地向对方战线那边走去,不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到达了第一个散兵坑,罗格尔中士用俄语对红军士兵说道:今天天气不错。紧接着他继续悠闲地赶着这群绵羊向前慢慢行走,红军士兵简单地进行了一番盘查,看看没有什么异样情况之后便让他们过去了。

这些军帽下面埋葬着的就是阵亡士兵的白骨
“牧羊人”开始用眼睛向四处张望,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在脑海里——在矮树丛旁有2门伪装得很好的反坦克炮,还有1挺重机枪;那个烂草堆很可能是一个电台,甚至是一个指挥部﹔前沿阵地后面还有2辆T—34坦克,舱口都开着,坦克旁边还有1门76.2毫米反坦克炮……罗格尔中士和他的羊群消失在了山谷的背面,并最终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己方阵地。很快,GD师里的每个人都在说这个来自盖斯林根(Geislingen)的小伙子的勇敢和睿智,罗格尔中士本人也因为这次漂亮的侦察行动而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
在此后的几天里,战场上风平浪静,GD师的官兵们开始加固他们的散兵坑、碉堡、机枪和反坦克炮阵地,每天夜里工兵们都会冒险潜入无人地带,在那里布置一些铁丝网和地雷,特别是在一些从德军的阵地上无法进行观察、炮弹又够不着的地方。同时,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部还下令要在GD师防线的左翼发起一次攻势,以粉碎红军在拜尔巴特斯蒂(Barbatesti)和瓦斯卡尼之间的森林地带集结部队的可能性。

FH18型榴弹炮,德军部队配置的支援火炮
4月25日,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曼托菲尔向GD掷弹兵团2营、3营下达了开始进攻的命令。凌晨4:15分,炮兵的弹幕射击结束之后,掷弹兵们一个个从散兵坑里跳了出来,向目标发起了冲锋。红军被对手的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沿森林地带布置的防线很快就被冲得支离破碎,紧接着GD装甲团的豹式和虎式坦克也出现在了战场上,并沿着高速公路向瓦斯卡尼挺进,即使在半路上曾经遭遇到红军反坦克炮的有力抵抗,德军装甲部队还是按计划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
这次战斗行动尽管规模不大,但对GD师而言却是意义重大,不仅成功地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危机,还缴获了大量可以利用的战利品——这点对于物资匮乏的德军部队来说非常关键。或许对于大多数的GD师官兵而言,这是值得庆贺的一天,但对突击炮营的官兵来说,他们却在这天失去了整个营里最出色的指挥官——车长莱因森霍费尔中尉,中尉本人的座右铭是:一个突击炮士兵的生命是短暂的,同时也是伟大的!

出发前的GD师装甲兵部队
25日的攻击行动之后,GD师官兵们都清楚地了解到红军部队确确实实在准备着一次进攻行动,而瓦斯卡尼—特尔古弗鲁莫斯和乌尔米—利特尼(Liteni)南部地区(这里的地形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行动)显然是双方争夺的焦点。4月27日,GD师向瓦斯卡尼与杜姆布拉维塔(Dumbravita)之间的高地增派了相当数量的突击炮和坦克,以防不测,但曼托菲尔中将依然认为最好的防御手段便是进攻,他决定冒险去捅对方的“马蜂窝”——向红军的集结地再次进行突然袭击。仗打得非常漂亮,双方坦克交火没多久红军便主动向北撤退,GD师再次赢得了胜利,但他们并没有乘胜追击,仅仅是巩固既得阵地。
但GD师的装甲兵却在打扫战场时愕然发现红军坦克居然装备了新型的122毫米火炮(JS-2型重型坦克),其炮弹威力极大,能在很远的距离上击穿虎式、豹式坦克的前装甲。这个消息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再糟糕不过的了,他们现有的武器库里找不出一件可以与之匹敌的装备。虽然GD师所面临的直接威胁已经被消除,但曼托菲尔中将依然命令下属部队在防区的纵深方向上建起了第2道防线,还让工兵在通往特尔古弗鲁莫斯的公路上设置了很多地雷和反坦克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在红军进攻开始之后延缓对方的脚步。

能在战场上抽上一口烟,绝对是难得的享受
1944年5月1日,德军的侦察机报告称红军正在大规模地集结部队(红军2个军共6个步兵师、坦克师正在向特尔古弗鲁莫斯城北部运动,该城被认为是红军未来向南挺进的跳板),随时可能向德涅斯特河—普鲁托河流域的德军守军发起进攻。战场上似乎一切如旧,但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而已……
GD师的防区从博杜尔·伊洛阿埃一直延伸至特尔古弗鲁莫斯,防线北部的地形非常开阔,很适合机械化部队运动﹔同时这一地区也找不到一个能俯瞰全局的制高点,这使得红军无法非常清楚地掌握德军的防线部署情况,相反GD师却能对他们的对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进入5月之后,GD师还将他们的警戒线向特尔古弗鲁莫斯以北前推了2500米,当地多森林的地形特征也为GD师的步兵、炮兵和其他重武器部队提供了极好的伪装场所。走进5月之后,双方官兵就彻底和春冬季节那湿润的天气说再见了,夜晚的天空变得非常晴朗,白天的能见度也很高,道路表面也变得很干爽,非常适合大部队机动转移。

守卫在这条防线上的依然是GD师的两个主力团,GD突击炮营负责这两个团的接合部安全,并随时接受他们的指挥。曼托菲尔中将的预备队包括GD突击工兵营、GD侦察营和GD装甲团。GD防空营有4个连,1个装备88毫米高射炮的防空连被布置到了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以对抗红军坦克,其余的3个连则留守后方应付对方的空中部队。曼托菲尔还特地将GD装甲团布置到了特尔古弗鲁莫斯后方,以便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刻提供支援。
GD师左侧的阵地(从鲁吉诺阿萨到谢列特河之间广大的区域)由罗马尼亚部队负责镇守,他们数量众多,且装备了冲锋枪,甚至还有德国制造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但战斗力却始终让人感到揪心。曼托菲尔否定了将德军部队与罗马尼亚部队混编的建议,他给出的理由是:我决定冒一次险,让罗马尼亚部队单独守卫一块阵地;他们能否顶住俄国人并不重要,因为任何从这个方向上发起的向雅西地区的进攻都要经过特尔古弗鲁莫斯,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派德军部队前去救援。不幸的是,曼托菲尔设想的情况很快就成为了现实。

随着车辆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德军部队不得不使用马匹来作为交通运输工具
布置在GD师防线右翼的是第46步兵师,无论是师长罗普科少将还是该师的士兵都非常出色,战斗打响之后他们将是GD师可以依靠的力量。除了要保障GD师右翼的安全之外,第46步兵师还要协助其右翼第24装甲师进行防御作战(第24装甲师刚刚经过了重组,并没有装备多少坦克,官兵也大多缺乏作战经验)。考虑到罗马尼亚部队的战斗力非常有限,有时甚至还会成为德国人的负担,因此大多数的罗马尼亚步兵师和骑兵师都被调到了德军主防线的后防和并不重要的地区,此后的战事也证明德国人的担忧是正确的。
在1944年的5月初,几度缩编之后的GD师无论在编制或是战斗力都无法和刚成立时相比,详细编制情况如下:
2个主力团,每个团3个营,每个营4个连,每个连大约100个人左右,还有1个重武器营(负责火力支援,此战结束后就将被裁撤)
1个突击炮营(约有40辆坦克)1个突击工兵营(基本满编)1个侦察营(达到2/3的编制>
1个装甲团(3营制),满编情况下应拥有Ⅳ号坦克40辆、豹式坦克80辆、虎式坦克40辆
1个炮兵团(3营制)1个防空营(4连制)
此外,GD师的弹药和汽油储备相当充足,还配备了足够的通讯工具(无线电和战场电话),通讯部队不遗余力地建立起了有效的通讯网络;但相比起铺设冗长的电话线,曼托菲尔更倾向于使用无线电(即使冒着被对方偷听的危险),事实最终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所有的电话线在红军攻击打响的第一天就全部遭到损坏。

正在战壕里摆弄反坦克火箭筒的GD师士兵
5月2日4:20分,红军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开始了,密集的弹幕射击大概持续了近60分钟,紧接着大队的红军坦克、步兵在乘着清晨的薄雾和刚刚炮火打击形成的滚滚浓烟的掩护下,向德军阵地冲了过来。德军部队的伪装非常成功,绝大部分的装备物资和阵地都没有遭到破坏。又过了半个小时(大约在6:00左右),红军的坦克出现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GD师防线的前沿,从曼托菲尔中将的师指挥部里就能望见一辆辆的T-34坦克正开往特尔古弗鲁莫斯。
可能对对方大规模的坦克冲锋感到心有余悸,驻守在前沿阵地上的掷弹兵部队主动向部署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面的防空连(配有88毫米炮)请求支援,并由他们来对付红军的坦克群。德军的这个战术相当成功,先后有25辆红军坦克被88毫米高射炮击毁,还有10辆T-34坦克在无意间闯入了GD装甲团所在的防区,结果被全数消灭。大清早的战斗让曼托菲尔意识到红军将突破口选择在了特尔古弗鲁莫斯的西北部地区,他迅速将GD装甲团调至特尔古弗鲁莫斯以西地区(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明智),随时策应在一线布防的GD掷弹兵团的3个营,同时1个突击炮连也被调到了附近的一座高地上埋伏起来。

2名GD师军官正在战壕里研究战场上的情况
没等德军的装甲部队调防完毕,红军的2个坦克连已经开始向由突击炮布防的高地发起进攻。在高地前沿驻防的GD掷弹兵团士兵给全速前进中的红军坦克让开一条道,突击炮则在坦克距离高地还有300米远的时候卸下了伪装,一次准确的齐射便击毁了领头的2辆T-34坦克,并迫使其余的红军坦克乖乖地打道回府。而在由罗马尼亚部队负责把守的鲁吉诺阿萨附近也出现了红军部队,一个冲锋便使得罗军的防线土崩瓦解。好在当时恰有GD装甲团的1个连经过该地区,及时发现了情况并施以援手,好不容易才保住了鲁吉诺阿萨。
9: 00左右,又有一拨红军坦克在大队步兵的伴随下向GD掷弹兵团阵地发起冲击,装甲部队主动上前迎战。期间曼托菲尔曾经通过无线电与GD装甲团团长取得联系,亲耳听见炮弹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不一会儿,技术部门便向他证实了红军的重型坦克能从3000米之外发射炮弹攻击己方坦克和阵地。
这个消息让师部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有的参谋甚至以为是德军的虎式坦克在不经意间打错了方向,因为之前他们从没有领教过红军122毫米坦克炮的厉害。装甲团3营1个虎式坦克连奉命向这些“怪物”开火还击,装甲兵报告说他们清楚地看见炮弹击中了红军坦克的前装甲,但对方仅仅是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就迅速回撤,退至虎式坦克的射程之外。3营营长古米尔勒少校命令下属部队立刻进行追击,他们在推进到距离红军坦克还有1800——2000米的地方再度向他们开火,有4辆红军坦克立刻中弹起火,但其中的3辆坦克依然能够开足马力全速逃离,另外1辆在原地耽搁了好一阵之后也退出了德军装甲兵的视线——这或许是虎式坦克在战场上第一次遭遇到如此强劲的对手,它的88毫米坦克炮居然给对方无法造成致命的损伤,这让德国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

GD师的士兵正和几名罗马尼亚士兵研究1架被他们击落的苏联飞机残骸上的文字
并不甘心失败的古米尔勒少校又再调附近的1个Ⅳ号坦克连在鲁吉诺阿萨附近搜索,追击那几辆红军坦克(Ⅳ号坦克尽管火力和装甲防护都不如虎式坦克,但它的速度和灵活性要比后者强上许多),此后曾有报告声称负责追击的Ⅳ号坦克消灭了那几辆JS-2的重型坦克,但这个战果始终没能得到确认。
曼托菲尔中将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红军的这款JS-2重型坦克,他本人给出的评价是:这款俄国坦克的优点非常明显:坦克炮威力极大,装甲非常厚实,轮廓较小(比豹式坦克矮51厘米)﹔但它的缺点同样明显:速度非常缓慢,机动性极差,而最大的不足便在于俄国装甲兵对于这款坦克似乎还不太了解。
而在GD师防线的右翼,GD燧发枪兵团负责的阵地也开始屡屡告急,红军坦克甚至一度包围了该团团部所在的村庄,防线也被对手冲得七零八落,幸好此时刚刚上任的GD燧发枪兵团团长涅马科上校及时挺身而出,亲自率领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并且一直坚持到了中午12: 00 GD装甲团主力到达的那一刻(古米尔勒少校指挥的1个混编装甲营此刻继续留守在GD掷弹兵团防线的后方,派去增援GD燧发枪兵团阵地的部队以Ⅳ号坦克为主)。
装甲部队的出现及时扭转了这一地区的局势,他们很快就消灭了楔入到GD燧发枪兵团阵地上的红军部队,并在当天日落之前重新稳定了战线。到了当天晚上,红军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和步兵,却没能取得任何进展,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的阵地仍然牢牢掌握在GD师的手中,包括曼托菲尔在内的许多GD师高层军官都认为他们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5月3日,红军又再度向德军阵地展开冲锋,但这次动用的部队规模还不如前一天,甚至没有坦克掩护,GD师官兵很轻松地便保住了阵地。
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防御作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GD装甲团的杰出表现,德军坦克每每总能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及时将防线上的危机一一化解。在5月2日、3日这两天时间里,装甲团共有10辆坦克被毁除籍,还有将近30辆坦克正在进行或等待修理。无论如何对于GD师而言,这次战斗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红军针对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的大举进攻完全被打退,相反自身还遭受了惨重损失,以至于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能再敢于向GD师把守的阵地进行挑战。GD师方面甚至乐观地估计在之前两天的战斗中击毁、重创了200辆红军坦克(这个数字显然被夸大了)。

(上图)1944年5月,特尔古弗鲁莫斯附近的某次战斗间隙,GD师的1辆Sdkfz251装甲车的成员坐在车身上休息,看得出来他们一脸疲惫,从3月7日到6月5日,GD师与红军连续作战13周,所有人都精疲力竭。
曼托菲尔中将作为这场防御作战的最高指挥官,在战斗结束之后做出了如下的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为他日后指挥大兵团进行防御作战打下了基础:
上级下达给我们的任务是必须守住眼前这块阵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将这一情况向所有的官兵坦白,否则许多基层的班、排长都会认为他们有权利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暂时性的退却。突击炮、高射炮和工兵部队与师主力部队之间的精诚团结是防御作战的基础,但是步兵部队始终是这场“演出”的“主角”,其他各部队必须随时服从他们的合理要求。
对防御作战起决定性作用的除了步兵部队之外,装甲部队能否及时、准确地执行反击任务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他们必须集中火力,随时准备迎击对方的突击部队,填补防线上的漏洞。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在由多个兵种组成的联合防御阵地里,步兵始终处于支配性的地位,而各个阵地之间的相互支援、掩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坦克和突击炮往往能够成为防线上的核心力量,但决不能因此而分散装甲部队的实力,弱化其对抗敌方机械化部队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想控制战场上的局面,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装甲预备,这样才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站在指挥车上的曼托菲尔中将,身后坦克的炮管更是显得杀气十足
所有装甲部队的指挥官都必须每隔一个小时向我报告他们所在位置和附近地形的情况,以便师部能及时将他们投入到最需要的战场上。我每次总会将自己的师部安置在可以清楚地观察前线战况的位置上,无论什么都代替不了自己的眼睛……
5月4日,守卫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防线上的GD师官兵们明显感觉到当面红军进攻的势头已经大大减弱了,他们只是集中坦克和步兵向一些敏感的位置发起攻击,遭到顽强抵抗之后便会迅速脱离接触,紧接着苏制的榴弹炮和火箭炮便会席卷整个目标区域,等到炮火射击停息了之后,红军部队又会卷土重来,但这招对付德国人并不管用,阵地依然牢牢掌握在GD师官兵的手中。
4日下午,曼托菲尔中将还命令GD突击工兵营进行反扑,一举拿下了位于双方防线中间地带的一处高地。连续3天的激战也让GD师的兵员、装备情况雪上加霜,一线两个主力团的许多连队只剩下60—70人可以继续作战,各个营级单位一般只能组织起相当于1个班的战斗小组实施反击,情况相当糟糕;GD掷弹兵团2营甚至由于士官损失过于惨重,不得不暂时拆解给了GD掷弹兵团1营和3营(从战术角度考虑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到了5月5日,战场上就比之前几天安静了许多。
两天之后,也就是5月7日,左翼的GD燧发枪兵团在GD突击炮营和GD突击工兵营的帮助下向北反扑,目标是一劳永逸地拿下卡尔姆256高地(该高地是整个地区的制高点,具有较高的战术价值),以便能从那里观察红军坦克部队集结和调动的情况。当然,红军方面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已经把这个高地改造成了一个拥有强大火力的堡垒。GD燧发枪兵团的第一次进攻失败了,但他们随即在好几辆20毫米自行高炮和Ⅲ号突击炮的掩护下实施第二次冲锋,尽管依然没能得手,却拿下了高地旁的尼考勒内(Nicolne)村;紧接着他们又在GD突击工兵营的配合下从两翼夹击卡尔姆256高地,但最终依然无功而返。

被击毁的T-34坦克浓烟滚滚
5月8日,在得到了来自GD炮兵团和第24装甲师的强大火力支援之后,GD燧发枪兵团官兵终于如愿拿下了卡尔姆256高地,但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红军随即展开了拼死反击,双方围绕着高地的控制权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迫使曼托菲尔将他最后的预备队——GD侦察营也投入到争夺战中,战斗过程中卡尔姆256高地曾反复多次易手,直到5月10日,拉锯战还在继续。根据被俘虏的红军士兵透露:负责守卫卡尔姆256高地的红军第3伞兵师的1个主力团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已经拼光了,而德国人的损失也同样惨重,GD侦察营投入战场仅2天就减员100多人,其中还包括2名尉官。
5月11日,特尔古弗鲁莫斯北部前线终于彻底的平静下来,谁都没能最终取得卡尔姆256高地的控制权,但就整个战场态势而言,苏联人无疑是这场战役的失败者,他们集中了300多辆坦克、6—7 个精锐步兵师(来自德方的数据资料),却始终未能撼动GD师的防线,反而白白损兵折将,打了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而GD师官兵们也通过这一仗重拾信心,仿佛又找回了一些昔日的影子;师长曼托菲尔中将也通过这次战役证明了自己——他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没有辱没“大德意志”的头衔。
直到1944年5月底,除了一些侦察活动、零星的炮击和小规模的交火之外,驻守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前线的GD师再也没有和红军部队大打出手了。或许是对GD师的作战能力有所顾忌的缘故,当面红军也暂时放弃进攻的企图,全面转入防守,至少在短时间内这个战场上不会有大的变故。对于GD师而言,他们拥有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可以在此期间补充兵力和装备。刚刚组建没多久的第1029掷弹兵团被解散了(由班德洛夫上校指挥,兵员主要来自GD师预备役部队),该团的士兵被全部分配到GD师各个部队里,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提升。
前第1029掷弹兵团的第1、第2炮兵连变成了炮兵团的第10、第11连,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炮兵团4营。第1029掷弹兵团的防空营被调给了GD防空营,使该营拥有了6个连的标准配置。在此前的战斗中遭到重创的GD燧发枪兵团2营也进行了重建,艾姆因豪斯上尉成为该营营长,下属4个连的指挥官分别为第5连(莫勒尔中尉)、第6连(科洛夫特中尉)、第7连(萨德洛夫斯基中尉)、第8机枪连(佩蒂尔考夫中尉)﹔由冯·贝斯瑟上尉指挥的GD燧发枪兵团1营也奉命返回德国本土,这支部队将前往弗林博斯特尔的训练基地接收50辆配备了从20毫米至75毫米不同口径火炮的半履带装甲车(成为GD师中继掷弹兵团1营之后第2个APC营),同时该营还将从考特布斯军营获得大量的补充兵员,整个重组时间预计将历时1个月,1944年6月,燧发枪兵团1营将再次回到GD师的行列中。
同样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还有GD侦察营,该营不仅得到了足够数量的补充兵员,还额外获得了大量的装甲车辆,甚至包括PzKf w型坦克,重建之后的侦察营成为一个4连制的侦察营(原先的第2、3、4连被合并为2个连),尽管比以前少了1个连,但各连均达到满编。
但即使是第1029掷弹兵团部队的加入也不能改变GD师兵源短缺积重难返的现状,为了保证各营、连级单位的战斗力,作为GD师主力的掷弹兵团和燧发枪兵团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编制,每团从4个营减为3个营,每个营从5个连缩减为4个连,尽可能保证各个连队都能拥有足够数量的士兵。随着大量新式的武器和装甲车辆的到来,GD师也成为了德国国防军(非装甲单位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这同时意味着重组之后的GD师将会比以前更为频繁地被上级派往热点地区。
到了5月末,空军的侦察机发现红军将原先部署在特尔古弗鲁莫斯西北部的部队大规模调往雅西的西北部地区,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又有了新的进攻计划。GD侦察营随即奉命大面积派出侦察队前往雅西西北地区探听红军的真正意图。侦查人员在勒特查尼(Letcani)北部、靠近雅西一特尔古弗鲁莫斯之间的高速公路的地方(这里是德第46步兵师的防区)发现了大量正在集结的红军部队,他们显然在酝酿着什么,而第46步兵师的主防线距离高速公路只有咫尺之遥,这条通道也是德军补给链中的重要一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部迅速对这一情况作出了反应,GD师接到命令在最短时间内撤离现在的作战区域,从博杜尔·伊洛阿埃、达瑙和勒特查尼向北进攻。SS骷髅师和第24装甲师则分别接管了GD师的阵地。
在得到命令之后,GD燧发枪兵团的部队最先离开了阵地,他们迅速移动到勒特查尼北部的阵地上,第二个出发的GD炮兵团也按计划在勒特查尼城两侧的山谷中布置了炮兵阵地。GD掷弹兵团则占领了高速公路北部阵地,同时他们还得到了GD装甲团3营虎式坦克的支持。在各支部队到达了出发位置之后,曼托菲尔将他的进攻计划全盘托出:GD燧发枪兵团负责攻打伊斯沃阿雷·欧普伦努(Isvoare Epurennu)以南2000米处的178.3高地、GD掷弹兵团负责攻打奥索阿埃亚(Orsoaeeia)两侧的高地,这两支部队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普鲁托山谷南侧的高地,从而占据有利地形,防止红军威胁到雅西及其附近的交通线。
6月2日,天还只有蒙蒙亮,GD师的掷弹兵、坦克和突击炮便已经上路了。在后方炮兵火力的支持下,进攻部队迅速拿下了当面的一些村庄,但当他们接触到红军的主防线时,对方加强了抵抗的力度,无论是GD燧发枪兵团或是掷弹兵团的进攻都陷于停顿。在了解了德军的意图之后,红军随即召唤大批的空军飞机前来支援,使得GD师的进攻变得更加举步维艰。GD防空营宣布在当天他们先后击落了5架伊尔-2,但就是这点损失还不足以让苏联飞行员感到胆怯,“黑死神”不断地掠过战场上空并用机枪猛烈地向德军士兵扫射。当天战斗结束的时候,负责主攻的2个团除了拿下一些制高点之外,都没能取得什么像样的进展。
6月3日,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不等天亮炮兵团的各种口径火炮便一齐开火,掩护向红军阵地发起冲锋的己方步兵和坦克。一番激烈的争夺之后,GD掷弹兵团终于拿下了奥索阿埃亚城,但这却是GD师在这个白天所取得的唯一成就了,直到入暮之后,GD燧发枪兵团才占领了察霍尔玛(Zahorna)北部181高地两侧的阵地。
在此后两天时间里(6月4日和5日),碍于对手的顽强,GD师主动放慢了进攻节奏,只是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局部战斗,同时还巩固了已经占领的阵地。到了6月6日,GD师的两个主力团便从前线被调走了,罗马尼亚部队赶来接替占领他们的阵地,由于德军高层对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持怀疑态度,因此经常会有德军部队驻守在罗马尼亚部队的后方以备不时之需。事实的确如此,换防的当天晚上,红军便朝着察霍尔玛西部的罗军防线发起了进攻,没一会儿便取得了突破,留守在其后方的GD侦察营迅速对此作出反应,一个反扑便将阵地夺了回来。

正在集结准备开拔的GD师部队
尽管反击战打得相当糟糕,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一些高层军官的心情,GD燧发枪兵团团长涅马科上校奉命前往元首大本营,接受每个德军军官都梦寐以求的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涅马科上校是第69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德军军官,这是基于1944年5月他和燧发枪兵团全体官兵在特尔古弗鲁莫斯前线的杰出表现)。仅仅就在GD师从前线撤退一天之后(6月7日),红军在大批飞机的支援下从察霍尔玛北部展开反击,181高地、察霍尔玛城先后易手。GD侦察营(得到了突击炮的加强)曾一度试图夺回察霍尔玛,但最终仍然无功而返。
这就是GD师在罗马尼亚前线所经历的最后一役了,师部于6月7日晚上报了最近这一时期获得的战果﹔摧毁了70辆红军坦克、17架飞机(这个数字比较可信,防空营在这1年中的击落敌机数量已达101架)、45门火炮、36门反坦克炮;工兵则顶着对方的火力压制先后埋设超过10300颗地雷;通讯部队建立、运行并维护了177公里长的电话网,修理了176处电话线的断裂,收发了1763条无线电信息……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部队抵达GD师所在的战区,并逐步接管他们的所有阵地。6月13日,GD师撤至雅西—特尔古弗鲁莫斯高速公路南部的休整区内,但即使是在那里,GD师还是保持最高的警惕,以便能在前线有突发状况之后可以立即赶回战场。很快,师部又从集团军群司令部那里得到了一个新的好消息——GD师将全部转移到一个新的休整地点,那里距离前线将非常遥远。曼托菲尔中将和许多高层军官一致认为:这是天使赐与我们的最好礼物了。6月15—16日,GD师的第一批部队开拔了,他们的目标是雅西以南100多公里处的一个小镇,在那里GD师将完全告别战火和硝烟,享受属于他们的美妙时光。同一天,来自GD突击炮营的迪登斯(Diddens)中尉成为了德国国防军中第501个橡叶骑士十字奖章的获得者。
本书的叙述到此将告一段落,但GD装甲掷弹兵师的故事并没到此结束,不久后他们就会得到消息,一个崭新的GD装甲军将诞生。然而随着战况的恶化和部队编制的日趋混乱,GD师将士的未来将如同噩梦般可怕,他们为之奋斗并付出热血和牺牲的一切很快将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灰飞烟灭。数十年过去了,这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人到底在历史上书写了怎样的一笔呢? Nothing?或者是Everything?也许看完此书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评价……
感谢您的观看,本系列已全部更新完毕,往期内容点击主页即可查看。后期将更新新的战争史系列,点关注不迷路
大德意志师一直就在逃命的路上
兵疲将衰,,一佩服老美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