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是意大利战役系列第7期。上一期讲到随着盟军成功占领西西里岛,意大利本土的政局随即剧烈震荡,不愿将战火烧向本土的民众与政客发起了政变,将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赶下了台。本期将讲述盟军的谈判代表与意大利政府正式达成了投降协定,与德军针对投降倒戈的意大利部队所发起的进攻……
(本期全文约1万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独闯龙潭,与意大利高层谈判
刚刚在西西里岛经历了实战洗礼的第82空降师师长马修·李奇微少将和师炮兵指挥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准将9月1日被紧急召到马耳他岛的第15集团军群司令部,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亲自向两人下达了准备在罗马空降协助意大利军队对德军作战的命令。李奇微并没有因为如此激动人心的战斗而兴奋,反而极其冷静地提出在罗马空降的种种困难,甚至认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空降部队很可能全军覆没,要求取消此次空降。

马克斯韦尔·泰勒准将。
但是亚历山大却一口驳回李奇微的建议,因为此次空降更主要是从政治方面考虑而且也已与意大利方面达成协议,只能按计划实施。泰勒仅花了一天时间就制订出了代号为“巨人2号”的罗马空降作战计划,但是要真正实施必须得到意大利方面的密切配合,因此李奇微和泰勒又星夜赶往西西里岛,与意大利代表卡斯特拉诺协商有关细节。李奇微提出意大利军队必须保证空降机场的安全,保证意军高射炮不对满载伞兵的运输机开火,还要压制德军在罗马地区的高射炮。此外意军还要在机场根据规定设置照明和导航设备,提供空降兵着陆后迅速开赴战区的机动车辆,提供空降兵在罗马期间的粮食供给,并随时提供德军有关最新情报。面对这些条件,卡斯特拉诺非常干脆地一口应允。
而卡斯特拉诺如此痛快地答应,反而引起了李奇微和泰勒的警觉,因为他们知道在与盟军谈判中,卡斯特拉诺的态度一直是犹豫含糊的,经常是在史密斯强硬的压力下才稍作小小的让步,现在这样爽直痛快,很使人怀疑其承诺的可靠性,特别是在没与意大利国内进行商量的情况下就做出这样的承诺,那就更令人不安了。西西里岛空降作战的失败也使第82空降师的两位当家人格外谨慎,因为第82空降师已经再也无法承受第二次失败了,两人一致认为必须派人前往罗马进行实地调查,看看意大利方面究竟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些保障。于是两人再次向亚历山大提出建议,必须在空降作战开始前派出高级军官到罗马与意大利方面接洽,掌握实际情况再确定空降作战是否可行。

李奇微
这一请求上报后立即引起了艾森豪威尔的高度重视,因为他已经获得情报,德军对意大利的举动已有所察觉,隆美尔的部队正大举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而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部队也已全面进入戒备状态,罗马地区的德军正在集结兵力,意大利政府态度究竟如何,意军对德军作战准备究竟如何,光凭卡斯特拉诺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可靠的自己人到罗马去实地了解。所以他立即决定派出特使前往罗马与意大利政府接触,同时准确查明意大利方面的真实态度和备战情况。具有丰富军事才能和深厚军事素质,又有海外考察经验,且精通法语(意大利人一般均会法语)的泰勒自然是特使的不二人选,同时还任命来自空中运输司令部的威廉·加德纳上校为其助手。
泰勒接受这一任务时还以为自己将会受到意大利方面热情招待和妥善保护,罗马之行只不过是一次没有危险的战前实地侦察,却不曾想到此时的罗马已经无异于龙潭虎穴,将会在他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9月6日泰勒到达巴勒莫,领受了最后的指示:向意大利政府明确说明盟军立场、敦促意大利在9月8日宣布投降﹔就第82空降师在罗马空降行动与意军协商,落实保障部队安全空降的一切安排。但是被严格规定不得透露萨勒诺登陆的任何情况,最多只能透露盟军的登陆即将开始,以迫使意军迅速行动。最后必须在9月8日下午前就意大利政府态度、意军战备情况以及空降罗马的可行性等情况做出判断,电告地中海战区司令部。

战斗力孱弱的意大利军队根本不想再继续作战下去
9月7日凌晨2时,泰勒和加德纳登上1艘英军的巡逻艇出发,两人都穿着正式美军军装,以免被德军发现时能作为美军军官获得战俘待遇(如穿便衣被德军发现的话,很可能被就地处决)。随身只携带简单的洗漱用品,泰勒还带了一本密码,以便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与盟军地中海战区司令部进行直接联络。在预定海域与意大利海军“伊比斯”号护卫舰会合,两人随即登上意舰。在两舰还未靠近前,泰勒很感疑惑,因为远远看去,意舰上到处是红点闪动,仿佛出了一场红斑狼疮!
上了意舰才明白这些令人恐惧的红点原来是水兵穿着的红色救生衣!整艘军舰上弥漫着紧张肃杀的气氛,从舰长到水兵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唯独护送泰勒的意大利海军情报部长弗郎科·毛杰里上将除外,他一路上都与泰勒谈笑风生,并为泰勒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傍晚时分,“伊比斯”号到达罗马附近的达加诺塔港。这时毛杰里笑着说:“为了将军的安全,只得委屈你做一次俘虏。”话音未落,不由分说几名水兵便将泰勒和加德纳绑了起来,然后“押下”军舰,押上早就停在码头上的汽车,毛杰里也登上另一辆车,在两辆满载全副武装意军士兵的卡车护卫下疾驶而去。
车队随后穿越达加诺塔城区,在城外偏僻处泰勒、加德纳才被松了绑,和毛杰里一起换乘早已准备好的一辆救护车,在车上换上了伤兵服。救护车随即直奔罗马,越接近罗马检查哨卡越多,精明的泰勒发现沿途标示德军单位的路牌越来越多,很显然罗马已经被德军严密控制了!救护车一直驶到罗马城里的卡普拉宫饭店,此时整个饭店已被意军统帅部征用,意军罗马城防司令部参谋长萨尔维上校将泰勒迎入二楼的一间豪华房间,告诉泰勒意大利方面已准备好房间和晚餐,请两位特使饱饱享用顿意大利美食,然后舒舒服服洗个澡,睡上一觉。安全问题将由意军负责,确保万无一失。
只是原定与他会面的意军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因家中私事已去了都灵,无法前来。现在委托罗马城防司令卡尔博内将军于明天上午来此会面。泰勒简直不敢相信,在现在这样紧急时刻,意大利方面居然还如此神定气闲,堂堂的总参谋长居然能为了私事而不来会谈!泰勒立即严肃指出,现在事情紧急,卡尔博内必须马上前来而不是明天上午,这是不容半点商量的!萨尔维见泰勒如此严肃,便没有陪同共进晚餐就去联系了。泰勒刚吃完,卡尔博内就到了。这位衣着考究但却神色沮丧的将军一走进泰勒的房间,就拿出罗马地图向泰勒介绍目前情况,意军在罗马周围地区虽然有5个师、但是缺乏必要训练,装备落后,补给断绝,根本不是德军对手,何况现在德军在罗马附近已集结了约3.5万人,还拥有200辆坦克,可以说只要一宣布投降,罗马立刻就属于德军了。

意大利的投降无疑保护了罗马这座历史之城
对于泰勒提到的空降行动,卡尔博内明确表示反对,因为只要意大利一宣布投降,罗马地区的意军自身都还难保,更别说支援盟军空降部队了,而卡斯特拉诸所承诺的那些条件,不要说压制德军高射炮,就连能否守得住机场都很成问题。卡尔博内还指出,如果盟军空降部队得不到登陆部队的直接支援,那么空降就毫无价值,首先意军不能保证安全空降,退一步说即使顺利空降着陆进人罗马市区,面对优势德军也毫无作用,相反只能刺激德军对意大利进行更残酷的报复。
说到这里,卡尔博内激动起来:“罗马被称为不朽之城,如果在罗马爆发战事,那就是对罗马的毁灭而不是拯救,这是意大利人民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要求盟军要么在罗马以北登陆,切断罗马地区德军退路从而迫其后撤,要么就干脆放弃在罗马的任何企图而静候其他地区的进展,并强调这一要求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经过陆军参谋部的同意,代表了整个意大利陆军的意见。至此,泰勒已完全明白“巨人2号”空降行动已无实施可能,那么现在还必须搞清楚的就是意大利政府的真实态度了,因此他根本无暇与卡尔博内继续讨论罗马空降的事情,干脆明确地要求立即会见意大利总理巴多格里奥元帅。
这使卡尔博内非常为难,因为泰勒提出会见这样仓促,又是在深夜要求会见历来厌恶深夜被打扰的年迈老元帅。但是泰勒知道此刻时间的紧迫性,已经顾不得更多了,在泰勒的强烈坚持下,卡尔博内只好给巴多格里奥家打电话,被从睡梦中叫醒的巴多格里奥立即同意了这次紧急会见。于是卡尔博内亲自开车带泰勒和加德纳前往元帅官邸,泰勒到达元帅官邸时已近午夜,被副官引入客厅后,卡尔博内先被召见,随后泰勒才被引入书房,会见时巴多格里奥还穿着睡衣。
双方都是军人,而且巴多格里奥事先也从卡尔博内那里了解了情况,所以没有任何客套就直奔主题,巴多格里奥在简要介绍了意大利目前的政治军事形势后,和卡尔博内一样明确表示了反对盟军在罗马空降。泰勒从巴多格里奥的谈话里就判断出了意大利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希望盟军几天后在罗马以北登陆,以便他们能进行必要准备。看来必须要让巴多格里奥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所以泰勒清楚地指出,意大利的全权代表卡斯特拉诺已经在9月3日代表意大利政府与盟军签署了停战协议,并同意将在9月8日宣布投降。
盟军正是根据这一协议来部署登陆行动,现在要求盟军改变计划是根本不可能了,意大利方面唯一能做的就是遵守协议,宣布投降!说到这里,巴多格里奥还是从考虑意大利方面的利益出发,表示意大利不会在9月8日宣布投降。泰勒只好提醒巴多格里奥,盟军的登陆已迫在眉睫,距离预定登陆时间现在只能以小时来计算,即使不在罗马实施空降,意大利也必须在9月8日按照停战协议宣布投降。巴多格里奥显然没有想到盟军登陆会来得如此之快,但是德军的强大力量仍使他胆寒,他依然坚持在目前情况下意大利将无法宣布投降。
泰勒见状,只能用最强硬的话来使巴多格里奥明白现状:“那么元帅阁下只能面对这样一种结果:卡斯特拉诺代表意大利已签署停战协议,而这一协议是盟军登陆成功和意大利获得解放的保证,如果元帅阁下现在要拒绝履行停战协议,那么对盟军而言就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面对泰勒如此强硬的表态,巴多格里奥只能苍白地辩解,停战协议签订后意大利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意大利政府正面临极大困难,意大利将会宣布脱离轴心国阵营加入同盟国一方,但是现在肯定不行,希望盟军能将意大利视为朋友,从朋友的角度体谅意大利的难处。泰勒对这样的辩解毫不为然,进一步指出,如果意大利不能履行停战协议,就请巴多格里奥立即直接与艾森豪威尔联系,说明意大利政府的立场,而泰勒将用所携带的密码为这种联系提供方便。
巴多格里奥只得接受,并立即起草了致艾森豪威尔的电文:“鉴于德军在罗马地区的兵力部署,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立即宣布停战已无可能。因为这将刺激德国占领罗马并强行接管政府。“巨人2号’行动也因缺乏保卫机场的足够力量而无法实施。谨请泰勒将军返回西西里之便,委托他面呈本政府的意见,本政府将听候您的命令。”写完后,巴多格里奥请泰勒共同署名签发电文,泰勒给予明确拒绝“我不能为意大利政府对形势的估计承担任何责任,也不能为元帅阁下充当信使。我将自己向艾森豪威尔将军说明情况”。然后泰勒也起草了给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电文:“鉴于巴多格里奥元帅阁下声明不能宣布停战和保证机场安全,‘巨人2号’行动已不能实施。巴多格里奥要求泰勒返回并面呈意大利政府的意见,泰勒听候指示。”
当两人签发完电报已是9月8日凌晨l时20分了,泰勒随即告辞,在卡尔博内护送下返回饭店。
直到8日上午8时,意大利方面才通知泰勒,盟军司令部已收到巴多格里奥的电报,但是却没有说明是否收到泰勒的电报。对此泰勒立即表示了强烈抗议,并赶紧再次起草了一份电报,详细说明了意大利政府对局势的看法,明确表示就实地情况已无法实施空降。第二封电报发出去后还是没有任何回音,泰勒心焦如焚,他知道如果盟军没有收到他的电报,按计划实施空降的话,第82空降师将遭到怎样的损失。
泰勒开始怀疑意大利方面是否将他的电报发出去,情急之下泰勒使出了最后一招!于11时35分第三次致电艾森豪威尔,电文内容只有两个字:“无妨!”这是泰勒临行前与艾森豪威尔秘密约定的暗语,表示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取消空降——正如泰勒所担心的,意大利方面果然没有拍发泰勒的前两份电报,但是这份从字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电报却清楚地向艾森豪威尔传递了必须取消空降的重要信息——此时在西西里的机场上,第82空降师早已整队登机,只是由于师长李奇微坚持要有泰勒的消息才能起飞。
所以运输机群一直都停在跑道上,直到中午过后如果再不起飞就无法按时到达罗马的最后时刻,李奇微才极不情愿地下达起飞命令。先头的几架飞机刚刚起飞,1架联络飞机便在机场的另一跑道上紧急降落,第15集团军群副参谋长莱曼·兰尼兹少将从飞机上跳下来,他是奉艾森豪威尔的紧急命令亲自赶来通知第82空降师取消行动。于是已经起飞的飞机被召回,空降行动在最后关头紧急刹车。
这时在罗马,卡尔博内通知泰勒,意大利方面决定派副总参谋长弗朗西斯科·罗西中将随他一起返回阿尔及尔,代表意大利政府向艾森豪威尔说明情况。泰勒立即将此事发电报给艾森豪威尔,就在等待回电时,泰勒决定与意军将领做进一步接触,正好意军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返回罗马,泰勒立即要求见见这位在目前紧急局势下还能离开自己岗位回家处理私事的意军领导人。
就在预定会见前,艾森豪威尔的回电到了,电文措辞非常强硬:目前盟军不可能有任何让步和更改,不管意大利方面怎样,盟军都将于约定时间9月8日17时30分宣布意大利投降。如果到时候得不到意大利方面的响应,那么就将公布意大利方面的行动,将意大利人背信弃义的嘴脸公之于众,看看以后还有谁会把意大利人当作朋友。电文中还同意停止执行“巨人2号”行动,并要求意大利方面立即派飞机将泰勒和加德纳送回盟军司令部。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泰勒立即取消了与安布罗西奥的会面,虽然电文里没有提及是否同意罗西同行,但泰勒还是决定带罗西一起返回。
17时,泰勒一行到达罗马近郊的琴特谢利机场,刚上飞机还没坐稳,飞机就滑上跑道起飞了———30分钟后,同盟国宣布意大利已接受无条件投降,2小时后意大利方面也不得不宣布投降。9日凌晨3时30分,盟军在意大利南部萨勒诺登陆。而泰勒不知道,幸亏他取消了与安布罗西奥见面迅速赶到机场,才逃过一劫,因为盟军刚一宣布意大利投降,罗马地区德军就开始行动,泰勒的飞机起飞后还不到2小时,机场就被德军控制了。
“轴心”行动:德军痛击意大利投降部队对于意大利这样一个盟友,德国方面是早就不满了,甚至有德军高级将领这样尖刻地说:“如果意大利成为我们的敌人,只需要60个师就能解决,而如果意大利是我们的盟友,那就需要80个师来支援他。”希特勒除了对墨索里尼外,对意大利其他人都是极不信任的。但是即便德国知道意大利的倒戈是早晚的事,并为此进行了精心应变准备,但仍希望能尽量拖延意大利投降的最终发生。
相对于意大利方面的备战来说,意大利对德国虚与委蛇的表演可以说是精彩多了,即便是在意大利投降一些迹象已很明显的情况下,依然打消了精明的凯塞林不少疑惑,例如9月7日意大利海军部长柯尔顿上将当面告诉凯塞林,意大利海军舰队将在次日出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盟军舰队决一死战!说到这里,这位演技远远高于指挥才干的将军居然眼睛里都饱含了热泪,使得感情冷漠的德国人都为之动容。而凯塞林的参谋长韦斯特法尔9月8日来到设在蒙特罗通多意大利陆军总部时,意大利陆军参谋长罗塔上将还煞有介事地与其讨论在意大利南部联合作战的细节,甚至当韦斯特法尔接到同盟国已宣布意大利投降的紧急电话通知时,罗塔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同盟国卑劣的宣传伎俩!

意大利投降舰队司令指挥官伯刚明尼上将。
当意大利方面的态度传回地中海战区司令部后,艾森豪威尔决定不予接受意大利方面对宣布停战协议的改变,并立即报告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英美最高当局经过紧急磋商后答复艾森豪威尔协议“既然已经签署就应当在有利于军事行动的条件下,公开宣布”。根据这一指示,艾森豪威尔于9月8日17时30分宣布了意大利无条件投降,随后由电台广播了停战宣言的全文。19时,巴多格里奥代表意大利政府在罗马也宣布了停战宣言。在意大利宣布投降后,罗马城内立即陷入混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双方要员都在忙于逃命,德国大使馆的外交官甚至连机密文件都没处理就奔上最后一班北上的火车仓皇而逃,意大利王室主要成员和内阁成员先转移到陆军总部,再乘车连夜赶到亚得里亚海边的佩斯卡拉港,分乘2艘驱潜快艇于10日凌晨到达布林迪西,在那里成立了流亡政府。
驻意大利德军分秒不落地立即开始了“轴心”行动,几乎所有意军都被迅速解决了,只在少数地点发生了微弱的抵抗。在罗马附近的德军第1空降师和第3装甲掷弹兵师开始向罗马市区挺进,遭遇了不小阻力,毕竞意军在罗马附近集中了多达5个师的重兵集团。德军第1空降师的1个伞兵营于9日凌晨从福贾机场起飞,在蒙特罗通多意大利陆军总部附近空降,这是斯徒登特黑虎掏心之计,企图一举捣毁意军指挥中枢,不过空降兵遭到意军顽强抵抗,虽然夺取了附近的一些建筑物,并切断了意军总部与外界的联系,但是陆军总部大楼的守军仍凭借坚固楼房死守不退,激战一直持续到10日,意军统帅部下令停止抵抗后才放下武器,德军冲进大楼时演技精湛的罗塔上将早已经溜之大吉了。

意大利舰队向盟军升起了代表投降的信号旗。
此外全副德械装备的第1黑衫师已更名为第136“半人马座军团”装甲师,在“轴心”行动中全部装备均被德军收回(平心而论,希特勒对墨索里尼确实不薄,这些装备即使在德军部队里也应该算是相当先进的,尤其是Ⅳ号H型坦克是当时德军现役装备中最好的坦克),这些先进装备随即调给了在西西里战役中装备损失惨重的戈林师。
凯塞林明白,意军在罗马附近有近5个师之众,而德军只有2个师,即便德军战斗力再强,也是以寡敌众,何况又是在敌国土地上作战,单靠武力是寸步难行的,所以他很明智地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一面通过刚刚赶到罗马与德军联系的意军元老卡维格利亚元帅向意军威胁,如果意军坚持抵抗,德军将大举轰炸罗马:一面通过广播宣布只要意军士兵放下武器就可自由回家。
早已对战争厌倦透顶的意军士兵,二话不说就放下武器,意军的抵抗顿时瓦解,而凯塞林又向卡维格利亚保证,只要意军停止抵抗,德军仍将视罗马为开放城市,不对罗马进行破坏。少数没有溃散的意军部队也不愿意使罗马毁于战火而退至罗马以东的蒂沃利,并最终接受了这一条件,凯塞林于9月10日晚终于成为罗马的主人,而他也确实实践了诺言,从这天直到德军最后撤离,德军在罗马市区的驻军都没有超过一个营、而且没有对城市进行破坏,因为凯塞林也不想背负上毁灭不朽之城的罪名。
凯塞林在罗马地区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完全与希特勒的命令相悖,希特勒是要求除了愿意加入德军继续参战的意军士兵外,其余人都将被作为俘虏送到德国作为强制劳工,但是凯塞林抵制了这一不现实的命令,而实践证明凯塞林“放下武器就可回家”的处置办法简单而有效,其结果比任何所能想到的办法都要理想。除了罗马以外,在巴尔干、克里特岛、法国南部,意军43个师约60万人几乎未作抵抗就被解除了武装,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卸甲归乡,只有约4万人被隆美尔所指挥的部队按照命令押送到德国。另有9个师向盟军投降,在巴尔干的10个师向当地游击队缴械。

意大利轻巡洋舰“阿布鲁齐”号属于雇佣军队长级V型,它是从热那亚港起航的投降舰队的一员
意大利海军根据停战协议规定,离开锚泊地驶往盟军控制港口。9月8日凌晨3时,以伯刚明尼上将率领的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为核心的意大利海军舰队驶离拉斯佩齐亚港,开往马耳他。航行途中被德军发现,德军立即派出飞机对意军舰队进行攻击,15时30分意军舰队在科西嘉岛以西海域遭到德军攻击。6架德军Do 217K轰炸机投下了新式武器——无线电遥控FX-1400滑翔炸弹,1枚炸弹击中旗舰“罗马”号战列舰右舷后侧,穿透舰体装甲一直落到底舱才爆炸,右舷主机也被炸毁,致使航速下降到16节,紧接着第二枚炸弹又在第二炮塔和指挥舰桥之间爆炸,并引发大火,20分钟后大火蔓延到弹药舱,“罗马”号在大爆炸中被炸为两截迅即沉没,包括伯刚明尼上将在内的1254名舰员阵亡。
“意大利”号(原“利特里奥”号)战列舰也被1枚滑翔炸弹击中,好在损管得力,虽然进水达900吨总算还能随舰队航行。意军“达诺利”号和“维瓦尔迪”号驱逐舰在规避德军攻击时触雷沉没。9月9日意军另一支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从塔兰托起航,顺利到达马耳他。截至11日,意大利海军共有5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3艘潜艇、8艘护卫舰和12艘鱼雷艇在盟军舰队接应下陆续到达盟军控制港口。而“波尔萨诺”号、“塔兰托”号巡洋舰、“泽诺”号、“科拉齐耶罗”号和“马埃斯特尔”号驱逐舰及5艘鱼雷艇因未及时驶出德军控制港口而不得不由舰员自行凿沉。此外,意大利海军正在船坞大修和舾装的“加富尔公爵”号、“帝国”号战列舰、“卡约·马里奥”号、“埃特纳”号、“朱利奥·塞曼尼科”号和“维苏威”号巡洋舰均被舰员自沉。

意大利海军的骄傲——罗马号战列舰
其实早在墨索里尼被废黜之后,有头脑的人就知道意大利的投降已是早晚的事了。所以德军统帅部断然拒绝了意大利提出的增派德军去加强南部防御的请求,因为一旦意大利投降,罗马落入盟军手里,意大利南部的德军就将陷入既无退路又无补给的绝境,即便从西西里撤回的4个德军师处境再危急,都不会派更多部队南下,那将只能徒然增加更多的损失。整个意大利战场就围绕着核心——不朽之城罗马。在意大利投降这一重大事件中,意大利、同盟国和德国三方的行动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那就让笔者来一番事后诸葛亮吧。
当意大利一确定退出轴心国阵营的决策后,军事上立即采取了两项行动,其一是抢先向意大利海军舰队主力锚泊的拉斯佩齐亚港派出重兵,将这个军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二就是迅速向罗马周围增派部队,当凯塞林问起这些意军部队调到罗马周围是出于什么目的,意大利方面竟然回以“和到罗马的德军一样的任务!”

“维瓦尔整”号驱逐舰在前往向盟军投降途中不幸沉没。
从这时起,德国和意大利之间就开始心照不宣进行必要应变准备了。不过意大利方面毕竟实力不济,还是需要有所掩饰,以免给德军以口实。8月间,意军统帅部两次下达密令,要求各部队严密注意德军动向,加强戒备,并将一些缺乏运输力量的部队事先配置在重点防御地段。但是意军的备战准备远远不够,意军将希望全部寄托在盟军身上,认为盟军将会在罗马以北发动登陆,迅速切断罗马地区德军的退路,迫使德军放弃罗马。而盟军方面始终对意大利方面保持警惕,害怕其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所以一直不对意大利方面透露登陆的详细情况,含糊的措辞更加深了双方的误解,从而使这种源自自己利益的一厢情愿的推测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将意大利投降这一大好机会葬送掉了。

老战列舰“恺撒”号是惟一从波拉港起航的投降舰艇。
盟军在罗马的空降计划,虽然带有相当的冒险性,但是战争本来就是在风险中博取利益,正如希特勒所说的胜利历来只青睐冒险者。太过谨慎保守的心态才是意大利战场盟军始终挥之不去的痼症,也是意大利战场在巨大优势条件下一直举步蹒跚的根本原因。盟军在罗马空降,空降部队可能遭受一定损失,但是也不能排除,盟军空降可能会给意军带来的巨大鼓舞和心理支持,给德军所带来的震撼和打击。或许盟军的空降就可能彻底改变罗马的局势,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最终盟军还是遵循着稳妥保守的原则,按部就班地在己方航空兵作战范围之内的萨勒诺登陆,从而将神奇化为平庸,白白付出更多时间和代价。

未来得及出港的“西北风”号驱逐舰由舰员自行凿沉
最终出现这样并不能使人满意的结局,最重要的原因是意大利和同盟国之间在时间上的拖延,从墨索里尼倒台到意大利宣布投降,中间居然相隔了40多天!如果两方面能抓紧时间达成协议的话,德国也根本来不及做好必要应变准备,8月间德国在意大利的部队都还根本没有就位,如果意大利在8月宣布投降的话,很可能给德国一个措手不及,即使拿下罗马未必有绝对把握,至少意大利南部可以一鼓而定!相比之下,德国人的表现堪称出色,计划周密,行动果断,在意大利投降与萨勒诺登陆这两大极其不利情况同时出现之时,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反应,挽狂澜于即倒,从几乎是必死无疑的绝境中打开了一条生路,实在使后人感慨。

(上图)有5艘未向盟军投降的舰艇驶往巴利阿里群岛的马洪港,并被扣留至战争结束。图中可见的4艘从左到右分别为:“龙骑兵”号、“机枪手”号驱逐舰、“雷格洛”号轻巡洋舰、“步枪手”号驱逐舰。
9月12日德军特种部队救出了被关押的墨索里尼,18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成立法西斯共和国,墨索里尼立即进行疯狂报复,凡是在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会议上投了赞成格兰迪决议的人,只要落到墨索里尼手里都被处决,甚至连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都没幸免。
10月13日,巴多格里奥的意大利政府宣布“基于德国武装力量对意大利人民采取越来越频繁的敌对行动,意大利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同盟国同时宣布承认意大利为对德作战之共同一方。
意大利无条件投降虽然最终得以实现,在德意日三个轴心国中,意大利一贯是先行一步的,无论是建立法西斯政党,还是对外侵略扩张,此次还是意大利做了个榜样,成为第一个宣布投降的轴心国,预示着法西斯阵营的最后失败。然而同盟国与意大利之间却因为种种错误的相互认识与理解,导致意大利投降这样绝好机会却没有能对战争进程带来更为现实的益处,实在令人惋惜。
其实,当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和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之后,连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都认为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所部已经是死定了,而一向乐观的凯塞林在迅速解除意军武装,控制罗马的同时始终忐忑不安地关注着盟军的行动,尤其是担心盟军在罗马空降,在9月9日和10日两天,可以说凯塞林是无时无刻不在担忧这种情况,直到德军完全控制罗马后也未见盟军空降,凯塞林这才如释重负——盟军担心罗马空降会遭到全军覆没,而德军则更为担心盟军这样一个冒险但又致命的行动,正如凯塞林所说:“一个在罗马的空降,再加上一个在罗马附近的海上登陆,就很可能迫使我们不得不撤出整个意大利南部。”
盟军未能充分利用意大利政局动荡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最关键的失着就是行动太过迟缓,从墨索里尼下台的7月25日到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登陆的9月9日,足足有6个星期。这中间的延误既有军事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军事上美国方面担心影响在诺曼底的反攻而反对进入意大利本土,一直到7月20日西西里意军基本崩溃之后才同意进攻意大利本土。
政治上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预见到意大利会如此之快投降,因此没能为与意大利政府之间的秘密媾和事先开辟一条可靠的渠道,以至于当意大利政府想要与同盟国方面接触却找不到通道,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其次是“无条件投降”之说,尽管无条件投降一说有利之处不一而足,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意大利新政府自然希望能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于是在谈判中又为了这一点耗费了太多时间,最终达成停战协议花费了太多时间,使德军有时间完成了应对意大利投降的各项准备。太过谨慎保守的盟军终于没能更好地利用这样绝好的机会,同盟国唯一的收获就是终于迫使意大利退出了法西斯阵营,使德意日三轴心断了一轴。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意大利战役系列,对本期德国空军的行动进行补充,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