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三大任务,都可以归结为三个主题:职业、社会与性。
只有当一个人的生命被其他人认为是举足轻重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被称为“天才”。生命的意义便是关注人类整体,愿意努力促进社会利益与爱的增长。
一、自卑感和优越感
在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行动背后,都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单一行动——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里,个体就已经奠定了自身心灵统一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他们将自己遗传得来的能力以及从周围环境中得到的感悟加以消化、处理、调试,形成自己的个性。
只有当发自内心地找到了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
人们的心灵引导身体做出各种行为,其结果便是我们的文化。每一种人类的表达方式都打上了心灵决断的标记。
1、自卑情结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保持勇气,就能通过唯一直接、现实和令人满意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感觉。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人们会被压力逼迫着采取某些行动。
但假如一个人丧失了信心,却不再试图跨越障碍,而是力图说服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他们的自卑感会越来越严重,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况并未改变。
愤怒、哭泣和逃避责任的辩解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之一。自卑感总是会带来压力,所以相伴而来的常常是争取优越感的补偿性举动,这种行为指向的恰是生活中无意义的一面。真正的问题被搁置起来。
自卑感本身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未来进步的需要时,才可能促成科学的进步;它是人类为谋求命运改变而努力的成果,是更进一步了解宇宙世界并得以从容应对的结果。事实上,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
2、优越目标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优越目标都是属于个人的,是独一无二的。它来源于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描绘。
优越目标,它是人一生的推动力,一种动态的取向。
一个人越健康,越接近正常状态,就越能找到更为开放的奋斗空间,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
只要一个人确定了他的优越目标,他的生活方式就不会再有偏差,一切行动都将切合这一目标。但如果能够认识到此前的既定目标是个糟糕的选择,那么就有可能改变行为。
对于那些在寻找优越的道路上走岔路的人,他们犯下的唯一错误,就是将力气用在了毫无意义的目标上。
然而,只有那些在自己的努力中展现出造福他人的意图,愿意为众人的利益而锐意进取的人,才能真正应对并掌控生活的问题。
归根结底,一切人类有关价值和成功的判断都有其根基,那就是合作。
二、工作
束缚人类的三大约束表现为人生的三大问题。一是工作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和伙伴朋友,三是爱情和婚姻。
这三个问题永远分不开,他们互相牵连影响。可以说,他们只是同一环境和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都是出于人类维持生存,并在自己的处境中活得更长久的需求。
1、纠正潜在的错误
有人可以选择任何职业,却仍然难以满足。他们所缺的不是职业,而是能保证其优越性的捷径。
也有一些人不愿成为领头羊,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找到一位可以追随的人。这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发展,最好能打消这种被动倾向。如果在童年时无法制止,这样的孩子在往后的岁月里将无法挑起领袖职责,而总是选择下级职员的位置。
逃避工作、漫不经心或是懒惰等错误倾向也都开始于早期。
2、确定兴趣
儿童从小所选择的未来职业只是一种在他们看来体现了优越性的职业。父母的责任是挖掘出他们的回答下潜藏的动机,把握他们努力的方向,找出推动他们继续前进的因素,去帮他们实现目标。
对扮演母亲这一角色的兴趣值得鼓励,也不必给小女孩玩娃娃心存顾虑。这里重申:女性作为母亲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会高估。在我们的文化中,母亲的工作一贯被低估,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琐碎而无价值的职业。然而,母亲的工作对家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父亲的工作。无论女性在家还是在外工作,母亲这份工作与她伴侣的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如果家里将钱看得太重,孩子有可能会只凭收入高低来判断工作价值。这是一大错误,这样的孩子所追寻的并不是能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兴趣。
我们虽然无法保证,以正确态度度过一生的人一定能获得成功,但能保证他们一定不会失去勇气和自尊。
4、解决方案
对待问题儿童,我们采取的第一步是找到他们的主要兴趣,这样做能更好的帮助和鼓励孩子。
对那些无法安心于一项职业的年轻人,或是遇到职业问题的中年人,也应该去挖掘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以同理心为职业指导的基础,并努力去帮助他们找到工作。
三、个体和社会
我们对人类的所有要求,以及能给予他们的最高赞美就是:一位好同事、一位好伙伴以及一位爱情和婚姻中的真正伴侣,一句话,他要向人类证明自己。
1、 人类需要团结
最古老的人类追求就是与人结伴。通过对伙伴的兴趣,人类得以成长和进步。家庭是一个以他人利益为中心的组织,人类在文明的早期就出现了组成家庭的倾向。
许多宗教和政治行动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促进合作。我认同所有将合作作为最终目标的一切努力。没有必要争执、批评和互相贬低。没有谁握有绝对真理,通向合作的终极目标的道路也不止一条。
2、社会兴趣缺乏和建立关系失败
自私自利者的态度,无论对个体还是对集体的进步都将是极大的障碍。
寻求个人的优越感,人只为自己而活——这并非共识,这是一种世上其他人无法认可的观点。
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失败也体现在许多神经质症状上,尤其是强迫性脸红、口吃、性无能或早泄等。这些症状都显示他们无力与其他人建立纽带,而成因则是缺乏对他人的兴趣。
最严重的自我孤立体现为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这类病人即使受到鼓励,也不知道怎样去使用自己的勇气。
还有妄想症和忧郁症,这两种病症的精神病患者的隔阂表现得尤其明显。妄想症患者指责一切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在合谋与自己作对。而忧郁症患者指责的则是自己,虽然他们指责的是他们自身,但目睹他们表演的却是别人,他们其实是在指责他人。
造成他们的毛病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合作意识,希望他们自己也能认识到这一点。一旦与人类伙伴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他们的病就能痊愈。
3、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对人类同伴的兴趣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训练出来的。社会情感也许不是遗传而来的直觉,但它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在父母的技巧和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下,这种潜能得以萌芽生长,并在儿童对自身环境的判断下得以发展。
如果他们觉得他人抱有敌意,或是被敌人环伺、被逼到角落,自然不可能交到朋友,与他人成为好友。
父母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并对家庭之外的人友善和气。这样他们的孩子会感受到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家庭圈子之外都有值得信任之人。
如果他们能和所有人做朋友,并通过有用的工作和幸福的婚姻贡献于社会,就绝不会感到低人一等或被击败。他们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如鱼得水,身处友善的环境,遇见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和他们平等地并肩面对问题。
四、爱情和婚姻
合作是婚姻的主要条件。
1、爱情与合作
爱情并不像一些心理学家所声称的那样,是一种纯粹天生的机能。性是原始驱动或本能,但爱情和婚姻远远不只是为了满足这一驱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发现,人类的驱动和本能已经经过发展、教化和提炼。我们的原始驱动力经过调节,以适应社会共同文化。
平等的伙伴关系,两个人之间要充分实现合作,每一个都必须关心对方甚于关心自己,这是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础。如果合作中每个个体对对方的兴趣都超过对自己的兴趣,就一定能达到平等。
合作任务中,是不可能让一方接受从属位置的。如果一方想要支配,并强迫另一方服从,两个人就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现下很多男人,甚至很多女人都认为男性该居于统治和主宰地位,扮演领袖角色,成为主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有如此众多的不幸婚姻的原因。没人能够不带怒气和怨恨地忍受卑下的地位。
2、婚前准备
当前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做好充分的合作准备。我们的教育总是过度关注个人成功,更多地考虑如何从生活中索取,而不是奉献。
人们将以何种态度对待爱情问题,其实在五六岁时就已经成型了。
儿童在早期表现出对于异性和择偶的兴趣时,我们切不可将其斥之为错误、胡闹,或是性早熟,也不该嘲弄或是开玩笑,而是应该将其看作是他们为准备爱情和婚姻迈出的一步。我们不仅不该一笑置之,还应该同意他们的看法。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儿童的心中埋下种子,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顺利地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和朋友彼此沟通。
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
社会兴趣可以经由友谊得到发展。我们在友谊中学会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友谊训练也是对婚姻的准备。在以合作为目的的训练时,游戏也许有些作用,但儿童的游戏中存在着太多的竞争和争强好胜。更为有益的是创造出两个孩子一起工作、一起钻研、一起学习的环境。
我绝不鼓励父母过早向孩子解释超出他们求知欲望的性生理知识。就经验而言,那些在四、五、六岁就接触成人关系真相的儿童,以及那些有早熟经验的儿童,在往后的生活中总是对爱情更为恐惧。生理吸引力在他们看来同样意味着危险。如果年纪稍大一点才有初次的知识和经验,就不至于如此害怕。这样孩子在两性关系中犯错的几率也小得多。
3、影响伴侣选择的因素
即使在成年人身上,最初的性吸引也是来自童年时得来的知识。
儿童时留下的对关爱和吸引的印象,以及他们身边的异性留给他们的印象,都成为生理吸引的源头。比如,男孩从自己母亲、姐妹或身边的女孩身上得到的印象;有时他还会受到艺术作品的影响:每个人都会迷恋自己理想中的美貌。
如果一名男孩和母亲相处得不愉快,或是一名女孩和父亲不够融洽,他们也许会找到一个与母亲或父亲完全相反的人。
4、婚姻的承诺和责任
最糟糕的婚前准备是只图个人利益。如果一个人在这种培养下长大,就会始终盘算着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快乐或刺激,他们总是要求自由和解脱,从来不考虑怎样让伴侣的生活更轻松、更充实。这种对待婚姻的方式是灾难性的。
要树立对爱情的正确态度,就不能不断寻找借口和办法回避责任。
如果给自己的责任设定时限,或是将婚姻视为一场考验,也不可能在爱情中达成真正的亲密和赤诚。如果一个男人或女人始终保留退路,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责任中去。
真正彼此感兴趣的伴侣间不会缺乏性吸引力。这一问题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兴趣的缺失。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伴侣不再感到平等、友好并能携手鼎力合作。
有时,人们会觉得,彼此间的关心还在,只是生理上的吸引已经退潮。这不是事实。身体的机能总是道出真相。如果性功能衰退,是因为两人没有达成真正的协调。他们丧失了对彼此的兴趣。至少其中一个已经不再愿意面对爱情和婚姻的职责,想要另寻出路。
生儿育女是一种人类保全自己的方式。因此,在面对爱情和婚姻问题时,我们看到,那些发自内心关心人类幸福的人最可能要孩子。
总是索取和期待,从不付出的人也不会喜欢孩子。他们只关心自己,将孩子视为负担和麻烦,视为某种会占据他们时间和关注的事物。可以说,爱情和婚姻的完美解决方案中,生儿育女必不可少。
自卑与超越(下)——人生三大任务之“爱情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