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舆情事件不断。
先是曝出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食堂吃到异物,但工作人员解释,这是鸭肉不是老鼠头。之后,学校、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均通报,此异物为鸭脖,但未让人信服。并引来了江西省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继而是成都太古里“牵手门”事件,甚至抢了高考的热度。从6月7日持续多日发酵,后当事人胡继勇和董思槿双双被免职、停职,虽有自称胡妻的人出来回应“两人已离婚”,但网友并不买账。目前中央巡视组已经介入调查。
声明和反转,似乎并没有影响这两件事的走向。这两件看似不大的现象,何以会演变成全国性的声讨舆情?其根本原因是触及了公众的信任危机。
一、信任很难建立,却很容易打破
信任危机,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缺乏信任的现象。公众对于社会、机构等组织,基于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所持有的信任水平降低,进而出现的质疑、反对和抵制。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消除。近些年,因桃色新闻牵出贪腐案的并不少,和稀泥企图掩盖事实的例子也有发生。
一方面,曾经出现过一些权力部门不透明、不公正、不受制约的问题,引起民众的不满。另一方面不良财富分配制度、腐败现象的存在,也让大众难以释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公众逆反情绪的产生,导致了社会信任度下降。
1、潜在的危险信号:贪腐和权色交易
在“牵手门”中,这个事件涉及到敏感的国企领导、女下属。
6月7日,网上疯传起一组照片和视频:在成都太古里,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名年轻女子在街头亲密牵手。
很快,两人的身份被网友扒了出来:同一个石油公司的上下级,其中男子是中石油下属寰球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女子是95后,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接着,中石油官方通报,胡继勇已被免去公司职务,正在进行进一步调查。而董思槿也很快被停职接受调查。
很多网友对这样的男领导和女下属感到不满和愤慨。
其一,引发公众对于权力滥用的质疑。如果胡继勇利用他的职务之便和下属发展不正当关系,这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
其二,胡继勇的“出轨”,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滑坡——背叛了自身的小家庭,还是严重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为组织形象抹黑。
其三,他们有可能存在权色交易。董思槿5个月内花费43万元,月均8.6万,相较于其3万的月薪多出去太多。更何况在朋友圈中晒出的奢侈、几年间106万元的高消费,恐怕都与胡继勇难脱干系。
其四,对可能存在的贪腐行为的愤怒。胡继勇在中国石油系统工作25年,直至担任寰球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中间是否两袖清风?作为国企单位老总,虽然收入不错,但显然还没有高到让人咋舌的地步。那么,他们的奢侈生活从何而来?自然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有怨言如此:“这种荒唐的感情消费,别让老百姓买单!”
2、不透明:试图阻止探知真相
“鼠头鸭脖”事件不久,又有知情人披露,该校制定了标准模板,要求学生在评论区发表与模板相似的留言,这一做法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感。
上一个舆情还没处理干净,不仅关键信息未披露、关键疑问未解释,试图模糊处理了事,还妄图操纵舆论,企图掩盖事件真相。
这一操作,更激怒了网友的情绪。舆论矛头所指,已跳出了“是不是老鼠头”的争论,而是指向校方在这件事中所表现出的操作手法、处事思维与公信力。
首先,通报并没提到核心细节,没有解决公众的质疑。从网传视频中,异物的“毛发”和“牙齿”拍得都很清楚,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它是老鼠的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一张图下结论,因为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 就像网友所说,“我愿意相信这是鸭脖,但是你应该用更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我。”
其次,调查结果只是单向输出结论。判定是鸭脖的依据是什么,好端端的鸭脖为何会被认为是鼠头?没有完整的取样、封存、检测过程和结果,一句干巴巴的“这是鸭脖”,就打算结案吗?
再次,没有读懂网友的愤怒,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将事件轻描淡写。既没有展示完整的调查过程,也没有权威部门出具的证据材料,仅凭一份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情况通报,如何能令人信服。
这种一步错、步步走错的做法,所引发的不信任感会积重难返,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短期内都难以消除。
二、解决信任危机,既有“术”更得“道”
要解决问题,先解决情绪。舆情事件或大或小,平复公众的情绪是第一步。
当人存储愤怒、戒备等不良情绪时,就无法专注于问题本身,也许会影响对事情的真实感知。
鼠头,还是鸭脖?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学校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查寻事件真相,提供充分的证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实事求是地告知公众并追根溯源地督促改进,就能消除公众的疑虑,让舆情平稳。结果该校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欲盖弥彰,让原本简单的事情更复杂化。
“牵手门”事件也是如此,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分钟的高光时刻,败得一塌糊涂,最终也为了他们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互联网时代,沟通已变成双向的事情。碰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舆情,若回应还是原来“下结论”式的老套路,那碰壁民意是必然的。在当下,回应不仅要及时,更要有说服力,否则就会陷入“澄而未清”的尴尬和被动。上述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
信任危机的出现,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它会破坏社会的和谐,降低社会的稳定性,影响社会的发展。要摆脱这种不信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观察和分析网友们在关心什么、质疑什么,应该如何和他们互动。相关责任方绝不能躲,在网络“聚光灯”和“放大镜”面前,要用效率和实力捍卫好公信力。
《危机传播管理》一书中,详细讲解了危机管理策略,即危机发生后,组织用以应对、化解危机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包括告知、疏导、改变、价值导向等,更具体来说,是把握时机发布信息,通过有效沟通“答疑解惑”,通过排除、缓解、转移、隔离等步骤解决问题,以及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契约关系,等等。
这是从“术”的层面给予指导。从“道”的层面更应该注意这些:
——诚。中华文化素来注重以诚相待,对人坦诚、交易诚信,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来都只有一条那就是:态度真诚。
——信。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公众与社会之间的信任,信任建立不易,坍塌却容易。因此,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沟通机制,而且要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德。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化对于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的关注。当然,还要注重对网络言论的引导与塑造,以减少社会信息的负面影响。
从“牵手门”“鼠头鸭脖”事件看公众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