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的网事

界嘉说趣事 2024-06-07 05:45:43
美东时间4月1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搜狐等12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并称,上述公司提交申辩的截止时间为当地时间5月3日。 北京时间4月13日晚,搜狐公司对此做出回应,确认SEC将公司列入名单,不打算对此提出异议,正在探索可能将ADS退市的选项。 搜狐,这家似乎被移动互联网时代遗忘的公司,竟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搜狐从上市至今已近22年。它经历了生命的轮转:从幼年拼搏成长、青年玩命创新,到中年困顿挣扎,再到晚年无奈认命。 搜狐的历程,是一家企业的变形记,更是一群企业的宿命,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从互联网元年出发 时间回到1998年,当年央视春晚王菲的一曲《相约1998》红遍了大街小巷,诚如歌中所唱“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这一年前后,未来成为互联巨头的企业纷纷破土而生。 先是1997 -1998年,门户三大巨头——网易、搜狐、新浪相继诞生;后是1999年, 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创立,同年成立的还有携程、盛大和当当。 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企业元年”。无疑,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充满机遇性的关键一年,它不仅承接了中国互联网最初的发源,而且也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高潮。它是一个分水岭,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脱离了高姿态的学院派应用,正式步入了商业启蒙和酝酿的开始。 1995年张朝阳博士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归国,次年创办爱特信,也即搜狐的前身。1998年2月,爱特信推出搜狐,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搜狐品牌由此诞生,“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1999年,搜狐推出新闻及内容频道搭建了综合门户网站的雏形,从此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门户时代。 很快,仅用两年的时间,2000年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当年继新浪、网易之后在美股上市之后的第三家门户。他们与四年后在香港上市的腾讯一起,共同组成了早期四大门户网站版图,这四家几乎占据了中国整个门户网站的市场。 同年,搜狐被美国《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300名上市小公司之一”,创始人张朝阳成为《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十大数字英雄”,与他同期入选的还有比尔·盖茨。 当时36岁的张朝阳,和年轻的搜狐一样,站在舞台中央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信心满满地憧憬未来。“无论今后有多少难关,搜狐也志在必得,实现两年内盈利的计划,建构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 早年的张朝阳充当着先驱者和教父的角色。有一个经典的故事:1999年,张朝阳到深圳做演讲,台下有700多名听众。马化腾就是其一,他听得特别激动,回去做了一款产品OICQ,后来改名叫QQ。 每个时代涌现出的成功创业者,不一定能准确地预言未来,但却能成功找到了那个时代可以为自己提供的支点。依靠时代的支点,他们摸索着去改造、去创新、去前进。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如今掉队的搜狐,也曾如日中天。 2008年是搜狐的高光时刻。当时其拥有最大门户网站、搜索和浏览器、畅游三大主力,以及搜狐视频、搜狐焦点、搜狐汽车、搜狐社区等板块,并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一夜之间,全北京的地铁站公交站都是“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风头一时无两。 后来,在谈起搜狐的教训时,张朝阳曾说,“出名成功太早,有点飘飘然,后来就没有认真的潜下心去做产品了。这是失误。” 但当时的搜狐无疑站在金字塔的顶尖。上市之后经过努力,于2002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同年7月,成立新部门——游戏事业部,即畅游的前身,它瞄准了网络游戏业务在国内的前景。不得不说,彼时的搜狐充满斗志,眼光也异常敏锐。 伴随《天龙八部》的热映,2005年搜狐签下了电视剧的改编权,并正式立项自主研发游戏。到两年后公测时取得了巨大成功,50天的公测期内,游戏在线人数超40万。2007年,《天龙八部》游戏收入1.9亿美元,直接推动公司网游收入达2.1亿美元,占搜狐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到2009年4月畅游上市,搜狐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闪光点。 同期,作为搜狐又一重要板块——搜狗也全面崛起,意在搜索引擎市场重新加固地位。其以一套“浏览器+输入法+搜索引擎”的组合拳,形成完整搜索流程的三级火箭模式,也快速实现了对市场用户的占领。使得搜狐日后得以展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 张朝阳在2010 年的金鹰奖颁奖典礼上说:“中国互联网现在已到了决战的时候,这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战争。巨头有七个——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以及盛大。可以说是‘战国七雄’。”在张朝阳看来,这场群雄之战,最多五年就见分晓。 如今,“七雄”成长出了腾讯、阿里巴巴两个超级霸主,后起之秀也越来越多,搜狐却似乎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 2011年左右BAT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集中火力做搜索引擎的百度,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持续发力,五年后百度在搜索赛道的市场份额达83.6%;阿里巴巴200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腾讯上线了微信——这个甚至后来在体量上超过QQ的庞然大物。 同期的伙伴也都努力奔跑。网易从2002年发力网游后大获全胜,新浪凭借着微博杀出来一条血路。而之后借助社交互联网茁壮发展的美团、字节、快手等也开始萌芽。 2010年美团成立,这家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公司,在未来的千团大战中,出手快狠准,打败了所有对手,成为外卖平台的老大;2011年快手成立,抢夺视频市场,与字节旗下抖音几乎在短视频领域二分天下;2012年字节的第一款产品今日头条起步,开始搅局门户网站,并在五年后的增速超四大门户用户总和。 大江东去,复兴成笑谈 在这样强敌环伺的环境下,搜狐却已躺在安乐窝里吃老本了。 2008年张朝阳发表了一篇《人生基本矛盾》的文章,他希望自己在自由和效率、生意和生活之间找到某个精确的平衡点。既不希望被时代遗忘,也不希望成为公司的人质。这一年他淡出公众的视野,将公司交给高管打理。期间,张朝阳不回高管短信、不主动安排公司会议、不见广告商,而把时间都花在了瑜伽、登山、跑步上。 处于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如果不选择主动出击,便会被敌方重拳打倒。居安思危本应是常态,搜狐和它的掌舵者却开始过上了“高枕无忧”的日子。 然而,打击来得太快。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这一重量级产品发展飞速,很快得到用户青睐,搜狐不得不匆忙应战。虽然搜狐内部提出“搜狐微博投入上不封顶”的口号,但终究败北。在两家的微博大战火热之际,腾讯悄然推出了“微信”,并迅速风靡。仿佛一时之间,搜狐错失了这两个风口。 失去先机的搜狐不得不反思。2013年,张朝阳重新复出,希望能带领搜狐走出一条新的长征之路。 当时有两个很重要的决定,一是将畅游彻底私有化;二是对搜狗放手,并引入外部投资者。这一加一减,为公司账面增添了超10亿美元现金,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阶段性的发展。 与此同时,搜狐一改过去自由、松散的风格。从创始人到普通员工,管理变得更积极更严苛。根于“搜狐没有成功进入SNS(社交网络服务)”的担忧,张朝阳害怕搜狐被边缘化。在他看来,SNS是一种原子弹,是爆发力。 然而,墨菲定律应验,恐惧之下,衰落还是来了。 首先反映在营收上,除游戏业务外,品牌广告创收持续缩水。财报数据显示,搜狐品牌广告4年时间里每年以22%至30%的速度下降;2013年三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公司持续亏损。 逐渐丧失优势的搜狐,并未对社交完全死心。2019年搜狐推出了“狐友”,一款类似于轻微博的社交应用,老板张朝阳虽然亲自下场造势,但也并没有带来多大效果。 随后直播的兴起,搜狐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张朝阳频繁代言,不惜和刘敏涛学跳红色高跟鞋、与伊能静合跳无价之姐,还在直播间教英语,甚至分享自己的很多生活习惯。 “搜狐已经回到了安全地带,并且正在中兴。”2020年5月,张朝阳在接受记者群访时说道。两个月之后,网上出现了诸如《上市20年,搜狐还是搜狐》《解码搜狐:上市浮沉20年,复兴正当时》等一系列“搜狐复兴论”文章。 经过一系列折腾,搜狐依旧没能回归互联网舞台的中心。在深谙社交互联网玩法的后辈面前,搜狐还是落伍了。张朝阳不无感慨地说,“曾经很风光,现在有点儿落寞。” 过时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淘汰 英雄老矣! 作为一家被称为“中国半部互联网史”的企业,搜狐在许多重要关口上的选择和结果,令人喟叹不已,既有为搜狐一时一地的布局而赞叹,也有为其错失的若干风口而惋惜。 时代的支点撑起了门户“四大天王”,托起了BAT巨头。然而,创业既然有周期,企业便必然要面对市场月满则亏、物盛则衰的变迁。 今天,我们已经走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过去都在讲互联网能颠覆什么,而现在更多的是讲“互联网+”什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开拓了新时代?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属于搜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谁也不能否认,搜狐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搜狐网事
0 阅读:0

界嘉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