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结构”之背景层
三、“背景层”蕴含着的“文化内容”,是一般被知觉物本身的普遍意义。
这个“文化内容”,对于“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基本结构”的“背景层”来说,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它表面石色构图既能反映艺术领域的万事万物、山水、文字、建筑等,也能表现一些抽象的事物,还能表现意识形态方面的哲学、宗教、道德观、伦理学、政治思想等。当然,其他方面的文化内容也能表现。
这里,笔者仍然将以“色”派奇石为例,来进行说明。
1.“背景层”蕴含着的文学方面的“文化内容”,是一般被知觉物本身——“奇石形式”的普遍意义。
比如长江油画石,见图33-9,其表面的

图33-9 《“红楼梦”神话》 长江油画石 22*6*26厘米 吕沛霖 藏
淡黄色背景上,不同形状的淡红色、红色、紫色,它们自上而下泼洒开来,形成了亮丽而又魔幻的构图。只是,中部的亮丽而又魔幻的构图中,黄色占据了基本色,而红色自左上部延伸下来后戛然而止了,最右边的一抹紫色在这里上下排列,显得更浓厚了。奇特的是,在这抹紫色的左边,隔着一道黄色的那紫色的形状,它像一位穿着紫色衣衫的道人,面向左方,坐在那儿似乎在等人......
该构图的下部,有一条粗细不等的紫色线条,它好像山间小路,从左向右逐级升高。更奇特的是,在这条斜的山路上,有一僧人在往上走......
那一僧一道,“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不一会儿,他们说说笑笑,坐于一块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那一块石头,看官注意了,它在那坐着的红衣道人的右后侧立着,是大有来历的。“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随之,该构图的故事便蕴含了《红楼梦》之开篇的“小说内容”:“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由此可见,该长江油画石,见图33-4,它表面的不同石色构图蕴含着《红楼梦》开篇的“文学内容”,是该石,即被知觉物本身的普遍意义,遂将之命名为《“红楼梦”神话》。
《石道》(1-4卷)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