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奇石形式”作为符号的关键是解释
艾柯第七条说:“‘表达的内容可以被解释。’这是符号的基本定义,艾柯这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解释是符号的关键,没有解释不成其为符号。”⑧对于这个观点,笔者更是深以为然。但是,由于目的不同、水平的限制,一些玩石人对于“奇石形式”所表达的“能指”和“所指”的解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玩石人认为,他们之所以关注“奇石”,就是关注它们经济价值的高低、能否变现以及变现多少。至于对它们的形式“像”什么?以及如何解释这个“象”的“能指”和“所指”,那则是不需要考虑的,或者是考虑的不多。
还有一些玩石人认为,玩石的目的在于玩,比如长江丹彩石,见图32-8等,如果给它强加

图32-8 《?》 长江丹彩石 25*6*23厘米 吕沛霖 藏
太多的东西,比如解释,便失去了“玩”的雅性。由此,这部分玩石人也就不屑于去解释“奇石形式”的那些符号所表达的“能指”了,更不会去追问它们的“所指”了。
不可否认,对于赏石人来说,没有“解释”,“奇石形式”这个符号就不成其为符号。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其实,早在《石道》第一卷第20章“创建‘奇石辅助形式’:阐释:”一文中,笔者就认为,“阐释”对于“奇石形式”来说是必要的,它不仅能够避免人们对它们的误解,而且还能够使之形成一个新的“视界”,产生意义。
因此,在《石道》第三卷的第十一部分“怎样让奇石增值?”里,笔者将通过两个章节来探讨阐释奇石形式的具体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对“奇石形式”的解释,比如长江丹彩石,见图32-8,那么,它怎么会被看作是符号呢?
聪明的你,可以对图32-8的长江丹彩石进行题名和解释吗?
当然,对于“奇石形式”之“表达的内容可以被解释”的“解释”,笔者认为存在着多种活动,比如“奇石题名”的“物化”活动,比如“奇石阐释”的“物化”活动,等等。同时,还有对奇石艺术品的“经典化”的“文化”活动,等等。
总之,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奇石形式”完全符合“艾柯七条”中的第七条关于符号的定义。也就是说,“奇石形式”的内容可以被解释。
综上所述,“奇石形式世界”既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想象世界”,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纯粹的“符号世界”。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奇石形式”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质作为依托,它不仅符合“艾柯七条”中的前三条关于“符号”能够成立的三个条件,而且也符合“艾柯七条”中的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即它们属于类型的。不仅如此,它还符合“艾柯七条”中的第七条,即它们可以被解释的。随之,由纯粹“符号”的“奇石形式”所形成的世界,它肯定属于一个纯粹的“‘符号’世界”。
当然,这个纯粹的“‘符号’世界”不仅有不同的结构、特征,而且还存在着迥异于别的世界的时间存在方式。
1.斯图尔特·霍尔著:《表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页。
2.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111页。
3.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同上,第111页。
④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同上,第111页。
⑤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同上,第112页。
⑥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同上,第113页。
⑦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2版,第122页。
⑧赵毅衡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同上,第112页。
《石道》(1-4卷)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