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奇石形式美依据的依据3

石道聊文化 2025-02-16 10:54:41

第一节 “色”派奇石“重复性节奏”构图的“动势

二、“色”派奇石表面石色构图“动势”之感觉的获得。

显然,这种“动势”感觉的获得,就像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因缘》一书中所认为的那样,它“不是观赏者主观随意地幻想出来的,也不是主观条件不同的观赏者都能敏锐地感觉到的”。比如嘉陵江彩石《江上青山烟树暮》(见图

图30-3 《江上青山烟树暮》 嘉陵江彩石 32*11*28厘米 吕沛霖 藏

30-3),它表面的蓝、青色调构图所形成的“动势”,玩石人该如何来获得呢?

首先,要学会“破解构图”。这就需要玩石人逐步培养起对石头表面石色构图的一种特殊感觉。当然,这种特殊感觉的获得,是在对“色”派奇石表面石色所形成的“重复性节奏”构图的突出特征,比如它们的“单纯”特征、“集中”特征、“凝练”特征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随后,玩石人要像看三维图画那样,对“色”派奇石,或“图”派奇石,先全神贯注于它们表面的一点,或一角,或一处,然后再逐步扩大视野,最后扫描整个构图,得到一个“场景”。比如对嘉陵江彩石《江上青山烟树暮》,玩石人在运用这个策略之后,他们当时就知道,能否达到“破解构图”的目的,是能不能够从奇石表面的蓝、绿等冷色系构图中得到一个“场景”?

因此,为了得到这个“场景”,玩石人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学会以奇石不同的边作为底部来摆放它们,从中选择最能够引起“话题”的“场景”。比如嘉陵江彩石《江上青山烟树暮》,如果以左边为底部,或者以右边为底部,那么,那样的石色的构图,它带给人的想象空间就会非常小。同理,如果以顶部边为底,那么,那样的石色构图,就会显得非常地怪异。因此,该石目前的摆放角度最好。因为这样的摆放,该奇石表面的冷色系所形成的构图就会让玩石人联想起明朝时期的楚材杞公所创作的一首诗歌——“题米元晖山水小景赠陈原贞别”,让他们想象出“江上青山烟树暮”的一种景致。

以此类推,比如对长江油画石《八仙图》,玩石人经过那一系列准备之后,从其表面右部的那一抹淡红色中联想起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形象,进而联想起八仙的其他人物形象。

总之,“色”派奇石表面石色的“重复性节奏”构图,它们“动态”的时间周期大多是比较短的。同时,它们所形成的动态,让在审美活动中的玩石人产生了冷暖的情感、轻重的情感、明快和忧郁的情感、兴奋和沉静的情感,等等。由此,在他们的心中,两者的融合统一,就使得“色”派奇石表面石色的“重复性节奏”构图具有了某种“动势”,展现了一种机械和理性的美。因此,“动势”是具有“重复性节奏”的“色”派奇石之“形式美”依据的依据。

《石道》(1-4卷)338

0 阅读:7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