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石色构图“多样性节奏”的“动势”
三、石色构图的复杂多变的“多样性节奏”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动态,以及玩石人获得的这种强烈动态的特殊感觉——“动势”。
比如长江油画石《最忆是杭州》(见图

图30-9 《最忆是杭州》长江油画石 26*7*23厘米 吕沛霖 藏
30-9),即使是在冷色系为主导的色彩中,也有暖色系的浅黄色作为对比。同时,在它大致上下两部分的构图中,上部分主要表现出“绝对运动”的状态,而下部分则主要表现为“相对静止”的状态。
你看,该石表面石色构图的上部,在浅黄色的背景中,在那偏左位置的圆月里,好像是化作“神仙”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低头遐想:在自己“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的时光里,“江山与风月”,哪里最美呢?思来想去,他认为,“最忆是杭州”。于是,那些围绕着他的浅蓝色线条所形成的“绝对运动”的状态,就好像是他脑海里的思绪,给人一种绝对运动着的“意识流”的印象。
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该石表面石色构图的下部分,那里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你看,那里就好像是“钱塘江潮”的下部,是波澜不惊的,特别是那粗粗的蓝色的条带下面,像不像“钱塘江潮”的下部,并且是波澜不惊?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但是,通过品读白居易的“郡亭枕上看潮头”的词句,再联系钱塘江大潮的奇观,《方舆胜览》云:“钱塘每昼夜潮再上,至八月十八日犹大”,于是,玩石人再观察后发现:即使是这“相对静止”的构图中,那粗粗的蓝色的条带上面,也表现出了壮观的“钱塘江潮”,你看,那里“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
如此,这样的动、静之对比分明的动态,这样复杂多变的“多样性节奏”所表现出来强烈的动态,就使得该类型石色构图的“多样性节奏”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总之,以上介绍的“色”派奇石表面构图的“多样性节奏”的动态,尽管存在着左右起伏、上下摇曳,以及复杂多变等形式,形成了起伏、强弱、行止、急缓等不同特点,并受到的一定规律的制约,但是,如果没有玩石人的审美活动,那么,那些奇石形式中的动态是无法演变成不同“动势”的。
《石道》(1-4卷)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