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石色构图“多样性节奏”的“动势”
二、石色构图的上下摇曳多姿的“多样性节奏”所形成的动态,以及玩石人获得的对这种动态的特殊感觉——“动势”。
比如长江水墨画石《暗香浮动月黄昏》

图30-7 《暗香浮动月黄昏》长江水墨画石 13*5*30厘米 吕沛霖 藏
(见图30-7),这个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上下摇曳多姿所产生的“多样性节奏”之动态,是不是呈现出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特点?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你看,该石表面的石色从左到右依次有浅黄色、淡青色、黑色、烟黄色等,显然,它们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这些不同石色所形成的构图之背景色从左到右也依次有浅黄色、淡青色、烟黄色等,而构图色则是黑色。你再看,由于黑色的粗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线条形态。而那些不同的线条形态呢,它们又形成了“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构图的动态美。
由此可见,该类型“色”派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上下摇曳多姿的“多样性节奏”之动态,它们具有急缓、行止等特征,并且受到一定规律的制约,符合“协调”的形式法则。
既然如此,那么,玩石人该如何来体验该类型石色构图的上下摇曳多姿的“多样性节奏”之动态呢?或者说,这样构图的“多样性节奏”的动态,玩石人该怎样去获得那种特殊感觉——“动势”呢?
这就要求玩石人要意会“动势”。也就是说,在学会“破解构图”、“欣赏构图”,以及“审美移情”的基础上,玩石人还要像品诗、赏画那样“意会”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那种上下摇曳多姿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将清晰化构图的主题进行艺术处理,演绎出与图案主题内容相互统一的内涵。
当然,“色”派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上下摇曳多姿的“多样性节奏”之动态,它们的层次分明、丰富多彩,也最能够体现我国传统艺术思想的精髓。因此,对待它们,玩石人就要像古人绘制的人物画那样轻外貌、重神韵,轻细节、重轮廓。比如长江水墨画石《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构图左面的浅黄色、淡青色,它们形成的背景是不是表现了清浅的塘水?而构图右面的烟黄色所表现的背景是不是表现了朦胧的月色?
答案,显然也是肯定的。
于是,在这样背景的陪衬下,那些表现了“疏影横斜”的黑色线条,它们有的直立,有的倒挂,有的斜向上伸,有的斜向下伸,就充分地表现了梅花枝干的千姿百态。
于是,这样的具有层次分明、丰富多彩之特点的“色”派奇石表面的上下摇曳多姿的构图,它们的“多样性节奏”之动态,就自然让玩石人联想起了梅花香气的清幽和若有若无。
于是,玩石人自然就联想起了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之“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
如此,玩石人最终就会把该长江水墨画石《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时间定格在了黄昏时分。
由此可见,品读“色”派奇石,或者品读“图”派奇石,玩石人要像品诗、赏画那样,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的情感与石色构图交融起来,力争做到审美要求与构图主题的完美统一,审美创造与构图意境的高度融合。
《石道》(1-4卷)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