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结构3

石道聊文化 2025-03-22 11:13:21

第一节 “基本结构”之背景层

所谓的“背景层”,胡塞尔称之为“背景直观的晕圈(hof)”或“边缘域(horizont)”,它“具有某种模糊的非规定性。而这种非规定性的意义又是由一般被知觉物本身的普遍意义,或由我们称作物知觉的这类知觉的普遍本质所显示的”。

既然如此,那么,“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基本结构”的“背景层”,它有着怎样直观的“晕圈”或“边缘域”?这个直观的“晕圈”或“边缘域”有哪些“非规定性的意义”?或者说有哪些“由我们称作物知觉的这类知觉的普遍本质所显示的”?

本章的重点,将放在对这个方面的探讨上。内容如下:

一、“背景层”表现的“环境景象”,具有某种模糊的非规定性。

笔者认为,就“色”派“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基本结构”的“背景层”来说,其“环境”,它其实就是“色”派奇石表面石色所涉及的那个构图的地方,以及这个地方存在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这里的“景象”,它指的是“色”派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构成和形状,以及这个构成和形状展现的自然景色、外在形态等。

1.“背景层”之“环境景象”的“晕圈”,具有某种模糊的非规定性。

比如长江油画石《红楼梦之“大观园”》

图33-3 《红楼梦之“大观园”》长江油画石 23*18*36厘米 吕沛霖 藏

(见图33-3),该石表面不同石色构图所形成的环境景象是不是具有胡塞尔所认为的那种作为背景来直观的“晕圈”?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你看,该石表面浅黄色的背景中,那些深绿色、浅绿色、淡红色等不同石色所形成的构图,特别是那些深绿色、浅绿色的构图,它像不像《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曹雪芹所描写的人间仙境——“大观园”:“进了园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答案,显然还是肯定的。

但是,一些赏石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个石头表面的石色构图表现了它像“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答案,当然是,但也不全是。

事实上,现实世界中的那些类似“大观园”的“园林”,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比如苏州“留园”,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园中有太湖石“冠云峰”;比如苏州的“狮子林”,其独特之处是中国早期洞壑式假山群的唯一遗存,被誉为“假山王国”;比如上海“豫园”,它的独特之处是园中有太湖石“玉玲珑”;等等。而长江油画石《红楼梦之“大观园”》呢,它表面石色构图不仅表现了入门便是曲径通幽的美景,而且让赏石人感觉到了翠嶂挡路,山石嶙峋,苔藓斑驳等特点,使人觉得这样的构图清幽神秘。你看,构图所表现的园中佳木,它们是葱茏的。同时,里面仿佛还有奇花闪灼。不仅如此,那条淡淡的烟黄色,它像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这样的美不胜收的景致,也只有将之题名为《大观园》了。

《石道》(1-4卷)372

1 阅读:31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