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奇石形式世界”的第四种顶层设计8

石道聊文化 2025-03-17 11:08:46

第二节 “奇石形式”作为符号必然是类型的

三、根据“艾柯七条”的第六条定义,赏石人更需要考虑:“奇石形式”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两个类型之间的关系?

艾柯认为,“‘符号是两个类型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符号独立于生成或传达符号的实际的渠道或媒介。’”⑧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1.艾柯认为,“符号是两个类型之间的关系”。这句话如果纯粹从字面上去解读,那么,不管是解读者,还是读者,他们都会觉得吃力。但是,如果以长江油画石《夕阳犹在小桥

图32-7 《夕阳犹在小桥西》长江油画石 33*12*23厘米 吕沛霖 藏

西》(见图32-7)来做解释的例子,那么,问题就会容易许多。因为,从该石表面的石色构图来说,它的“能指”表现了静态的场景:红的远山、小花小草等,它们蒙上夕阳的馀晖,一派绚烂炫丽的景致。再加上小桥、枫树,以及拄杖的老人等,可谓是“石中有画”了。同时,该石的“题名”——《夕阳犹在小桥西》,即“所指”又让人联想起了明朝书画家沈周的《题画》一诗中的一句。也就是说,作为符号,该“色”派奇石,即长江油画石《夕阳犹在小桥西》,它表现出来的关系是“能指”和“所指”这“两个类型之间的关系”。

以此类推,所有的“奇石形式”,它们表现出来的关系都是“能指”和“所指”这“两个类型之间的关系”。

2.艾柯认为,这个关系“从而使符号独立于生成或传达符号的实际的渠道或媒介”。显然,这里的“渠道或媒介”也需要重点说明。

这里的“渠道”,它指的是赏石人的感官。它是视觉呢?还是听觉呢?亦或是味觉、触觉、嗅觉呢?在一般情况下,“奇石形式”的“能指”和“所指”,这“两个类型之间的关系”,它是通过“视觉”这个实际渠道独立于生成或传达符号的。

比如长江油画石《夕阳犹在小桥西》,赏石人通过“视觉”这个“渠道”在使该奇石作为符号的时候,是关注它的形状呢?还是它表面石色的构图呢?

答案,显然是后者。

显然,这个关系,即“使符号独立于生成或传达符号的实际的渠道”最为关键,它在赏石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双能够识别形式美的眼睛,那么,再美的“奇石形式”也是被冷落。比如,赏石人如果欣赏长江油画石《夕阳犹在小桥西》的是形状,那么,该奇石就会像过客一样,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

当然,这里的“媒介”,它属于物质文明。赏石人可以想象,即使在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唐、宋时期,当时的玩石人,他们也没有给自己收藏的石头配一个具有稳固性质的艺术底座。今天,对于没有配座的“奇石”来说,它们都属于“冷媒介”,即它们所传达的信息量是比较少的,比如长江油画石《夕阳犹在小桥西》。也就是说,该长江油画石,见图32-7,它是没有底座的,处在“淘宝”时被卖家放在地上随便拍照的状态,如果再没有“题名”,乃至“阐释”,那么,即使在大庭广众的注目下“展示”它,它的“能指”和“所指”也不容易被“发现”。

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奇石辅助形式”作为“奇石形式”的“媒介”,它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如此,置于底座上的“奇石”,它就有了沟通赏石人的“媒介”,它所传达的信息量也会丰富了许多。

总之,“奇石形式”作为符号,它符合符号学大师艾柯在“艾柯七条”中的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所说的定义,即它们是类型的。

《石道》(1-4卷)367

0 阅读:0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