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封建社会
世纪之后的西欧,依然处于封建社会。这种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了,西欧又一次迎来了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
西欧的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走出了封建社会,其中既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也包括在思想、文化上的转变。这是一个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中间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动乱,战争和流血。有些地区进步得比较快,有些地区则走了很长的弯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西欧走出封建社会的变革,对今天的欧洲乃至世界格局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走出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文明重要跨越。在这些变革当中,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之后其他国家的社会革命影响最大。
01
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统治了48年后去世。由于她一辈子未婚,兄弟姐妹早已去世,因此从她父亲亨利八世传下来的这一脉就绝种了,都铎王朝从此结束。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去世之前,按照血缘的远近,将王位传给她血缘最近的表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詹姆斯来自于斯图亚特家族,英格兰从此进入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
由于英格兰在历史上没有叫做詹姆斯的国王,因此他在英格兰的封号就是詹姆斯一世。在今天的历史文献中,大家会看到詹姆斯有时被说成是一世,有时被说成是六世,这两种说法都对。当时英格兰和苏格兰虽然有同一个国王,但依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议会。
今天人们对詹姆斯一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历史学家认为他在维持英格兰国内稳定和国际关系上还是有所作为,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这些负面的评价,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在宗教问题上,他并不能很好地调解各个教派之间的矛盾。詹姆斯一世当时同时担任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王,在这两地,多个教派林立。新教的圣公会在英格兰占主导地位,加尔文派新教和天主教依然在苏格兰广为流行。詹姆斯一世其实一直在努力调和各教派的纷争,但是他能力不够,再加上做事优柔寡断,无意中做错了不少事情。这使得他在入主英格兰之后,国内教派之间的矛盾不断。
在政治方面,詹姆斯一世使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冲突加剧了。宗教改革之后,欧洲教会的地位逐渐下降,权力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国王和议会中间来。当时英国还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君主具有较大的权力。但是英格兰有议会制衡君主权力的传统,而在苏格兰,虽然也有议会,但基本上就是摆设。詹姆斯一世把他在苏格兰行得通的一套做法带到英格兰,就受到大家的抵制了。
当时在英格兰的议会中,以商人为代表的下议院势力逐渐增强,超过了以贵族为代表的上议院。但是詹姆斯一世并不了解这种力量对比,他轻视下议院,拒绝合作,这让下议院议员们认为他专制独裁。
另外,当时在英格兰,包括国王在内的地主,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已经无法和工商业的收入相比,加上剧烈的通货膨胀,国王的财富严重缩水,只能多次召开议会要求加税,这当然损害了下议院议员们的利益。这样一来,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摩擦更加严重了。
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期间,他甚至几次解散议会,最终导致1621年议会提交了“大抗议书”,主张议会有权决定宗教与外交政策,并弹劾贪污的大法官培根,也就是说出“知识就是力量”的那位。不过,这些冲突并没有扩大,1622年,国王以免除培根的职务为代价,成功地解散议会、度过危机。
在对外关系上,詹姆斯一世通过和谈结束了与西班牙的战争,获得了国内外的好评。但是另一方面,他无力抵制西班牙的商贸势力,英国的海上力量更是被新兴的荷兰共和国超越。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规模与军事实力都远小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因此不得不在1623年放弃与日本、印尼等地的贸易。此后,荷兰逐渐垄断欧亚大陆之间的白银和香料贸易,成为17世纪最富裕繁荣的欧洲国家,而英国为了躲避荷兰人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竞争力,只能转往印度发展。
不过幸运的是,当时欧洲大陆正值30年战争期间,两个贸易大国西班牙和荷兰也处在长达80年的战争状态,受战火影响较小的英国一直维持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英国民间的手工业发展没有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在17世纪,英国依然是欧洲三大工业强国之一,另外两国是荷兰与法国。
虽然在詹姆斯一世的统治期间,英国内部的宗教矛盾、国王与议会的权利斗争并没有得到太大缓和,但是总的来说,英国还是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02
英国内战
查理一世的独裁比他父亲还严重,在位期间,他和议会之间的矛盾大大加剧。他在迎娶了一位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公主后,和罗马教廷走得很近,迫害加尔文派的清教徒。
在经济政策方面,查理一世动辄无故征税,导致各阶层的不满。在政治方面,查理一世在担任国王的最后几年中,企图推翻英格兰与苏格兰议会的权威,这最终导致了他与议会之间的战争,史称“英国内战”。
英国的内战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642年到1646年期间。1640年,为了筹措军费,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被他解散了的议会。此时,议会中要求限制王权的呼声已经很强烈了,这次议会的召开也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点。

马斯顿荒原战役
在查理一世和议会的斗争中,议会处死了查理一世的宠臣,并且通过法案规定议会应当定期召集,不经议会同意不得解散,还关闭了王室的法院。随后查理一世和议会进行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谈判,谈判破裂后,查理一世跑到诺丁汉,在那里竖起了王旗,宣布讨伐议会,并且在牛津建立了新的政府。
当时国王的势力范围大致涵盖英格兰中部和北部地区、西部乡村以及威尔士,那些地方都是比较传统的农业区。而国会方面则占领着伦敦,以及英格兰东南部和东部富饶的地区。虽然国王军在早期占到了上风,但是议会随后和苏格兰结盟,扭转了局势,在数次打败王军后,俘获了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在被关押期间,又想法设法取得了苏格兰的支持,挑起第二次内战(1648年),英国内战进入第二阶段。这一次,国王依然失败了。1649年1月,英国下议院通过法案建立特别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在第二次内战之前,很多议员依然打算在限制王权的条件下让查理一世恢复王位。但是当国王再次发动战争之后,议会决定对他进行审判。
最终在查理一世不肯认罪的情况下,1649年1月27日,法庭公开宣布查理一世全部罪名成立并判处死刑。
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国王。这件事象征着英国王权的没落,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英国的政治舞台。随后,英格兰建立起了以议会为权利中心的英格兰共和国。
02
奥利弗·克伦威尔攫权
不过当时的英国民众还没有形成现代的民主思想,甚至没有为国王消失后的权力真空做好准备。因此,领导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统治的领袖奥利弗·克伦威尔便攫取了权力,成为了新的政治首领。
在掌权之后,克伦威尔罢黜了反对派的议员,使议会变成历史上所谓的“残缺议会”。随后,他又率领军队征服爱尔兰,入侵苏格兰。1653年,他用武力解散残缺议会,建立了成员完全由他选择的新议会——小议会,并自封为“护国公”。
克伦威尔只担任了五年护国公就逝世了,当时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那是英国王室的安葬地。克伦威尔把护国公的位置传位了给他的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但是后者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政治与军事实力,立刻就被反对者推翻,被迫流亡。英国议会随即宣布从欧洲大陆迎回正在流浪的查理二世,也就是查理一世的儿子担任英国国王。
今天,历史学家们和英国人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争议非常大。一些人认为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功臣,他也在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评选中名列第十名。但是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很多著名学者对他都是持批评态度的。比如大卫·休谟和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尔都称他是“大逆不道”的人物。他在苏格兰与爱尔兰屠杀天主教徒的行为,也被批评为种族灭绝。

查理二世在回到英国后,开始复辟和清算,但是当时的英国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了,很快英国又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将他赶走,实现了真正的君主立宪体制。
04
总结
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在位期间,英格兰王权和议会之间的矛盾加深;查理一世继位之后,这种矛盾彻底被激化,引发了英国内战。最后,议会的军队战胜了国王的军队,查理一世成为唯一一个被处死的英国国王。但是,由于英国当时还没有做好思想和制度上的准备,王权被推翻后,真正的民主制度也没能在英国建立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