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印度联合公司旗帜
荷兰在独立后,一方面摆脱了西班牙人在经济上的压榨,另一方面也失去了一个保护伞,需要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了。当然,既然和西班牙不再属于同一个国家,荷兰人也就不再顾忌和西班牙在商业上直接竞争。于是它着手准备去东方进行贸易,以获得比在西欧内部贸易更多的利润。
伊比利亚半岛航海的资金大部分是靠国王支持的,但是荷兰并没有强大的王权,在航海事业起步初期,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市民的支持。
01
东印度联合公司
其实,在开始大航海之前,荷兰的航运业已经颇为发达,但是航行的范围局限于欧洲本土,并没有进行过远洋贸易。
荷兰不缺乏好的水手和精明的商人,所欠缺的就是进行远洋贸易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而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荷兰政府并没有多少钱可以投资。但是由于长期采取宽松的政策,藏富于民,市民们还是很富裕的。有钱之后,荷兰人发明了一种集资的方法,也就是由市民们出钱成立一个股份公司,参股的市民就成为了公司的股东,将来可以从公司的利润中分红。
在当时荷兰的首相、大议长奥尔登巴内维尔特(Johan van Oldenbarnevelt,1547-1619)的主持下,荷兰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股份公司——东印度联合公司。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商业发达的意大利也出现过由股东凑钱参股成立的公司,东印度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向全社会发股票融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东印度公司是现代上市公司之母。
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荷兰人纷纷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购买它的股票,就这样积少成多,很快凑到了六百多万荷兰盾,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公司将钱交给一些愿意冒险的商人用来从事到东方的贸易,并承诺给投资人发股息。这样,公司的股东,也就是投资的市民,和经营管理层,也就是愿意冒险的商人,就分开了。这种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的管理方式也是今天上市公司普遍所采用的方式。
除此之外,东印度公司还有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之处。首先,它具有几项作为国家才有的权利。当初荷兰政府为了支持这家公司,发给了它一纸特许状。有了这个特许状,东印度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并且有权代表荷兰和外国缔结条约。
其次,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或者说股民数量非常庞大,就连当时一些有钱人家的仆人也持有这个公司的股票。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有点像一个全民的企业。
02
荷兰人的信誉
那么,成千上万的荷兰人为什么敢于把自己的积蓄投入这项冒险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荷兰人的航海贸易
首先,荷兰人本身就比较喜欢冒险和投资,著名的金融街区华尔街就是荷兰殖民者首先在美国建立起来的。其次,东印度公司有荷兰政府的背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东印度公司更容易赢得人民的信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荷兰商人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是世界上最早遵守信托责任的群体。当时荷兰人的商业信誉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下面这件事情就能看出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荷兰成立。为了保障银行信用,阿姆斯特丹立法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银行的交易自由。
在荷兰反抗西班牙,争取独立的战争期间,出现了一件让今天的人们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西班牙把大量的白银存放在阿姆斯特丹银行,但这个银行不仅没有冻结西班牙的存款,甚至当西班牙向它贷款时,它还给西班牙贷款了。
这可以说是履行现代信托责任的典范。这种信誉也给荷兰带来了好处,很多国家都愿意把钱存在荷兰的银行里。于是,大量外国的资金涌入荷兰。当时英格兰银行还没有成立,英国国债的发行主要靠的是荷兰的银行。每年荷兰人从英国国债中赚到的手续费和利息,就高达两千多万荷兰盾,相当于200吨白银。
当东印度公司开始到东方做贸易时,西班牙国王很想知道这个挑战者将靠什么和自己竞争。东印度公司其实已经给了他答案,那就是该公司所肩负着的对全国投资人的信托责任。
就这样,荷兰人的商船浩浩荡荡地驶向了东方。他们不仅没有无敌舰队的保护,而且在贸易初期为了多装货物,甚至拆掉了商船上的一些炮位。但是很快西班牙国王就发现他们不得不对荷兰刮目相看了,因为荷兰逐渐主导了全球贸易。在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头五年时间里,它每年向海外派出的商船队都在50只以上,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总和。此后,荷兰和西班牙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03
机制创新_证券交易
让荷兰迅速崛起,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逐渐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益分配机制。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队是各自独立核算,这就导致了投资者每一次的收益并不稳定。如果船队能够载着货物顺利回国,他们就有可观的利润可分;如果大部分商船遇到风暴沉没了或者被海盗洗劫一空,那么投资人可能就收不回来成本。
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多生意是一锤子买卖,比如这次在亚洲捞到一票,投资人可能就不再去做这种高风险的投资了。这样下来,生意就缺乏持续性,更不要期望这一个个船队能在全球各地建立商埠和码头了。

世界第一家证券交易
东印度公司则不同,它追求的是一个长远的买卖。在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头几年里,公司并没有派发股息,而是将全部的利润投入到扩大对外贸易和修建基础设施上。他们在世界各处修建码头,仓库,船坞,同时大量造船扩大船队。
在确立了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后,公司才给股东支付了第一次红利,并且以后每年都向国民和政府支付高额的红利。在世界的历史上,不断地证明着一个真理,一个维护少数人富裕的国家,虽然可以强大一时,但是很难持久。
荷兰人真的能容忍自己的投资几年都得不到分红吗?这其实不全是因为他们觉悟高和有远见,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荷兰人发明了一种新的资本运作体制——证券交易。
早在1531年,世界上最早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就在安特卫普开业了。虽然今天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的城市,但当时它是尼德兰的一部分。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交易所里,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只要愿意,就可以将手中的股票自由交易变成现金。因此,即便不分红,股票的持有者们也不用担心。
一百年后,荷兰的移民在大洋彼岸的曼哈顿岛周围建立了他们的新家园,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最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今天这个城市叫做纽约,取义于“新约克”。
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上万艘悬挂荷兰国旗的商船,往返于世界各地。人口不到三百万的荷兰,占据了全球贸易额的近一半,它的殖民地和港口遍及全世界。
04
总结
首先是制度上。西葡两国依然保持着君主制这种日趋衰落的旧制度,而荷兰独立后则建立了共和国,逐渐发展出资本主义新制度。
其次在利益分配上,西葡两国,大航海的受益者只限于王室、贵族、富商和冒险家,对国家的强大或者百姓的富足没有直接的帮助;而在荷兰,全球贸易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行动,通过全球贸易,这个低地国家做到了民富国强。
再次,荷兰人开创了现代的商业体系,他们不仅发明了现代的银行、证券交易所和公司制度,而且开创了信托责任制度。在荷兰诞生了一个信守信托责任的专业管理阶层,这些专业人士使得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缺乏秩序的工商业,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