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伦布大交换
文明的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流动。而伴随着人员的流动,物种也会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物种传播当中,对当代历史产生最明显影响的,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传播。这带来了新旧大陆之间,文化、思想观念等的大交流,这个过程也被叫做“哥伦布大交换”。
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或Grand Exchange)的概念,是1972年美国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现在它指的是,从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大陆开始,随着大航海不断发展,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原本隔绝的状态,由于各种物种的传播,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到了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01
蚯蚓才是旧大陆最好的礼物
先来看看旧大陆的人,主要是欧洲人,给美洲新大陆带去了什么。欧洲人除了自己移民到美洲外,首先带到美洲的是非洲裔的人口。
今天,大约有近两亿非洲裔人口,并不生活在非洲,而是生活在世界其他地方,主要就是美洲。比如有大约1亿非洲裔生活在巴西,超过4600万生活在美国。
当然,这些非洲裔和美洲的欧洲人经过几百年的混血,很多其实只有一半(甚至更少)的原始非洲黑人基因了。但是在统计族裔人口时,人们依然习惯将他们算作是非洲裔。

蚯蚓才是旧大陆最好的礼物
非洲人近代迁徙到美洲的过程,是在几百年间完成的。虽然对于个人的寿命来讲,几百年不算短;但是对于人类的整个历史来讲,几百年其实也不算长。要知道,我们前面讲过的印欧部落大迁徙,就花了几千年的时间。再举一个你可能更熟悉的例子,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迁徙到南方这一过程,也有近两千年的时间。
在地理大发现之后,非洲人被殖民者们在短时间内带到美洲,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除了人口,欧洲人还把那个时候欧洲、亚洲和北非等地,普遍使用的畜力——马,带到了美洲。当时的美洲虽然本来就有牛,但这种身材巨大的美洲水牛至今也没有被完全驯化,无法作为动力来源。欧洲的马被引进到美洲后,极大地提高了那里的生产力,并且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虽然当时火车、汽车和拖拉机已经出现了,但是当时只有1亿左右人口的美国,依然拥有2000万匹马,数量仅次于俄国。
随着马一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还有旧大陆的牛和羊。牛在当时的东亚农耕地区是作为动力来源的,但是在欧洲它主要作为肉食和奶制品的提供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美洲并没有畜牧业,欧洲人把牛羊带入之后,美洲部分地区后来成为了全世界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南美洲的阿根廷靠发达的畜牧业,跻身世界富裕国家之列。
如果说马、牛、羊是欧洲人刻意带到美洲的,那么蚯蚓这种小动物则是他们无意中带去的,却改变了美洲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英国人发现,在北美的弗吉尼亚种植烟草,再运回欧洲贩卖,可以牟利。这个贩运的航程返回时,由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运往美洲,英国货轮于是带上泥土、砂石等压舱物。在船到岸后,再将这些压舱物抛到新大陆的荒野上,那些泥土和砂石里就富含蚯蚓。
值得注意的是,冰河时期之后,蚯蚓就在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灭绝了。欧洲人带来的蚯蚓,从此之后在美洲大陆广泛繁衍。
我们今天知道,蚯蚓对农耕是十分重要,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直到达尔文生活的时代,人们一开始都还觉得它们是害虫。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达尔文是第一个认识到蚯蚓对生态和农业巨大作用的人。他人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就是写蚯蚓对土壤和农耕的作用的。
在哥伦布大交换前的北美,因为没有蚯蚓,土壤经过数年的耕种和浇灌,就会板结,而且肥力下降很快。这也是早期印第安人在一个地区耕种一段时间后,就不得不抛荒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蚯蚓的引入,使得美洲农作物的单产得到了提升。
除了影响农业生产,蚯蚓还改变了美洲大陆的生态环境。在蚯蚓到达美洲之前,在森林里,大量的枝叶腐烂,会让昆虫大量繁殖,然后吸引来鸟类吃昆虫。蚯蚓到达美洲之后,枯枝败叶很快被蚯蚓吃掉,然后把肥料输入回土壤中,植被变得茂密,但是昆虫和鸟类数量却减少了。
人们还从旧大陆带去了超过50种植物品种,其中咖啡、甘蔗和香蕉这三种经济作物,在美洲新大陆被广泛种植。它们支撑起了新大陆的种植业。
虽然咖啡和甘蔗原先生长在非洲和亚洲炎热的地方,但是在旧大陆它们的产量并不高。因此,旧大陆的人没有条件经常饮用咖啡,糖更是奢侈品。后来欧洲的殖民者在美洲开垦土地时,发现那里有些地方非常适合种植咖啡和甘蔗,于是他们从人贩子手里贩运来黑人奴隶种植这两种经济作物。
此外,原本生长在亚洲热带地区的香蕉,也被引入到北美洲南部和中美洲的农场。这些经济作物,支撑起了当地的种植业。
旧大陆物种的引进,彻底改变了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原住民过上了更稳定的农耕生活,一些迁徙狩猎的部落变成了马背上的游牧部落。我们有时会在电影中看到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骑着马捕猎水牛,这是近代才有的场景。
这就是从旧大陆传播到新大陆的东西。
02
新大陆给了旧大陆什么物种?
那旧大陆的人,又从新大陆带回了什么呢?他们从美洲带回了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产量极高的物种。这成为了后来欧亚大陆重要的粮食作物,助推欧亚大陆的人口突破了自古典文明以来的瓶颈。
以古代中国为例,在明朝之前,中华地区的人口长期维持在5000万人左右。即使有少数时期突破了1亿人,但是很快就会爆发饥荒和战争,人口再次大幅度减少。而明末引进番薯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等到明末清初的战乱结束,人口稳定维持在一亿以上,而且在清朝初年达到了三亿多人。
在欧洲,像不列颠、爱尔兰和德意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农业产量很低,人口自中世纪中期开始就没有明显增长。在引进马铃薯之后,人口也能稳定增长。不过,由于爱尔兰对马铃薯过分依赖,在1845年左右,马铃薯因为病害而歉收,这导致了严重的爱尔兰大饥荒。这还间接引发了大量爱尔兰人移民新大陆。
此外,葡萄牙人在16世纪同非洲人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将玉米和木薯带入非洲,它们成为了后来非洲大陆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
当然,不仅是主食和口粮,我们今天餐桌上很多常见的蔬菜水果,也是在哥伦布大交换时期从美洲引入的。比如西红柿、辣椒、四季豆、花生、菠萝、南瓜、草莓、等等,还有很多人爱吃的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不过要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植物虽然是新旧大陆都有,但是美洲的是良种,它们的传入也极大地影响了旧大陆。
此外,这次物种大交换,也让烟草这种非常害人的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随着人员的迁移,微生物也跟着在新旧大陆之间传播,这导致了瘟疫和传染病的流行。一方面,欧洲人把天花等疾病带到美洲,让大量没有抵抗力的原住民死亡;另一方面,殖民者也从美洲带回了传染病,让旧大陆的人深受其害,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梅毒。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性行业很早就存在,但是在历史上很少有性病传播的记录。但是近代以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以梅毒为主的性病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抗生素被发明之前,梅毒被看作是一种不治之症。
最后,如果我们站在比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哥伦布大交换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要超过它的负面影响。文明的交流对于文明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要,而物种的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部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