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价格战,何时才消停?

喝喝汽车下午茶 2024-07-11 19:47:43

你大概不知道,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已到了无底线内卷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五个月有大约150款车型降价,而2023年全年的降价车型累计70款左右。并且,降价幅度远超以往,五六折都是常有的事。为了争夺市场,车企们愿意无止境打价格战。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大家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合适的车。话虽如此,但无论什么行业背书,“内卷”始终都是贬义词。

内卷之下,中国车企盈利极其有限。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18家主要上市车企中,仅有12家车企盈利,它们的净利润之和只有963亿元。而丰田2023财年(即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净利润4.94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33亿元。尽管财报统计时间不同,利润数据无法直接做对比,但毫无疑问,丰田同期净利润肯定远超12家盈利的中国车企。

不仅车企难赚钱,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等在内的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链,其实也不怎么赚钱。据中汽协发布的消息,2023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为5086.3亿元人民币。换言之,日本光是丰田这一家车企,就几乎达到了我国整个汽车制造业去年利润总额的一半。如果与日本汽车制造业总利润对比,结果不言而喻。

车企、经销商和供应商,始终处于低利甚至亏损状态,汽车技术如何得到研发资源扶持,中国汽车又如何能突破发展瓶颈?而汽车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又谈何赚大钱养好家呢?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汽车市场不应该陷入内卷之中。即便是从消费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应该推崇内卷。

企业不是活菩萨,经营始终还是为了盈利。可内卷之下,价格一个比一个低,车企又该怎么名正言顺赚钱呢?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扣利润。

一方面,强行合并甚至砍掉一些试验环节,最大程度节省研发费用;另一方面,一些非重要部件更换材质甚至直接取消,以此降低制造费用;最后,把半成品功能包装之后匆匆上市,然后许诺后期OTA升级实现,借此抬升产品力和销售价格。

当然,这些行为实行的前提,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并不能说是偷工减料。只不过,耐久性等品质表现,可能就一言难尽了。另外多提一嘴,国标在某些领域存在滞后性,规定水准其实算不上很高。总而言之,健康竞争可以促进产业繁荣,极度内卷只会重创行业。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汽车市场何时才能停止内卷呢?

如果中古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众多玩家,那大家自然没必要卷来卷去。可现实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中汽协曾预估,今年中国汽车总销量31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约2600万辆,与前些年相比,并未实现太大增长。即便海外市场需求愈发旺盛,但考虑政策等因素影响,今年出口销量也不容乐观。

让每一家车企都“吃饱”,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此,只能遵循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少数车企成功突围,中国汽车市场才能停止内卷。要知道,欧美日韩的主流车企数量,也才不到10家。但,这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某协会秘书长坦言,中国可能到2030年或2035年,竞争才能趋于缓和,届时整个行业的车企数量可能会减少到20-30家。

也就是说,十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就会停止内卷?私以为,不会停。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比亚迪2023年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表示,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其中30%是中国品牌未来增长的空间。假设秘书长及王传福的言论成真,20余家中国车企掌控90%中国汽车市场份额,每家车企年销量都在百万辆左右,大家总能过得有滋有味了吧?难。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某家店铺生意特别好,要不了多久,它的附近就会有无数相同类型的店铺。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奶茶、火锅等店铺,几乎都是成群结队开在一条街。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股极端化存量竞争的文化基因——资源有限,多弄死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就少一个。独一无二的酒桌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舞台形式。

正因如此,企业之间竞争往往容易走向极端,而不是相互协作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强。你不妨回看现在的中国车企,真正有独特标识的少之又少,几乎都是走性价比的同质化路线。看看德系三驾马车,宝马主打车操控、奔驰玩转商务、奥迪专注科技,各自在擅长领域内做大做强,然后齐头并进称霸豪华车市场。

所以,即便如大佬所愿,中国车企控制了中国汽车市场,内卷也恐是不会消停。当然,一切都只是个人猜想罢了。最后,希望中国汽车制造业能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中国车企也都能享誉世界。

0 阅读:0

喝喝汽车下午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