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就能改款!中国纯电汽车,更新速度别太快了

喝喝汽车下午茶 2024-07-24 03:41:48

或许你不知道,作为耐用品的汽车,如今已有沦为快消品的势头。得益于强大的供应生产链及新能源技术底蕴等,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非常之快。

索尼本田移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水野泰秀,近日接受采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估算中国电动汽车从概念到生产的研发时间,已缩短至18个月,不到日本汽车研发时间的一半。著名咨询公司艾睿铂分析,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新车型,从上市到升级或改款所用时间平均为1.3年,而外国品牌为4.2年。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纯电动紧凑型SUV极氪X,2023款车型于去年4月份上市,2024款车型则在今年1月份上市。而在7月份的第一天,2025款车型又上市售卖了。也就是说,极氪X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之内,已经更新了三个版本。尽管并非大刀阔斧改款换代,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还是令人大吃一惊。

而从目前市场来看,极氪X绝非个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自主车企追求快速更新呢?因为大象难转身等缘故,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并不顺畅。自主车企可以抓住发展不顺的契机,投放新能源汽车攻占市场,进而对合资车企实行精准性打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速度抢占市场,不失为上上之策。

但话又说回来,汽车是世界上最精密的量产机械,以快消品的形式生产运转,私以为恐是不太合适。

传统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因为技术壁垒较高,每家厂商做出来的产品差异很大。比如,宝马钟情操控,奔驰主打舒服。迈入新能源时代之后,“三大件”变成了电机、电控和电池。这三样不管是自研和采购,相互之间技术差距其实并不大。不像燃油车时代,V6等大排量发动机,你玩不转就是玩不转。

正因为新“三大件”技术壁垒不高,车企想要打造出独特的产品特质,必须在创新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现在为了抓紧时间投放车辆,留给研发制造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巧,创新需要人们发散思维尽情畅想,而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换句话说,当前大环境难以完全支持变革创新。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批批毫无亮点品质技术,疯狂堆积配置性能的同质化车型。以及,一些智驾功能尚未完善、许诺后期远程更新的车型。甚至,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天花乱坠的新式理念。实际上呢?大多都是为了节省成本而装饰的由头。总之,快速更新容易阻碍创新。这还不说,耐久安全等测试方面的负面影响。

行军打仗,如果追求奔袭作战,士兵难免疲惫不堪。造车,也是如此。

想要保质保量快速造车,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但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车企一般不会选择增加人手,而是选择最节省成本的极限管理。比如,某些做到行业第一的车企,还会设定离岗上厕所等报备制度。尽管最后证实没有执行,可这种想法本身就令人恶心。

还有,动力电池领域的某龙头企业,发出了“奋斗100天”的号召,要求员工施行100天的“896”的工作日制度。甚至,某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董事长,在新车发布会上宣扬员工“悲惨”场景,什么孩子直接送寄宿学校、生病四次也坚守岗位和错过自己孩子出生等等。

活多了,钱到位也就罢了。关键是,大多数都没有加班工资。比如“奋斗100天”制度,并未为员工提供额外的薪酬,且员工若要提前离岗需向领导报备。当然,车企一般公开批示强制加班。但是,领导都在默默执行“996”,员工又能安心准点上下班吗?

车企一味追求速度,显然不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也未必能够让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许多朋友都希望自主车企能够趁势碾压合资,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的主宰者。说实话,我也想。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中国的企业竞争,最擅长的是资本烧钱玩法。不断通过低价补贴等形式,大量烧钱卷死竞争对手,进而留下自己实现一家独大。这之后,再慢慢调整战略发展企业。

打车、团购等消费领域,各位应该深有体会。然而,企业一旦达成一家独大,容易陷入不思进取之境,进而在创新、品质和技术等领域停滞甚至退缩。最典型的就是苹果公司,大概因为是IOS系统领域的唯一,近些年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iPhone都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

所以,如果自主车企靠新能源技术制霸中国汽车市场之后,彼时主流车企仅剩几家的话,按照中国企业的恶劣竞争特质,中国汽车产业能达到理想高度吗?总而言之,追求速度抢占先机本没有错,但还是需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抓紧品质也好,善待员工也罢,车企都要尽职尽责。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0 阅读:0

喝喝汽车下午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