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21年春天,汉方针对河西地区的匈奴从属集团,开展了一轮闪电攻势、斩首行动,俗称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导致其政权组织一时间陷入崩溃、社会遽然混乱。
这次“特别军事行动”,前后最多持续半个月左右。前6天霍去病一路狂飙突进,最终打到河西走廊西端的皋兰山(即今合黎山、酒泉附近区域)。
之后返身回军、又打一遍,这次相对从容些,俘获甚多,但鉴于孤军深入,霍去病显然不会过久停留,很快就回到陇西郡。
光看这个战役目的、时间与过程,就不难判断出,所谓此战“师率减什七”的说法严重不靠谱,汉军实际战损应极为寥寥。
这也让汉武帝、霍去病信心满满,决定抓住战机,趁其混乱继续出击、决战。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一打河西是在三月份,二打河西是在夏季,所以中间间隔也就一两个月,基本可视为连续作战。
——————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
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
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票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
【《汉书-匈奴传》:其夏,票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级,裨小王以下十余人。】
——————
汉军总兵力在数万骑,是一打河西的数倍,这个兵力规模,再加上战果反推,不难判断,汉军此战的战役目标,无疑是将匈奴河西集团的所有军队全部歼灭,从而攻占整个河西地区。
具体战役过程——
霍去病这一路比较明确:
1、从北地郡出发,大致在灵武渡过黄河,翻越贺兰山,渡过钧耆河,到达居延海(即古流沙),然后沿弱水南下,到达位于酒泉区域的小月氏。
这一路即“出北地二千里”,最终迂回到匈奴河西集团的西侧后背。
2、接下来霍去病从西向东打,沿线所有匈奴从属国都没能幸免、见者有份,包括单桓王、酋涂王、呼于屠王、稽沮王、遬濮王等小王国。
霍去病的重点目标自然是地盘最大、地位最高的浑邪王、休屠王。史书其实有写,所谓“扬武乎鱳得”,鱳得便是当时浑邪王的大本营。从情理来说,他俩也势必挨揍。
3、此战总体战果,斩首虏3.2万,俘虏匈奴高层人士数百名,加上百姓总共数万。霍去病所部军队战损30%。
这便是史书记载的实际过程,因为另一路公孙敖“失道、不会”,即迷路了,没能及时赶上和霍去病会师,至于其它实际表现毫无记载。
这个事情,一旦深究进去,还是非常奇怪的。
首先,公孙敖这一路汉军,到底是从哪里出发,史书记载其实都存在矛盾。
多数记载都是说,公孙敖和霍去病“俱出北地(郡)”,只有《匈奴传》中有提到,公孙敖其实是出陇西郡,即他不是和霍去病一路。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来研判,公孙敖的出发地,到底是陇西还是北地。
这就涉及到汉军的整体战役目的及作战方针。
目的很明确,前文也已提到,最理想的结果,自然是将河西匈奴集团一勺烩,全部就地歼灭于河西地区,从而拿下河西。
既然如此,汉方的作战方针,无疑就要构建战略包围圈,争取一网打尽。
这从霍去病的“千里迂回包抄”可以得到证实,他这一路,其实是去堵住匈奴的后路,让匈奴军队无法逃出河西。
由此,公孙敖军的任务就应该是从东往西打,至少一东一西,才说的得上“战略包围圈”,所以公孙敖的出发地,应该是陇西郡,而非北地郡。
见上图,汉军之所以如此部署,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际地理原因,即河西走廊中西段,南侧是祁连山,北侧是合黎山、龙首山等山体,处于南北两大山脉之间,这个自然地理,相当于无形中帮助了汉军,只要汉军能够堵住东西两侧,南北有大山矗立,这个包围圈就基本构建出来了。
这应该才是汉军此次战役的真正军事精髓所在。霍去病之所以千里迂回,正是为此。
显然,这就需要,公孙敖必须全力向西进攻,消灭或者击溃当面匈奴军队,将他们赶入预定包围圈,届时和霍去病“东西对进”、“两面夹击”,将所有匈奴军队聚歼于此。
同时,公孙敖这个动作,也有吸引匈奴方面注意力的意图,他们势必被公孙敖的进攻所吸引、牵制,从而想不到,霍去病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迂回到了他们背后,一旦霍去病发起攻击,自然就能营造出“突然性”及突袭效果。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在战前计划中,公孙敖和霍去病约定的会师时间是什么时候,会师地点又在哪里?
显然,公孙敖不可能等到霍去病抵达酒泉地区的时候再发起攻击,这个时间肯定晚了,而且霍去病一旦在那等着,随时可能暴露,从而失去突然性,甚至战役预期完全落空。
就整个战局推演,实际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1、霍去病迂回到位所需要的时间,无疑是制定整个战役计划的基础与关键,而且,霍去病一旦迂回到位,不可能坐在酒泉地区等着,不然肯定会暴露,从而让匈奴方面有所准备。
他自然是立刻由西向东打,利用突然性优势发起突袭,实现对当面匈奴军队的“后背攻击”。
我们大致估算一下,按照一打河西平均250里/天的经验,两千里路,霍去病需要8天,为防意外,这个时间肯定要相对放宽松一些,暂定为10天。
2、这就需要,公孙敖必须在10天之内,将匈奴军队赶入预定包围圈,具体来说,他起码要打到武威地区,实现将休屠王这个二号目标的向西成功驱逐。
也就是说,不管是我们假定的10天,还是史实中两人约定的X天,公孙敖和霍去病,他们最终会师的时间和地点,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重要的是,公孙敖打到包围圈东端关键枢纽(比如就是武威)所需要的时间。
公孙敖如果犯了军法,只能是没有实现这个“约定期限”。
3、公孙敖从陇西郡渡过黄河向西打,在这片区域,他找不到路、迷路,可能性无疑是极小的。
这里不是大面积沙漠,而且之前霍去病已经打过了一轮,公孙敖及所部汉军,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丢不丢人且不说,主要是太过离谱、令人难以想象。
因此,公孙敖之所以最终被处罚、问责,实际原因只能是,他指挥作战不力,在和当面匈奴军队的作战中陷入僵局,战局推进不顺,导致没能及时打到武威,延迟甚至根本没有实现“约定期限”。
这个判断是有坚实依据的,因为此战之后,汉军实际是撤军了,没有直接驻守河西地区,这说明汉方的整体战役目的并没有完全实现,河西地区其实是没拿下,后续浑邪王、休屠王等人再度占据河西,也是明证。
换言之,河西匈奴军队并没有被完全歼灭,还是有相当可观的兵力实际逃脱,而根本原因,无疑就是公孙敖“失期”,没有在约定期限内、成功堵住包围圈的东端关键枢纽,让很多匈奴军队实现逃脱。
具体过程可能还要更复杂一些,霍去病迂回到位之后,他肯定是认为公孙敖不会“失期”,所以他全力向东打,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战斗力。
再加上之前的一打河西,他难免已在当地匈奴官民心中享有“凶”名,可能匈奴小朋友听到他名字都不敢哭的,导致很多匈奴军队恐惧之下、争先恐后的逃走。
此时包围圈压根没有实际构建,公孙敖也没有在东面拦截、阻击,致使这些军队从武威地区向北逃出生天。
一个实际例证,我们确定,这一战霍去病抓了很多匈奴王及其家属、属官,但处于河西地区中间方位即武威的休屠王(金日磾他老爸),基本没有这项损失,包括他的军队损失也不大,这也是他之后不愿意和浑邪王一起投降汉朝的原因,导致他被浑邪王杀掉。
当然这个例证有些弱,但也可以大致证明,中间方位的这些匈奴王,多数是成功逃脱的,尤其是二号目标休屠王,他的实力基本无损,导致汉方战役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也就是说,如果公孙敖进展顺利,包围圈如期构建,这一战的战果肯定还不止3.2万,实际要更多、更辉煌。鉴于匈奴仍有可观兵力,汉军之后不得不撤军,导致河西没有实际拿下。
就此推演,当霍去病打到武威的时候,居然没有看到公孙敖,估计他是相当火大的,但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只好继续向东打,最终消灭公孙敖的当面敌军,这才与公孙敖取得实际会师。
不难判断,公孙敖自开战以来,压根没有取得多少实际战果,甚至战果还不如战损,因为他很明白自己的任务与目标,战事越不顺他肯定会投入越多兵力,甚至不顾伤亡也要硬上,由此战损很多。
再加上最关键的战役任务根本没实现,导致整个战役执行严重走形、预期战果大幅削弱,所以他必须被严惩,甚至不斩他都对不住此战牺牲的汉军。
这就要说到,霍去病所部,此战实际是付出了至少30%的严重伤亡,他们还都是汉军的顶级精锐士兵,这个损伤无疑是令人极度痛惜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实际原因,结合整体战役部署,不难判断,霍去病这一路的兵力显然要远少于公孙敖,因为两人作战任务不同,公孙敖是主力,承担正面攻击,又负责把匈奴赶入包围圈,他的兵力势必更多,基本要在霍去病的3倍左右。
但实战中呢,战争主要是靠霍去病所部汉军打的,就算汉匈双方总兵力相当,霍去病也是至少一打三,士兵战斗力再强,也难免付出重大伤亡。
这同时说明,公孙敖的军事指挥能力确实差劲,他初期面对当面敌军,无疑是具有兵力优势的,结果却打成这个蛋样。
所以,要说有人是实质靠着出身、个人关系,就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与重用,这个人选,卫青、霍去病压根不是首选,至少要排在公孙敖这个严重不靠谱的家伙之后。
按说,公孙敖之前已经跟着卫青一起打了几年仗,在朔方之战、漠南之战中也颇有战功,熏也该熏出来了,但事实证明,他浑水摸鱼或许还行,一旦独当一面,立刻现出原形。
最后补充一点,此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和公孙敖的所谓“异道”,和其它所有战争中汉军的“异道”,明显实质不同,其它都是汉军多路分兵,在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取得会师,然后再一起开战。
而公孙敖和霍去病此次,则是一个正面进攻,一个迂回包抄,两人的开战时间、约定时间、会师地点,都完全跟其它不是一码事。
大概也是因此,导致“鲜克知兵”的史家没有真正搞懂公孙敖的实际出发地以及具体战役过程,甚至由此推导出所谓“失道,不相得”、“行留不与票骑将军会”等记载,由此也衍生公孙敖迷路的误解与典型传说。
其实,公孙敖在河西地区迷路的可能性,应该近乎于零。
有比“封狼居胥”更高的战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