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老实我看到一篇来自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南京广播网等媒体 2 月 4 日发布的新闻稿,主打宣传春节期间消费市场有多火爆。这新闻里有个数据特别吸睛:“即时零售成春节消费新基建,除夕当天即时配送订单量突破 1 亿单,药品、生鲜、礼品等即时需求激增”,还说数据来自某团。但我在某团官方平台上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相关数据披露,这就很让人起疑了。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刘老实我这人对数据一直是比较谨慎的,看到那些 “形势一片大好” 的正面数据,都会下意识先打个折,然后仔细琢磨一番;碰上负面数据,也会加码去看,并思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拿这 “除夕当天即时配送订单量突破 1 亿单” 来说,乍一听,简直离谱到家。
先看行业整体数据,去年 12 月 9 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第六届同城即时物流行业年会上透露,2023 年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 420 亿单,配送用户规模超 7 亿人,预计 2024 年全国即时配送订单规模超 480 亿单。
按这个数据推算,国内日均即时配送订单早就突破 1.3 亿单了。这么看,除夕当天订单超 1 亿单好像也没啥大不了。但咱得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除夕可不是普通日子,它是咱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夕当天,绝大多数商家都在放假。外卖商家早早关门歇业,回家和家人团聚,准备热热闹闹过年;即时零售商家也不例外,考虑到消费者外出购物意愿降低,再加上员工也要休息过年,很多都选择暂停营业。同时,数以千万计的骑手也趁着春节假期,放下手头工作,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在即时配送市场里,餐饮外卖占主导地位,市场体量预计不低于 1.4 万亿。但在除夕,外卖市场肯定大幅收缩。一方面,开门营业的商家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订外卖的场景也少之又少。在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除夕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自下厨做年夜饭,热热闹闹吃团圆饭的时候,谁会在这么重要的日子点外卖呢?所以,外卖订单量肯定大幅下降。
再看即时零售,虽说新闻稿里讲药品、生鲜、礼品等即时需求激增,可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储备好过年要用的各种物资,像生鲜、日用品之类的。药品除非遇到突发紧急情况,一般家庭不会在除夕当天临时购买。礼品呢,大家通常都在春节前就选好送出去了,除夕当天临时买礼品的情况非常少见。
还有同城配送,除夕当天人们基本都待在家里,同城文件、物品跑腿配送的需求自然大幅减少。
这么一综合,除夕当天适合即时配送的场景变得极为狭窄,商家大多歇业,骑手数量骤减,在商家、场景和骑手这三个关键因素都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居然说订单量突破 1 亿单,且仅是某团一家的数据,这不是天方夜谭嘛!
况且,某团2024年全年的整体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布,而其根据其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即时配送订单是71亿笔,如果按照这一数据推算,其全年总计订单也不会超过284亿单,日均0.77亿单,除夕当天1亿订单足足超过了日均0.23亿左右,这简直是再人为的“创造神话”。
在如今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如果为了营造消费市场火爆的虚假繁荣,就随意发布未经核实的数据,不仅会误导公众,还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传统媒体势弱,不能只怪时代发展的太快,从业者自身问题也很大。很多媒体从业者太过于把自己当成了喉舌,一味为宣传而宣传,内容空话、套话连篇,丧失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只为迎合而发声,也逐渐丧失了大众的信任。这也是刘老实这个传统媒体人走出媒体,通过对行业的专研和深究,通过自媒体渠道为即时零售从业者输送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