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市场演变成“死海”,家长该怎样降低被骗风险?

元化玩转趣事 2025-02-03 22:02:31

大树倒,众草生,是一个错觉。

这个市场,早就不是零和游戏了,所以“剩者为王”的法则早就不成立了。

从分形理论看,单个教培机构内形成的现象与整个教培市场是相似的。

教培机构内形成死海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机构内的腐烂和教学质量的骤降。

而整个教培市场形成死海,最终会导致消费者对教培投入失去信心,教培机构将会因为经营越来越困难而退出市场。

这两年,我们身边环绕的教育焦虑已经超过了房贷压力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曾经大量机构的崛起,从而形成教培市场的假象繁荣就足以证明教培市场有利可图。

01小心,教培市场正在“死海化”

眼看起高楼,眼见高楼塌,眼见教培荣,眼看教培空。

我曾经写过《教培机构出现了严重的“死海现象”》 ,机构内部形成“元老”化,新来的员工非常难以在这种一言堂环境下生存。这种现象在整个教培市场其实早就形成。

在2023年,成都某区做过一个教培的调研,据说在那个区域,5家大头的教培机构占据整个市场的82%的份额,而那些新晋的本土机构眼见开门,转头关门。所以在这场资本的游戏中,教培注定只是成为消费家长焦虑和孩子学习动力的赚钱渠道而已,很少谈得上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

在童程童美暴雷后,教育局组织过各大少儿编程机构接收童程童美的受害学员,在这件事情发生时,我曾经说过所有的不计成本的行为,背后必定存在更大的二次消费的目的。在资本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是不考虑利益的。而那一次我暴露过某家机构负责人的嘴脸,再一次地暴露了教培机构的负责人少有本着教育精神做教培。

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就会导致机构重营销而轻教研运营现实。

所以我们看到2023年出现教培广告被投诉量激增67%,超半数涉及虚假宣传。这种摆在明面中的宣传都存在虚假内容,那么教培机构在销售行为中为了个人利益会不会更加不设边界地过度承诺却不予以交付呢?从教培机构的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比例来看,我们清晰地知道这是肯定的。

“双减”出来后,很多机构都转型做素质类教育。在这个新的战场里,存在监管手段不完善,机构的教学内容划分不明确,教学要求无标准,以及定价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讲,他们消费的仅仅是认知差,而机构贩卖的是信息差。很多家长转投素质教育是为了缓冲学科教育内卷被迫停止的那种焦虑情绪,而教培机构的这波情绪价值输出,让教培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而家长却被骗得遍体鳞伤。

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点素质类的“特长”,在后续的升学竞争中可以脱颖而出,但投资下来发现,要么那些证书资质不被认可,要么达到资质水平被认可的学生凤毛麟角。

在这场混乱的市场竞争中,无论胜出者是谁,输家都是家长。

02畸形生态市场的不良后果

在童程童美暴雷后,广州某区的一家少儿编程机构负责人非常傲娇,他觉得童程童美暴雷后,他可以在该区一家独大。而从事过教培,特别是就职过该机构的教培人都知道,该机构的教育内容混乱,教师团队学历参差,教学结果呈现一般,但它活下来了。

这样的结果,对于整个市场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一家独大,很可能会出现垄断后的高价学费。高价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高价背后的课程价值不对等。

重营销轻教研的机构,很可能是教培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机构。这样的教培生态环境,最终会导致更多教学无效的结果。

在2023年《中国家庭教育支出报告》中显示,K12阶段家庭年均教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35%,甚至大半家庭是通过削减其他消费来增加教育支出。

在盲目内卷的环境中,很多家长都认为不卷不行,但在一个不健康的教培环境中,家长的大比例教育投入是低成效的,性价比极低,而家长不自知。

当教培机构的学员体量上来,一味地逐利,最终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流程化教学。而流程化教学相比个性化教学,教学效果必然不足。

另外因为教培机构的死海,越来越多的新晋就业者无法融进一个“盐分”极高的环境,最终导致整个教培市场的师资停滞。而有点教学水平的老师出来单干成为独立老师,独立老师却是一个完全没有监管的细分领域。那么,教学水平停滞的教培机构过度消耗家长对教培的信任度,导致家长可能选择独立老师,随着经营体量扩大,独立老师很可能返回教培机构规模,最后还是流水线产出。

所以无论怎样,最终教培市场都会失去消费者对它的信任。最糟糕的是,这样的流转需要一定周期,对于学生来讲,这是浪费他们的独一份的成长时间。也就是用了学生的未来来成就这个市场的完善。

03消费者破局:不卷

在deepseek出来后,再经历过年期间被攻击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AI大模型真的跑通了。

在这个快速成长的时代里,我们还围绕着这些低效的成长方式去消耗孩子,这注定会让孩子走上父母的老路。

首先,脑科学研究证明,小学生如果每天额外学习超过2小时,长期记忆效率反而下降20%。也就是说,内卷行为本身就会损耗孩子的生理成长,对比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投资。

其次,在所有盲目参加教培机构的家长,行为上就是懒的家长,所以家长应该用给孩子报各种教培机构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组建一些亲子户外活动,亲子阅读时刻,最最重要的是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如果非要孩子上教培机构,那么在机构选择上和报名策略上都要十分讲究,大家可以参考我另一篇文章《DeepSeek告诉我,如何安排补习班,性价比最高》。

很多家长是外行,所以对于教培机构的很多内部运营和运行不太了解,我们要谨慎地识别销售人员对我们所说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他们对成效的包装,最好是要求他们拿出实际证明。就像很多的教培机构也说考了哪些证就能通过“神秘考”进入某些名校,你要让机构出示在读学员通过他们所说的途径进入名校的证明。毕竟很多时候,吹牛,是不用负责的。

04最后

教培市场,曾经是普通学子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环境中可以争取的额外补充,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收割教育焦虑的镰刀,牺牲整个社会的未来来成就部分人的贪欲。

所以,监管机构要大力把控,即使不能完全监管到营销信息的真伪,但至少要保证消费者资金的安全,童程童美这样的痛,不能让家长再挨。

家长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多点问问孩子的意见,不能一味地自觉得必须要内卷所以就推孩子被卷。如果家长不着急了,没有人能从你的口袋掏钱,更没有人能消费孩子的未来。

教育不能再是杯子填沙了,因为单纯对比知识输出,我们已经跑不赢AI大模型,我们的迭代能力也没有AI快,所以,我们要明确知道,只有教育人成为人,才能真正区别于AI。

0 阅读:0

元化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