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开国中,三大意难平之一:刘縯之死

高旭评历史 2025-03-26 06:34:35

昆阳大战后,刘縯、刘秀兄弟名扬天下,很多前来归附更始政权的豪族直言不讳,咱只知道刘家兄弟,刘玄是谁?不认识。

当时平林还在围攻新野,迟迟不能攻克。守城的新野幸番临站在城头高呼:得词徒刘公一信,愿先下。

不久刘縯率军赶到,潘临马上开城投降。

刚登上帝位的刘玄忧心忡忡,同为汉室宗亲,刘縯既有实力、又有威望,绿林、南阳豪族合流后,重要、关键的战役都是刘縯兄弟打赢的,功高震主的他,如果任由其发展,刘玄的帝位必然不稳。

刘玄忧虑的同时,当初强行扶持他上台的绿林大佬也忐忑不安,刘演当初是极不服气的,只是迫于形势,方才低头,谁知道他将来会不会翻脸?

干掉刘縯,成为刘玄、绿林大佬的一致想法。

但是刘縯威望大,手下又有一群强兵悍将,一旦动手,如何应对南阳豪族的反扑?

关键时刻,一个叛徒的倒戈,让这帮人下定了决心。

此人正是刘秀起兵的亲密伙伴,昆阳突围的十三勇士之一:李轶。

按说以李轶的资历、能力,如果不叛变刘秀兄弟,日后跻身云台前三名是毫无悬念的,他为何要反呢?

几点猜测:

1、刘縯性格刚烈独断,对待部下较为严苛,可能导致李轶心生不满。

进屠唐子乡,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

其中心怀怨恨的有没有李轶呢?

2、李轶并非刘氏兄弟的嫡系成员,从地位上来讲,他们是平起平坐的。

打个比方,李轶类似曹操集团的鲍信,他有自己的人马,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详见这篇:收编青州军,曹操创业初期最好的伙伴是谁?

如果是你?会选强势的还是懦弱、容易受控制的君王呢?(更始立,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李轶最终选择了刘玄,他暗中向其效忠,并与另一位绿林大佬朱鲔过从甚密。

终于轮到刘秀的大苦主朱鲔出场了。

如果要论刘秀称帝路上最难对付的三个人,朱鲔绝对可以排在前三(其他两位应为隗嚣、邓奉),来看下朱鲔给刘秀制造了多少麻烦:

1、积极拥立拥立刘玄,阻止南阳豪族立刘縯为帝的计划;

2、刘赐忽悠刘玄派刘秀赴河北,又是朱鲔极力阻扰;

3、刘秀一统河北后,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打洛阳,面对名将云集的汉军精锐,朱鲔顽强抵抗,即便刘秀亲自指挥,汉军围攻数月仍无法攻下洛阳。

偏偏朱鲔和其他绿林大佬不同,他对刘玄忠心耿耿。刘玄移都长安后,众人嚷嚷着分封诸王。

高层唯有朱鲔不同意,认为高祖刘邦有约,非刘氏宗室不能封王(李松与棘阳人赵萌说更始,宜悉王诸功臣。朱鲔争之,以为高祖约,非刘氏不王)

当时的情况,说这种话是极其得罪人的,朱鲔还是说了,关键他还不是装样子,即便刘玄硬塞给他一个胶东王,仍被其婉拒:臣非刘宗,不敢干典。

刘玄现在有左右护法李轶、朱鲔为其出谋划策,还有绿林大佬在背后撑腰,有人壮胆的他终于敢对付刘縯。

不过都是一个圈子里的,彼此渗透的都挺厉害,李轶的动作很快被刘秀察觉,多次告诫兄长,不要相信此人。鉴于都是同起事的好友,又是一个阶层的(豪族),这小子总不见得投靠绿林!刘縯始终对李轶深信不疑,没有听从刘秀的劝告(帝知李轶有异志,数以书谏縯,縯不听)

这也暴露了刘縯的一个重大弱点:对于权力斗争中的一系列险恶,估计不足!

打仗可以,搞政治和他弟弟相差太远!

昆阳之战后不久,刘玄尝试第一次出手。他下诏令诸将会宛城,给刘演搞一场“鸿门宴”。

席上,刘玄借口取来刘縯的宝剑玩赏,解除其武装。按原计划,当御史申屠建献上玉佩时,刘玄就要举玉佩为号,埋伏的武士看到信号后,一拥而上斩杀刘縯。

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心怀不忍?抑或还是太懦弱),刘玄手上那枚玉佩迟迟没有举起,刘演侥幸躲过了刺杀。

对刘玄更不利的是,他的动作被有心人看穿了!

刘縯的舅父樊宏就主动提醒到:从前鸿门宴上,范增举玉玦示意项羽。如今同样的举动再现,难道没有问题吗?(縯之将行也,舅宏要于道曰:“昔鸿门之会,范增举玦以示项羽。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

刘縯的反应很有意思,笑而不应。

对方都已经亮出屠刀了,他竟然微笑以对。

刘縯到底在想什么?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

或许只能用强大的大局观解释,绿林军在更始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刘縯若公开反击,马上就会爆发大规模内战,此时新莽未灭,刘縯也许想再忍一忍,等天下大定后,与刘玄、绿林一决雌雄。

然而刘縯的“忍让”却使主谋人按耐不住了,樊宏能看出来,别人会看不出?风声已经走漏的情况下,难道没人会告知刘縯,如果他知道了为什么不反击?

面对刘縯的“悬而不发”,刘玄几乎快要崩溃了,极度恐慌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再次出手。

借口是关于刘稷的册封。

刘稷作为南阳派中的第一悍将,也是刘縯的头号心腹,勇冠三军的他在册立刘玄为帝时,就表现了极度的不配合。当时他正在前线围困宛城,得知刘玄称帝后大怒: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刘玄算个鸟!这皇帝位置应该是刘縯的!

更始政权内部斗争何其之盛!只能说新莽更弱,否则一个刚兴起就陷入内斗的政权,有何可惧?

这次刘稷也和刘縯一同来到宛城,刘玄任命他为抗威将军,被他断然拒绝。

李轶立马劝说:此乃天赐良机,可除刘縯矣。

计策很简单,刘稷公然违抗皇帝,可以‘抗命不尊’为由,将其诛杀,刘縯自然会力保其爱将,正好一起杀了。

刘玄于是再召诸将于会,同时在周围安排了听命于自己的嫡系军队。

对刘玄的召见,刘稷要破解也很简单,不参加就行了。

只是刘縯早把之前的“鸿门宴”忘了干干净净,依然大大咧咧的参会。会上,刘玄突然逮捕刘稷,以抗命不尊为由,准备将其诛杀。

刘縯果然中计,见刘稷被捕,也没想背后有无阴谋,就挺身而出力保其将,大喊:刘稷无罪,不可杀。

好了,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杀刘縯必须得有个理由,不然难以服众,刘縯现在主动撞上了枪口:违抗君令。

刘玄这次很果决,迅速下令将刘縯逮捕,当场斩首。

整个过程发生的太快,以至于周围的南阳诸将都来不及反应。现在人也死了,为一个死人去和皇帝拼命值不值,大多数人都陷入了迟疑,还是等那个人来了再说!

推翻王莽的头号功臣就这样稀里糊涂,悄无声息的死在了自人手里。

刘縯和三国的诸葛恪实在太像了,能力强,威望高,都曾立下不世之功,被干掉前也有人多次提醒,自负的两人却都没当回事,详见这篇:葛恪为何执意发动合肥大战?(他究竟犯了什么小错,导致整盘皆输?)

长安就在眼前,推翻王莽,随后进取河北,一统天下,这对刘縯来说并不是很难(和刘秀不同,他手里是有嫡系军队的),本应成为刘氏中兴的最大功臣的他却在人生巅峰时被杀,这也成为光武开国中,最令人意难平的事件之一。。。。。。

现在南阳豪族的核心被杀,刘秀顿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刘縯是他的亲哥哥,这次明显又是被冤杀,于情于理刘秀都应为他报仇!

召集刘縯旧部和这帮垃圾拼了(刘备在孙权袭取江陵后,第一反应也许也是这样吧),然而刘秀接下来的表现堪称经典,他为何能成为光武,就因为他能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战胜了感情。

现在起兵也许正中对方的下怀,刘玄和绿林诸位大佬就等着将你们这些南阳豪族一锅端,更何况刘玄这边还占据大义,胜算并不大。即便能打成拉锯战,还不是白白便宜了其它势力。

哥哥的仇当然要报,但不是现在。忍下来,日后徐图之!

后面咱们还写一篇刘秀与刘备的分析篇,而刘备在失江陵后的抉择,几乎葬送了蜀汉一统天下的最后机会(如果还有吴班、冯习、张南、黄权、赵融、廖淳、傅肜、陈式等名将,丞相后面的北伐何至于如此艰难,街亭又岂会轻易丢失)

政治领悟能力超强的刘秀想通后,很快就付诸行动,他急忙返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当面谢罪(你杀的对,都是刘縯的错),平时决不私下接触刘縯旧曲,不为刘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兄弟俩平时是不是就有什么龌龊,哥哥死了,弟弟怎么一点事都没有?

只有亲近刘秀人才知道他有多么难受,冯异就劝说到:请在没人的时候放声痛哭吧。

刘秀淡淡回了一句:卿勿妄言。

你知道周围就没有奸细了,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一点疏漏都不能有。

刘秀的这番举动反而让绿林大佬有些自愧了。

1、和他哥不同,刘秀一直为人谦和,平素与诸将关系都不错。之前刘縯所部经常与新市、平林兵因为分赃发生矛盾,严重到双方要闹内讧的地步(进屠唐子乡,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是刘秀做主将战利品分给了新市、平林兵(秀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2、昆阳之战,刘秀更是救了王凤等诸多大佬的命,大家都欠他的情!

好了,能杀刘秀的先排除一波,接下来就看刘玄的态度。

刘玄虽然懦弱,但本质上来说,他也是一个精明的人。兄长被杀而喜怒不形于色,这个刘秀肯定不简单,但他实在没法下手。

刘秀如此谦恭,你就算想杀,也没有借口。更何况连杀刘秀兄弟,难保不激起南阳豪族的猛烈反击。

更关键的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怎么当上这个皇帝的。

正是因为新市、平林兵与的南阳豪族矛盾,才造就了他的帝位。

刘縯一死,权力的平衡已被打破,现在新市兵和平林兵一家独大。人家能扶你上台,自然也能把你碾下去。

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维持力量的平衡,让刘秀成为南阳豪族的代言人,制衡新市和平林兵。

刘玄、绿林大佬各怀鬼胎的情况下,刘秀最终逃过了清算,反被拜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刘秀在封侯后迅速离开了权力中心,他要去哪呢?

回老家,娶阴丽华。

按说自己哥哥刚刚被人阴掉,自己就忙着张罗媳妇,传出去名声很不好,但刘秀这么做自然有其目的:

除了阴丽华太漂亮,本就是他的梦中情人外,还有两个政治上的考虑。

1、新野阴家是荆州的超级豪强,历经百年而不倒,到了阴丽华这一代时,阴氏的土地达到七百余顷,排场更是可以同当时的诸侯王相比(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还记得这个南阳铁三角嘛?

没有比婚姻更能绑定双方的利益!刘秀后来第二次婚姻也是同样的目的。

2、继续麻痹刘玄等人,表明自己根本没有为哥哥报仇的想法。

刘秀这边忙着结婚,“理顺”内部矛盾的更始政权开始向着一统天下这个目标进发了。

这里还是得提一句,刘玄的运气是正好。按说这次兵变对更始军的打击应该是极大的,很少看到创业初期,就干掉了团队的最核心人物。试想孙权杀掉周瑜,鲁肃跑回淮南,这样的江东还有何前途可言?

更关键的是,他运的对手王莽,已经快崩盘了。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