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三地起兵,遍地开花的计划被打乱,接下来怎么办呢?
别看刘演兄弟起兵的质量比绿林兵强点(骨干都是豪族),但是没武器不行啊。
当初为什么要突袭拿下宛城,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武器。
此时的舂陵兵(刘演在舂陵起兵,为了后面区分绿林军的其它军队,就以舂陵兵简称)装备相当简陋,连绿林军都不如,人好歹打败过政府军,夺了不少武器。舂陵兵就寒酸的多,就连刘秀起义初期都是骑着牛上阵(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无奈之下,刘縯决定找绿林军加盟。他遣族兄刘嘉去找新市、平林兵联络,表达了一块干的想法。
留意这个刘嘉,也是个狠角色,后来独霸汉中。其父刘宪是舂陵侯刘敞的胞弟。刘嘉很小的时候,刘宪就去世了。刘秀的父亲刘钦把他收养在身边,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刘嘉性情温厚仁爱,与刘縯、刘秀兄弟亲如手足,起义后是舂陵兵的得力干将。
之前说过绿林军下山后,分兵两路,王常向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移动,称“下江兵”。王凤和王匡率军向北进入南阳郡,称“新市兵”。随后,平林兵在人陈牧的率领下,也入伙了新市兵。
南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东可以进入中原,西边走武关可以入长安,北面是洛阳,南面是荆襄。

宛城在当时六大超级都会之一,新莽政府在南阳的力量极强,新市、平林兵一时打不动,一直在襄阳附近转悠。
听闻大名鼎鼎的南阳扛把子刘縯要来加盟,王凤等大喜,表示出了高度认同和热烈欢迎。
刘縯随后率兵从舂陵出发,与王凤等在唐子乡会合。
流民和豪族联手,势不可挡!
联军迅速北进,先破湖阳、再下棘阳,前面就是宛城了!

战果很辉煌,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刘縯所部经常与新市、平林兵因为分赃发生矛盾,严重到双方要闹内讧的地步(进屠唐子乡,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
都要打起来了!这还是兄弟军队嘛?
关键时刻,又是刘秀站了出来,他劝谏哥哥:咱们是做大事的,不要因小失大,距离推翻新莽还远着那,现在必须团结一致,随后做主将战利品分给了新市、平林兵(秀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为啥后来绿林兵杀了刘縯,却放过刘秀,人家毕竟给过你们恩惠,吃人的手短啊。
矛盾缓和后,联军继续北上,信心满满的义军即将遭受起兵以来的最大挫折,南阳政府军的铁拳挥过来了。
当时宛城军政一把手是有新朝四甄(甄丰、甄邯、甄寻、甄阜)之一称号的甄阜。甄家在新莽是除了王家外最强势的家族,其中甄丰官至大司空,甄邯拜大司马,后出任大汉太保,甄丰的儿子甄寻担任侍中、京兆大尹。
加上南阳郡太守甄阜,兄弟四人把持了从朝廷到地方最核心的几个要害部门,忠诚度是绝对靠得住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义军,甄丰利用大雾,突袭联军,骄纵的义军惨败于宛城。
这一战,刘氏宗族损失惨重,数十个同宗兄弟战死包括亲兄弟老二刘仲和妹妹刘元。
不同于铁石心肠的老祖刘邦,面对追兵,刘秀还曾想搭救刘元母女,刘元不从: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刘秀也只有一匹马,马上还有一个妹妹刘伯姬,怎么救?到时候一个都逃不掉!
为啥起义初期有实力的地方豪族都不愿下场,往往起事的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就是因为风险实在太大!
刘演收集散卒后,南撤棘阳。
甄阜的这次阻击战打出了新莽军的士气,即便豪族、流民联手又如何。当地还在动摇的部分豪族也认清了形势,不再骑墙,强烈表态支持新莽。
甄阜决定乘胜追击,将南阳的绿林军彻底扼杀。他集合十万大军南下,渡河后,又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为表破釜沉舟的决心,甄下令拆掉架在淳水上的桥梁。
有进无退!
新莽军信心满满的同时,绿林好汉开始怀疑人生了。
新市、平林兵做出一个结论:之前能打败官军,是因为占据绿林山的地利,现在看来正面对决,根本不是官军的对手啊。
怎么办?
逃呗,大不了再回山上打游击(新市、平林两军既败,畏官军且势弱,欲南逃。)
新市和平林人心不稳,刘演都看在眼里,但是他没得选择,老家就在南阳,一旦逃跑,就真的变成流民了。
就在人心纷乱时,绿林中的另一路下江兵“凑巧”赶了过来。
王常、成丹、张昂原先是去江陵的,半路听说老伙计在南阳北部打的十分亮眼,加上被另一个狠人暴揍(后面会介绍),那还去什么江陵,赶快北上分肉吃。
等王常等人赶到,心里不禁怒骂,这TM简直就是千里送人头啊。

下江兵操蛋的同时,刘縯却看到了希望。
新市、平林兵的士气被打爆了,找他们是没戏,下江兵建制完整,还有一战之力。
刘演和刘秀、李通一起前往宜秋,开始忽悠下江兵大佬王常(遂往说下江兵首领王常、成丹、张昂。縯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昂推王常)
刘演的人格魅力的确强,王常被成功洗脑: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真主也!吾愿辅之成大业。
刘演很满意,縯许诺共分功业,常遂归汉。
事情本来谈妥了,结果王常回去和另外两位大佬成丹、张昂商议时,却遭到二人的极力反对: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
王常三人成名极早,手里的军队也多于刘演,成丹、张昂自然不甘于做刘演的小弟。
王常随后给两位好友分析:
成帝、哀帝因为没有后嗣,所以王莽得以趁机篡位。然而王莽虽得了天下,政令苛刻残酷,从而失去百姓之心(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
老百姓们歌咏思念汉朝,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才使得我们这些人能够趁着这个时机起兵。百姓所怨恨的对象,就是上天要抛弃的;百姓所思念的对象,就是上天要扶持的。要干一番大事业,一定要向下顺应百姓的心意,向上契合上天的旨意,这样功业才能够成就(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如果依仗强力勇敢,恣肆于情欲,虽得了天下,必定还要失掉。以秦皇、项羽之势,还至于倾覆夷灭,何况今天是平民相聚于草泽之中呢?这样下去,无异于自取灭亡(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
这段话,赤眉军要是听到了,后来的下场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后,王常给出结论: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
南阳刘演必成大事,他们现在主动来找我们,这是我们的幸运啊!
成丹、张昂不知是听懂了还是没有,但对王常,二人素来尊敬,于是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
很多时候,一支义军能不能最后平稳着陆,和队伍中有没有一位威望高、眼光远的领袖有很大的关系。
王常最终将手里的平林兵交给了刘演,他的这次押宝最终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东汉开国后,刘秀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王常虽然没有挤进第一批云台二十八将之列(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脩、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但在第二次评选中,凭借忠诚、善战,还是成功登上了末班车,成为云台三十二将之一(新增者为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下江兵力挺刘演反过来又影响新市、平林二军,三股力量最终达成了一致(下江兵从之,新市、平林亦动摇,三军遂合)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打?
甄阜的实力,众人已经见识过了,硬碰硬肯定不行。刘縯的策略是,打掉新莽军的辎重营。
縯分兵六部夜袭官军后勤,获辎重。

得手后,刘演即刻率军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同时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其副将梁丘赐军(晨,縯兄弟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东南攻梁丘赐)
得知后勤被断,新莽军军心已经不稳,在刘演的猛烈攻势下,梁丘赐部阵脚先乱,军阵被冲垮。
眼看大势已去,甄阜部也纷纷缴械投降(梁丘赐溃,甄阜军亦降)
逃跑的新莽军更惨,至黄淳水边才想起桥早就让领导给拆了,毫无斗志的新莽军并没未如甄阜所想的那样,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官军赴水死者近二万、阜、赐皆死。
背水一战不是不能赢,得看统帅是谁,项羽、韩信那可是千年才出一个的顶级名将,稳扎稳打不好嘛?
此战不仅消灭了南阳新莽主力,绿林军还缴获了大量战备物资,从上至下开始鸟枪换炮,战力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从军事上来说,联军终于有了一个核心:刘演(绿林军识縯兄弟之才,威名大振)
携大胜之威,刘演重新挥师北进,在淯阳城下,联军遇到了最后的抵抗,老熟人:严尤。
作为忠于王莽且知兵的少数几位将领之一,严尤之前有过不少亮眼额表现:
1、劝王莽不要等数十万大军集合完毕才发动对匈奴的进攻,由他领精兵发动闪电战,突击匈奴(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
2、高句丽反叛后,又是严尤设计,斩杀了高句丽侯驺。
3、当王莽还在与匈奴纠缠(详见这篇:王莽为何会同时得罪匈奴、高句丽和西南夷?他唯一的外交亮点又是什么?)严尤力谏,将匈奴之事放一边,当务之急是平息“山东盗贼”。
王莽如果悉数采纳,新莽政权也许不会垮的那么快。
然而严尤的忠言逆耳,让王莽对他很反感,免其官爵,以董忠取代他为大司马。
直到天下纷乱,各地起义不断,王莽无奈才重新启用严尤,派其和陈茂去平定荆州的下江兵。
出兵前严尤曾抱怨: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
严尤得这句话也指出了新莽军战力不强的一个原因,将军缺乏实权(无兵符),行动经常受制于频繁的请示(必先请而后动),和后来的大宋是否有相似之处?
没办法, 靠篡位上台的都会有这样的顾虑,谁知道兵权给了别人,就不会效仿自己呢?
好在严尤能力的确不俗,素称能臣的他至荆州后募兵数万,屡挫下江兵。
因为对新莽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的较少,做一个推测,当时的战局可能是这样的:
下江兵在荆州被严尤重挫,听闻新林兵在南阳北部打的有声有色,由此挥师北上。严尤率部尾随,只可惜运气不佳,赶到战场时,甄阜军已经被刘演全歼。严尤无奈,只能进淯阳阻击联军。
明明可以打出南北夹击,被甄阜的浪战给搞没了。

刘縯素闻严尤善战之名,他反过来拿起了甄阜的计策: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
以必死之决心,必胜之勇气,督率全军冲击,最终大破严尤军,斩首三千,刘縯随后自称“柱天大将军”,威震荆襄。
王莽听闻南阳惨败,震怒的他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购刘縯头,赐金十万斤,邑万户,上公之位。
要不是刘縯后来被自己人干掉,他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不见得比刘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