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为何会同时得罪匈奴、高句丽和西南夷?

高旭评历史 2025-02-19 05:43:49

这篇找资料、制图花费大量时间,搞了整整一周,但还是有些意义,网上对王莽拓边的介绍很简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抄袭、复制图的朋友请注明图示出处,谢谢!

乌珠留若鞮单于死后,按照匈奴传统的兄终弟及制度,应当轮到乌珠留若鞮单于的弟弟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六子咸来继位。

但是咸的“”政治成分”不过硬,在匈奴内部存在很大的争议。

当初王莽为了一劳永逸解决匈奴,在集结六路大军的同时,遣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万余骑兵,携带大量财宝,前往云中一带,招诱呼韩邪单于的子孙。

咸一度接受汉朝封号(使译出塞诱呼右犁汗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赐安车鼓车各一,黄金千手,杂缯千匹,戏戟十;拜助为顺单于,赐黄金五百斤;传送助、登长安),乌珠留若鞮单于得知后大怒,将其贬为贱官粟置支侯。

要接任单于,必须先当上左贤王,这也是匈奴默认的权力规则。贬为粟置支侯后,理论上咸已经失去了继任单于的合法性。

关键时刻,右骨都侯须卜当力排众议,强烈支持咸上位。

原因两点:

1、右骨都侯须卜是王昭君女儿伊墨居次云(后面简称云)的丈夫,深受汉化影响的他,一直希望与汉人重新结好,停止兵戈(云常欲与中国和亲)

2、右骨都侯须卜与咸交情深厚(又素与咸厚善)

那么找谁和王莽疏通呢?

在云的指点下,右骨都侯须卜派人到西河郡,请求见和亲侯王歙(王昭君哥哥的儿子)

王歙赶紧上报长安,王莽已经被国内事务搞得一头乱麻。各项措施颁布后,天下几乎炸开了锅,小规模的叛乱遍地都是。

王莽也想早点结束匈奴战事,既然匈奴人主动来请和,给足了面子。王莽顺驴下坡,让王歙出使匈奴,祝贺咸当选单于。同时还带了大量的赏赐包括黄金、丝绸等硬通货(王莽对自己的货币政策还是心里有数的,否则干嘛不送点贝壳啥的?)

朝廷给了台阶,咸(后面统一为乌累若鞮单于)也投桃报李,将西域都护府来投的几个大汉奸陈良等人全部收捕,送交汉使。

陈良等押到长安后,王莽下了重手: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

汉奸不好做啊,名声臭,还容易被人卖了!

随后王莽下令撤回各路军队(要回去镇压各地的流民、豪族叛乱了),在北境只设置游击都尉(罢诸将率屯兵,但置游击都尉)

眼看新匈关系就要恢复正常化,但是王莽隐瞒了一件事。

乌累若鞮单于的儿子角当初选择和父亲背道而驰,多次领兵侵扰边塞,作为报复,王莽将乌累若鞮单于留在长安的另一儿子登给杀了(皆曰孝单于咸子角数为寇。两将以闻。四年,莽会诸蛮夷,斩咸子登于长安市)

乌累若鞮单于得知后,心生怨恨,再度发兵入侵汉地,边境重燃战火。

王莽派使者前去责问,乌累若鞮单于推脱:这是乌桓与匈奴中那些不守法度的人干的,就如同你们中原也有盗贼一样!我现在刚刚即位,威望和信誉不高,但已经在尽力制止了。

不愧在长安混过,皮球踢得真好。

王莽很无奈,于天凤二年,再遣王歙出使,给单于带了更多的金银珍宝,还将登的灵柩送回(天凤二年五月,莽复遣歙与五威将王咸率伏黯、丁业等六人,使送右厨唯姑夕王,因奉归前所斩侍子登及诸贵人从者丧,皆载以常车。至塞下,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等至塞迎。咸等至,多遗单于金珍)

钱是收了,单于表面上遵守与汉朝交往的旧例,背地依然纵兵劫掠(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

一直以上国自居的王莽何尝被人如此戏耍,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再次招募天下丁男、死罪囚、奴隶征伐匈奴。

王莽算盘打得很妙。

来看看这次征集的都是什么人:罪犯、奴隶,和上次的正规军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这样的军队有多少战力?

他的真实想法极有可能是将这些暴动概率极大的人统统送往边境,和匈奴互拼消耗。

其心可诛。

罪囚们自然也不傻,一到边境就对自己同胞下手,五原郡、代郡两郡的边军和百姓无法容忍,顿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边军手握武器,战力强悍,一时取代匈奴成为王莽的心腹大患。捕盗使臣孔仁花了近一年时才将起义军绞杀(孔仁算是新莽政权少数几个对王莽忠心耿耿的将领,在青州败于赤眉军后,孔仁不忍士卒平白送命,下令投降后,他自己选择了自杀)

还没打匈奴呢,自己先乱了,按说接连犯错的他应该吸取教训,学会如何与匈奴相处(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得不偿失啊)

这不,机会很快又送到他面前。

天凤五年,乌累若鞮单于去世,弟弟左贤王舆继位(后面统称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

细心的朋友发现没有,呼韩邪单于之后几个单于的名字里都带有两个字:若鞮。

若鞮在匈奴语里就是孝的意思。至少从单于的称号来看,匈奴并没有真正与新朝开战的意思。

呼都而尸单于舆继位后,马上遣大且渠奢醯椟王(云的侄子)到长安进贡。

新匈和好,就在眼前,王莽只要轻轻点头即可。

只可惜对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王莽已经彻底失去信任,乌珠留若鞮单于(五子:囊知牙斯),乌累若鞮单于(六子:咸)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他决定洗牌,重新换人。

老熟人王歙再度出使,在边境召来云和他的丈夫右骨都侯须卜当,试图胁迫他们反抗单于。

云虽然是王昭君的女儿,但早已匈奴化的她只想重新缔结新匈之好,根本无意挑起匈奴内战。一番乱斗后,云的小儿子从新莽军手下逃脱,回到匈奴,右骨都侯须卜当则被押送回长安。

王莽自顾自地封他为须卜单于,打算出动大军辅助他在匈奴即位。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大怒,本打算与新朝和好,王莽不领情就算了,竟然打算颠覆他的单于大位。

孰可忍孰不可忍!

匈奴再度侵入边境,可怜边境的百姓!

1、王莽第一波北伐时,被数十万大军祸害,之后又遭来匈奴的报复。

2、王莽因误杀乌累若鞮单于之子登,导致匈奴再度侵扰边境。王莽试图消耗国内的罪囚、奴隶,把这些人都打发去了北方。结果罪囚反而肆意骚扰自己的同胞,导致五原、代郡边军造反,汉人的内战足足打了一年。

3、现在新上来的单于又要发兵攻打边境,你让这些百姓还怎么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事人王莽根本没当回事,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右骨都侯须卜当被活活气死后,王莽又把自己的庶女陆逮任嫁给须卜当的儿子后安公奢为妻,打算出兵扶立他为单于。

王莽这是准备一条路走到底了,我说换人就是要换人。

最终是更始军结束了这场闹军,地皇四年(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所杀。

更始二年,朝廷重新遣中郎将归德侯刘飒、大司马护军陈遵出使匈奴,授予单于汉朝旧制的玺绶,以及王侯以下官员的印绶。

多么幽默、可笑!

一切又回到十几年前的局面,代价则是北方百姓的流离失所,还有越发骄纵的匈奴。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已经不满足于中原政权的附属关系,他对陈遵、刘飒说:匈奴原本与汉朝是兄弟,匈奴内乱时,孝宣皇帝辅助拥立呼韩邪单于,所以呼韩邪单于称臣以尊崇汉朝。如今汉朝大乱,被王莽篡夺政权,匈奴也出兵攻打王莽,使汉朝边境空虚,让天下百姓骚动不安,思念汉朝,王莽最终失败而汉朝得以复兴,这也是我们匈奴的功劳,汉朝应当重新尊崇我。

陈遵据理力争,单于始终坚持这种说法,次年,陈遵等无奈返回。恰逢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政权败亡,这个烂摊子最终又丢到光武面前,至于光武如何处理与匈奴的关系,后续咱们会单写一篇。

与匈奴的战事仅是王莽大外交的一隅,为了展现新朝的国威,他将周遭的邻邦得罪个遍。

先看东北:

高句丽自武宣二帝以来一直是汉之属国,王莽给高句丽换印时,势弱的高句丽没做声,默默接受了。

但当王莽强征高句丽一同讨伐匈奴时,却遭到严词拒绝,反而出兵骚扰新朝边境。

辽西郡大尹田谭出击未果,被高句丽人所杀。之前劝谏王莽迅速进兵的严尤再次上奏: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余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余、秽貉复起,此大忧也。

严尤的奏章中提到的扶余是当时仅次于高句丽的东北第二强权,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位置大致在今中国吉林省。

史载:

(燕)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其国殷富;

方二千里,户八万。

严尤担心严惩高句丽会引起东北的巨大动荡,匈奴尚未平定,夫余如果和高句丽联手作乱,这是极大的忧患(匈奴未克,夫余、秽貉复起,此大忧也)

同时和边境多个异族开战,之前的汉武帝也没玩的那么大!

严尤的对策是让地方州郡去安抚高句丽等,王莽一如既往的拒绝,高句丽则正式反叛。

本着谁提建议谁解决的原则,王莽让严尤负责东北事务。严尤不辱使命,他设计引诱高句丽侯驺,将其斩杀。

首恶既除,你就选一个亲附新莽的人,同时好好安抚其余诸部。王莽偏不,非要再恶心高句丽一把,将其贬为下句丽,此举再度激化双方的矛盾,不断有高句丽人起兵反抗。

幽并、东北开战的同时,南方也陷入战火。

自汉武帝征服西南后,当地夷族从名义上都成为大汉的属国,这个模式本来运转的挺好,结果王莽“降王为侯”的政策再次打破了西南和平。

西南夷诸国中,有个叫“句町”的部落很强势,新莽的使者来交接印章时,句町王邯不服,祖上传下来的王位凭啥到我这就成侯了?(王莽篡位,改汉制,贬句町王为侯,王邯怨怒)

我只认汉朝的使者,请回吧!

牂柯大尹周钦效仿严尤的策略,设计诱杀了句町王邯(牂柯大尹周钦诈杀邯)

谁料又来个更狠的,句町王邯的弟弟承继续对抗新莽政权,反击攻杀了牂柯大尹周钦。王莽换上周歆担任牂柯大尹,也被承所杀(邯弟承攻杀钦,州郡击之,不能服)

既然牂柯的郡兵已经无法解决西南夷族,那就征发整个蜀地的的人马,王莽一声令下,安逸许久的巴蜀开始总动员,庸部牧史熊发巴蜀吏民及转兵谷卒徒十余万击句町。

云南那个地区作战是相当困难的, 还记得咱们之前写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篇嘛?

丞相由邛都等地出发,越过人烟稀少的山区,渡过泸水,经过青岭,进入益州郡,对孟获展开围歼。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1、一来泸水两岸山势陡峭,崎岖难行,蜀军经过处多是无人区;

2、二来当时已经进入夏季,在亚热带丛林里行军,士兵体力消耗极大。

3、更为可怕的是泸水一带还多瘴气,汉军的非战斗减员比例较大。

新莽军同样遇到了这些问题:平蛮将军冯茂击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

有对比,方才知道丞相平定南中有多不容易了。

初战失利后,王莽不认输,又派冯茂继续领军征讨,为此征调了更多的人力和物资。

蜀地的财富被搜刮一空:赋敛民财什取五,益州虚耗而不克。

横征暴敛下,益州的战争潜力几乎丧失殆尽,王莽继续从天水、陇西征调物资。

新莽军依然未能获胜,王莽走马换将,派益州牧廉丹领兵再战。

廉丹是赵国名将廉颇后人,是王莽手下有名的铁血将军。后来山东地区曾流传一句话: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可见屠夫之威名。

即便廉丹上阵,还是无法解决西南问题,战事依旧陷入僵局。

总之,东北、幽并、西域,西南夷,全都乱了。壮丁死伤、流民为盗、边郡人相食,数十年积累消耗殆净,全国的生产力遭受毁灭性打击。

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匈奴重启战端、西域脱离控制、西南、东北遍地烽火。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东汉帝国都没能搞定的羌人怎么那么安静?别说,这也是王莽对外唯一的亮点。

篡位之前,王莽曾派中郎将平宪等人,来到西海(今青海湖)地区,以金钱财物,利诱卑禾羌首领良愿献地内属。良愿等人慑于汉人武力,又贪图财币,于是率部落迁出鲜水海(今青海湖)、允谷(即大允谷,今共和县等地区)、盐池(今茶卡盐池)等地,将西海献给了汉朝。

拿钱买地,虽然听上去不怎么光荣,但性价比极高!

羌人西迁后,王莽奏请临朝的太后王政君,设立西海郡(理由比较搞笑,当时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就差西海,就可以组成“四海”了。说实话本想夸夸王莽的战略眼光,可这份奏折真的让人疑惑其真实动机?)

朝廷于元始四年冬正式设置西海郡,治龙夷(又名龙耆,在今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设修远、监羌、兴武、军虏、顺砾五县。

西海郡的设置,西可以连接河西四郡,南可以沟通陇右,同时将羌人压制在青海西部的荒凉地区,削弱其战争潜力。

如果朝廷能一直坚持下去,何来困扰东汉百年的羌乱!

良愿献土对羌人来说,实同于汉人割让燕云之地,他们真的会接受嘛?

居摄元年(公元6年),西羌豪酋庞恬、傅幡就开始兴兵攻打西海郡,企图夺回河湟之地。

西海太守程永弃城逃走,羌人重新占领河湟地。次年,王莽遣护羌校尉窦况等击破西羌,再次收复了西海郡。

只可惜后来天下大乱,新莽政权无力顾及边疆郡县,西羌豪族卑酋又趁机夺回了故土,西海郡也随之废弃。。。。。。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