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如何用现代的“汉奸”宝剑,去斩中行说为代表的古代汉奸?

幻宇新说 2023-04-27 17:08:44

“汉奸”这个词,真的深入去想,可能会越想越糊涂。

比如秦桧肯定是汉奸,为了与金媾和,害死、贬黜了岳飞等很多忠臣。可是呢,虽然世人都骂他是奸臣,但他显然是宋高宗的忠臣,也可说白手套,那么论起汉奸成色来,宋高宗肯定要胜过秦桧,正如戏谑所称的“臣构”。

问题就来了,既然赵构这个大宋皇帝是头号汉奸,那么岳飞算什么?他被冤死都没有反抗,是不是实质支持了臣构这个大汉奸?其他朝臣无论忠奸,岂不都有成为汉奸狗腿子的嫌疑?

又比如范文程与洪承畴、吴三桂,范文程到底算不算汉奸?如果算,他和洪、吴比起汉奸成色来,谁又“理所当然、不可不戒”的更足一点?

视野再拓开一点,汉朝之前,著名的伍子胥究竟算不算“楚奸”?张仪苏秦这些纵横家四处乱窜,就是不在自己的国家做官,反而常常和其“祖国”作对,是否也有类汉奸之嫌?

可见,汉奸的内涵与外延很难说清楚,尤其是评价“汉奸”这个称谓还没有实际出现的历史时代及其人物,更是容易无所适从、一团浆糊。

上《辞海》标准定义——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这个定义主要涉及了两个概念,即种族、国家,首先出身得是汉族或中华民族的族人,其次要出卖国家利益,一个限定条件则是帮助外国实际或潜在入侵中国。

这个定义,时间适用上的主要范围,无疑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近代史,这一历史阶段中国饱受侵略之苦,汉奸、卖国贼自然层出不穷,其中以李鸿章、汪精卫为典型代表。

所以这一段的汉奸认定,几乎没有多少疑问,相关人等耻辱柱上牢牢钉住,想下来没门。

但是,现在网络上大众常说的汉奸,在内涵与外延上显然有所超出、演变,毕竟那个限定条件即实际被入侵已是过去式。

常见的现象,无非是因为意见对立,便有直啻对方为汉奸之语,同类语言也有行走的50万、1450之类。这符合称谓因时代变迁而逐步演化的规律。

不妨先搞清楚“汉奸”这个称谓的历史源流。

汉奸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元朝记载,明末也有零星使用,但成规模出现,则主要在清朝康乾时期。

这一阶段的含义很明确,即汉人中的坏蛋、不法者,正如《辞海》所说的,原指汉族的败类。实际上他们多数是社会的中下层,类似侠客这种不服管教、常常犯禁的存在,尤其是在满清异族统治下,直接被说成败类、坏蛋,好像总有点荒诞感。

鸦片战争以后,汉奸的门槛逐步走高,渐渐与国家利益挂钩,含义已基本接近现代。中下层汉人显然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最多是当汉奸或洋鬼子的狗腿子,后者俗称伪军。

辛亥革命前二十年中,为了推翻满清,国父等人拓展出汉奸的另一层含义,即维护满清统治、协助满人为虎作伥、残害同胞的汉人,也谓之汉奸。这个定位,无疑和康乾时期完全反了过来。随着满清覆灭,这个含义自然随之消失。

搞笑的是,清末竟有指责满人为汉奸的现象。如老舍《茶馆》中的旗人常四爷,就曾被定为汉奸,诞生了“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的名言。虽是文学作品,应该不乏原型。

恭亲王与龚半伦的互怼传说也很经典,一个说对方是汉奸,一个说对方是国贼,其实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进入正题,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近代史以前,以中行说为代表的这类古人呢?

他们究竟是不是汉奸?怎么证明他们是?逻辑如何才能完全自洽?

先讲中行说吧,谁让他号称“汉奸鼻祖”呢。

就他个人的前半生而言,中行说应该是个值得同情的可怜人,若非生活艰难,恐怕他也不会切了去做太监,他在宫中混的也很不如意,明显是遭到了故意排挤、针对,不然“和亲陪嫁品”这个苦差事也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中行说是燕地人,他很清楚匈奴那边的苦寒生存环境,所以他不想去也情有可原。

因此,被强制前往匈奴的中行说,临行前发下毒誓:“必我行也,为汉患者!”

总结一下,这就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宫斗所引发的巨大祸患。

由此,中行说的下半生,就和大汉彻底干上了!

应当承认,中行说的确具有一定的才能,他对汉廷以及华夏文化也相当了解,口才更是厉害,与汉使的多次辩论屡占上风。

但他最让人诟病的,也是真正背叛汉人的,无疑是他挑拨匈奴和大汉开战、入侵汉地,鉴于他知彼知己,自然会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从而给汉廷制造更多麻烦,上演更多、更大的灾难。

对比《辞海》汉奸的定义,中行说是汉人无疑,也主动投靠了匈奴,他比“甘心受其驱使”还过分,因为他是主动为之,故意引诱、怂恿匈奴入侵大汉,他不是出卖大汉国家利益,他是直接背叛、妄图消灭大汉。

总之,妥妥的汉奸标杆!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在当时的历史时代,并没有类似现代的国家概念,包括汉族这个概念都远没有形成。我们用现代的观念去强行套在他的头上,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也很难逻辑自洽、理直气壮。

稍微拓开视野,当时的匈奴,在汉人眼里的确是外族,“华夷之防”也是历史传统,但是在实际历史场景中,汉人和匈奴人并不是彻底对立、永不合作。

仅论汉初,韩王信应该是第一个与匈奴合作的,他干的事其实比中行说还过分,他是投降、联合匈奴冒顿单于,一起来打汉朝。

之后陈豨、王黄、曼丘臣等人,甚至包括燕王卢绾,都是如此。后者和刘邦可是发小的亲密关系,也不耽误他和匈奴眉来眼去。

七国之乱的时候,赵王刘遂也积极和匈奴联系,请求派兵参战。

就此来看,所谓匈奴,实质和战国时代的楚国、越国一样,都是华夏族之外独立的种族与国家,甚至连汉朝内部的诸侯国,也都相互独立。区别只在于,它们认不认周天子或汉皇帝。

匈奴肯定是不认汉皇帝的,而汉朝内部的诸侯国,无论认不认皇帝,都不耽误他们和匈奴的联系与合作。尤其是不认皇帝的时候,匈奴更是好帮手。

这说明,在汉初历史中,所谓种族矛盾,多数是置于国家矛盾之下的。

而士阶层及百姓阶层,他们当然都有出身地与出身国,但“国家”概念并不强烈,正如“君不正,臣投外国”等名言所昭示的,士子、百姓拥有选择国别、自由流动的权利,甚至他们就没专属国概念,只要物质条件能够支撑,他们想去哪去哪,哪里能混出头就在哪个国家任职。

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历史现象,张仪苏秦、范雎蔡泽,以及鲁仲连这种人,经常四处乱窜,包括他们对自己的出生国下手,都没有任何道德障碍,社会舆论更没有相关压力。

明白了上述这些历史大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尴尬的悖论:虽然中行说是汉人,但他有权利选择匈奴这个国家,他为之服务顺理成章,再加上,他是被汉国事实抛弃的,对一个被抛弃的人再冠以“汉奸”称号,是不是有些站不住脚?

如果中行说是汉奸,那么,同类型的还有韩王信、陈豨、卢绾、赵王刘遂等人,他们不得也是汉奸么?

是不是有些糊涂了?

可是,我们明明有一种直觉判断,就中行说干的那些龌龊事,他明明就是汉奸嘛!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里的逻辑盲点何在?

真正的答案与研判标准,其实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早就明确指出了——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梁公启超提炼部分精髓,创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世豪言。

但顾炎武的本意还有前半段,即:“国家兴亡,匹夫无责”。

顾炎武的意思很明确,国家和天下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国家”所谓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国君、皇帝轮流做,只是名号不同而已,保护“国家”的职责,也只需国君及其官僚系统来承担,老百姓不用掺和,更没有必然责任。

但是,“天下”的事,比如仁义之道不得执行、人人相残等文明沦丧的情况,这是所有老百姓的共同职责,所有人必须起来承担责任,共同建立、维持仁义之道等。

用现代的话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天下”其实就是文明的传承、社会公共秩序的搭建这些大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当然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尽一份力,即义务。

“天下”的重要性无疑是位于“国家”之上的,尤其是,当“天下”有众多“国家”的时候,老百姓有义务“保天下”,然后有权利选择是否“保其国”,所谓社会秩序其实是国际秩序,既有文明更不能只限于哪一家,和谐共存、百花齐放才是理想。

中国史也好,世界史也罢,都可以看作是种族融合史,单个或几个种族构成的是“国家”,所有“国家”构成“天下”。

明确了上述历史运行的精髓,再来审视中行说这些历史人物,就能彻底明白他们为什么是或者不是“汉奸”了。

首先,在汉初时代的“世界视野”中,天下是由汉、匈奴、月氏、朝鲜等国家构成,汉国内部又包括各种异姓、同姓诸侯王国,具体到种族上,大致有汉族、匈奴族、月氏族等。

所以,汉国平定异姓、同姓诸侯王,包括匈奴参与其中,这不过是汉国内部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汉人老百姓除非被迫,没必要参与其中,更对战争结果没有丝毫职责,你们爱怎么打怎么打,无非是国君、皇帝没了或者换个人而已。

但是,一旦涉及到种族融合,双方老百姓就都有了职责与义务,因为这起码涉及到个人的生命安危,更大的则是各自种族的生存与文明传承。

种族融合的方式,无非就两种,即武力征服与和平交流,考虑到和平交流相对罕见,历史的主流无疑是武力征服,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明确一个有关“天下”的、道义上的关键评判标准:先征服者不义!

即:谁先去打别的种族,挑起了战争,谁就是坏蛋、万恶之源,理应遭受全天下人的谴责,包括其内部统治阶层之下的老百姓。

而参与、协助该种族的异族人士,无论他身在何方、国籍谁属,都是其所属种族的“X奸”!

具体到汉初,自汉国建立以后,匈奴一直是战争的发起方,在汉武帝之前,汉国甚至没有主动出击过匈奴,所以匈奴“不义”的地位毋庸置疑。

而中行说作为一个汉人,原本该首先承担他的“天下”义务,阻止匈奴的不义行为,但他反其道而行之,居然故意怂恿匈奴继续发起战争,那他就是毫无疑问的“汉奸”!

中行说拒绝匈奴和汉族文明的相互交融,实质是更可恶的行为,这大大延缓甚至杜绝了两大种族和平融合的进度与可能性,这是对“天下”秩序的真正伤害。

如果按照上述研判标准,相信我们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1、韩王信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他投降冒顿单于,实际引爆了汉匈大战。

2、陈豨、卢绾、赵王刘遂等人算不上汉奸,他们与匈奴最多是有所合作,但并未真正引入匈奴大军,更未对其有所帮助。

3、中行说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汉奸,甚至是汉奸的最典型代表。

4、伍子胥算不上“楚奸”,吴楚间的矛盾早就纠葛不清,但最早是楚国发起战争的可能性更大,而伍子胥,主要是和楚王之间的家族矛盾。

5、李陵比较有争议,他投降不是问题,问题是后续有没有大力协助匈奴,如果有则是汉奸。

6、儿皇帝石敬瑭、刘豫、张邦昌这类自然是汉奸,包括汪精卫。

7、宋高宗赵构、秦桧不用说,而岳飞是毫无疑问的民族英雄,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才是“天下”之真义,尤其不可因后世种族融合而改变。

8、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的汉奸成色差异,取决于他们对满清的贡献程度,见仁见智吧。

9、李鸿章汉奸表现在勾结洋鬼子镇压太平天国、签订一系列协议出卖国家利益,当然,后者更多是替慈禧背锅,而慈禧,实质也算得上汉奸吧。

10、那个姓余的,板上钉钉,堪称现代版的中行说、范文程。

1 阅读:73
评论列表
  • 2023-04-27 19:12

    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只能依附帝国主义。按照对“汉奸”的定义,恐怕连常凯申都没跑了。[笑着哭]

  • 2023-04-29 06:29

    按现在的定论 加入外国国籍的叫归化再怎么反华也是正确的 没加入外国国籍的叫汉奸那是要千刀万剐的

  • 2023-04-27 23:15

    小编先去搞明白民族和种族的区别吧!民族是文化认同,种族是血统区分! 汉族全称是汉民族,不是汉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