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闵公元年,崩溃的鲁国与晋国的崛起!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3-15 13:39:27

一、概述:

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元年,《春秋》用40个汉字,记录了5件事,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逾期长达5个月的鲁庄公葬礼。上一年,鲁庄公死亡,引发了鲁国内部的巨大混乱!鲁庄公的庶长子姬般被杀,接班不成。公子庆父倒是想接班,但被公子友搅黄。为了平息各派纷争,齐国只好安排鲁庄公不到8岁的幼子姬启,齐桓公的外甥接班。这就是鲁闵公。

这一年鲁国内部的混乱是非常严重的!如同无政府状态。这导致鲁庄公的葬礼被拖了下来!按照周礼规定,鲁庄公的葬礼应该最迟在这一年的元月举办,即葬期不会超过5个月。但是没办法,元月份的时候,鲁闵公才刚即位。也只有等到鲁闵公即位,大局稳定,才适合安葬已故国君。

这年初,鲁国之外发生的最严重的历史事件就是狄族大举入侵邢国的事件。但是,齐桓公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决策环境。因为,眼前鲁国的事就非常紧急!只有鲁国稳定了,齐桓公才能从容出兵救邢。但也显然,8岁的鲁闵公是指望不上的,故而齐国只能单独出兵救邢。

也只有齐桓公救邢归来,鲁庄公的葬礼方能顺利举行,而只有举行完已故国君的葬礼,鲁闵公才能成为正式的鲁国国君!除此之外,作为内乱之后的鲁国,新的国君只有通过参加国际会议,才会被国际上普遍承认。也正因为如此,齐桓公才安排了8月的齐、鲁落姑会盟!

当然,在落姑会盟上,鲁闵公,或者说站在鲁闵公身后的人,向齐桓公提出了让已经逃难入陈的公子友回国的请示。当然,齐桓公同意了!所以公子友也就回国了。但是,这也让鲁国势不两立的诡异气氛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

鲁国如此内斗下去,问题很严重,怎么办?这件事,齐桓公一来作为霸主,二来作为甥舅之国,不但为难,也很焦虑,因此派出了宗室贵胄仲孙湫前往鲁国慰问、调解,当然也少不了调查研究。

《左传》用485个汉字,记录了6件事。其中除了对上述《春秋》所记录的5件事进行解释外,还增加了一条来自晋国的消息。晋国的这条消息显示,晋国已经真正崛起了!因为晋国拥有了两个军,相当于有600辆战车,这个规模的军队当然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

不仅如此,通过《左传》的记述,可以知道,汾河流域的国家如耿、霍,以及黄河北岸的魏国这三个姬姓国家都已经纳入到了晋国名下。尤其通过晋献公封赏赵夙、毕万的记载可知,晋献公对人才那是真大方!这赢得了天下落魄贵族们的向往之心!可见晋国的崛起是不无道理的。

二、新增人物:

1、齐仲孙:齐国公室成员,即《左传》中的仲孙湫。湫是名,仲孙是字。字也就是昵称,古人敬称。

2、赵夙:赵氏,嬴姓,名夙,晋献公的御戎(驾车人),为周穆王御戎造父的子孙,与秦同脉,是赵国仕晋的始祖。

3、毕万:毕氏,姬姓,名万,晋献公戎车的车右(护卫),毕国之祖毕公高的子孙。

4、辛廖:辛氏,名廖。

5、卜偃:一为郭偃,晋国大夫,改革家。

6、吴大伯:据传说,为了能让父亲古公亶父安心把周氏部落的继承权交给小儿子季历和他的孙子姬昌(周文王),长子太伯与老二仲雍离开周原,去了南方,并建立了吴国。

7、季子:即公子友,也叫季友,成季。

三、地理位置:

1、落姑:齐地,具体位置不详。

2、耿:姬姓国家,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城区东南10公里的山王村,位于汾河流域,晋国都城之西60公里处。

3、霍:姬姓国家,在今山西霍州市白龙镇陈村,汾水流域,晋国都城之北120公里处。

4、魏:姬姓国家,在今山西芮城附近,位于黄河北岸,距离晋国国都100公里。

四、文字百科

1、简书:紧急军情,求救书信。

2、携贰:怀有二心之人。

3、《屯》(zhūn)卦:(䷂)上坎下震。

4、《比》卦:(䷇)上坎下坤。

五、述评

兄弟之好何如利益之盟?!

《左传》鲁闵公元年的文字读罢,让笔者感觉到,在鲁国垂死挣扎的当下,插入来自晋国崛起的故事,乃是作者精心的设计。因为你看,关于晋国的这段故事,不论是晋作二军,还是灭耿、灭霍、灭魏这样的军国大事,乃至于毕万算命的前前后后,其实都不可能是发生在这一年之中,更不可能就发生在鲁闵公元年!这也就是说,作者之所以会在这里插入晋国取得的成就,就在于反衬鲁国的衰微与艰难!

那么,这样的对比,是要比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聚焦的历史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给作者列一列。比如以下三问:

其一,为什么顾念兄弟之情的鲁隐公会失败,而不顾兄弟之情的曲沃庄伯会成功?

其二,为什么深情依靠兄弟关系的鲁庄公兄弟反而会自相残杀,导致鲁国一蹶不振?而尽杀群公子的晋献公反而会做大做强?

其三,为什么至今犹奉周礼的鲁国会国运衰败?而礼崩乐坏集大成的晋国反而会崛起?

当然,还可以列出晋国有别于鲁国的问题,但就这三点,已经十分耐人寻味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定是历代读书人不断设问自己的问题。笔者试着解读如下:

(一)兄弟之情的狭隘性。所谓兄弟之情的狭隘性就在于,兄弟之情这样的分封模式,以及基于血缘的近亲资源垄断,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小圈子。刚开始的时候,在这个小圈子中选人用人,为的是可靠,为的是同仇敌忾。但久而久之,缺乏新鲜血液的进入,就成了严重的问题!比如统治者中的人才越来越缺乏,处理问题越来越自私,对外竞争越来越无能。这样的统治阶级,就是曹刿眼中的“肉食者”,不但很愚蠢,也很可怜!

(二)兄弟之情的矛盾性。兄弟之情是血缘关系,但本质上还是两个分属不同个人利益的自然人,因此两个不同人之间的所有矛盾,都会体现在兄弟之间。除了这个普遍性的原因,兄弟之间还存在着更加危险的竞争性矛盾,这就是争夺统治权力的矛盾。这个矛盾,在血缘决定一切的年代,共同的血缘关系,反而成了共同利益的最大竞争者!相比于那些与国君无血缘关系的人,兄弟才是最危险的敌人。这就是晋献公尽杀群公子的基本逻辑。

(三)周礼模式成功的前提。周礼模式的成功在于周王室推翻殷商王朝后产生的覆盖天下的超级王权。这个王权拥有绝对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才能在这个力量下推行周礼的治理理念。一旦诸侯国家胆敢违反周礼到了周王室无法容忍的状态,则王室的军事力量会对治下的诸侯国家重新格式化。这些例子很多。但是,当周王室衰微之后,天下诸侯就形成了自由国家,诸侯的个人意志就会上升乃至膨胀。如此之下,礼崩乐坏的趋势是必然的。只有那些主动摆脱周礼束缚的国家,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四)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诸侯国家竞相成为自由国家的同时,竞争与兼并也让大量的诸侯国家随之消失,这就带来了大量的平民阶层进入到国际市场。而人才的国际化,为不同国家形成不同的发展形态提供了百花齐放的历史背景。比如管仲来自管国,毕万来自毕国,等等。这个历史背景为晋献公敢于诛杀群公子铺平了难得的人力资源平台。

(五)鲁国的不幸。相比于晋国,鲁国除了上述原因,还在于鲁国遇上了齐国,遇上了千载难逢的齐桓公和管仲。由于齐国的强大,鲁国事实上成为了齐国的垫脚石!

(六)分蛋糕与做大蛋糕的不同机制。西周的分封模式,相当于是要不断地分蛋糕,在做大蛋糕的环境相对宽松的早期,这个模式还能维持。但是随着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这个模式最终会难以为继。鲁国的情况就在于,做大蛋糕的机遇已经丧失,而分蛋糕的要求依旧存在,这一趋势必然导致内部矛盾的无法调和,故其崩溃也是必然。而晋献公的模式在于先找人做大蛋糕,然后给这些人分蛋糕。而分蛋糕的人都是有功劳的,不是那些仅靠血缘关系就混吃海喝的公子哥们。因此,晋献公是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给捋顺了。在这样的机制下,就有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有利条件,晋国能不强大吗?!

0 阅读:0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