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庆父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3-15 13:39:26

鲁闵公遇上仲庆父

鲁闵公二年,鲁国的宫廷斗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年,不到十岁,当国君不到两年的鲁闵公又被弑杀。加上已经被杀的鲁庄公长子姬般,鲁庄公之弟公子牙,这已经是第三条人命了。尽管鲁国的连环谋杀案接二连三,但这还不是结束,还没有进入高潮!因为紧接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弟弟,权臣仲庆父也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除了仲庆父,死于这场鲁国之难的,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鲁庄公的夫人,即那位来自齐国的公主——哀姜。哀姜之死,才是这场鲁国宫廷斗争的新高潮。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公子牙眼中的贤者,他的哥哥仲庆父,妥妥的鲁国权臣,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鲁国太宰仲庆父,怎么会在这场宫廷斗争中,把一手好牌越打越烂,最后竟然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从可知的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到,仲庆父原本是拥有一副好牌的,这至少有以下证据:

其一,仲庆父在鲁国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他不但是文姜的儿子,也是排行老二的鲁桓公之子。在鲁庄公死后,仲庆父的地位就如当年鲁惠公死后鲁隐公所拥有的地位。这个地位,不但能掌握鲁国军政大权,还具有争夺国君的资格。因为在鲁庄公的弟弟公子牙看来,仲庆父如果接班,也是顺理成章的。

其二,仲庆父不但和公子牙关系良好,也和哀姜关系不一般。如果按照齐国人处理宣姜(齐国公主,卫宣公夫人)的模式,直接把年轻的哀姜烝于仲庆父,并为仲庆父或者仲庆父的后代出任鲁国国君扫清障碍,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三,公子友在鲁庄公的指使下谋杀公子牙,这对于仲庆父而言,就是白送的加分项。如果仲庆父处理得当,以杀弟罪名杀掉公子友,并威胁鲁庄公把继承权交出来,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其四,鲁庄公执政期间,不但让鲁国内部十分分裂,更是民怨沸腾。因此明显可以看出,在鲁国贵族中,鲁庄公一系的支持率并不高,甚至反对者居多。比如,鲁庄公长子姬般之所以实现不了顺利接班,甚至在仲庆父把姬般杀掉后,也没有在鲁国激起十分严重的反响。这种现象,可能反映的是仲庆父一派在鲁国更有人缘,甚至拥护者不少。

其五,仲庆父在鲁国的影响力很大,尤其能操纵并指挥基层平民。比如,从圉人荦到卜齮(yǐ),前者杀了姬般,后者杀了鲁闵公,犯的可都是弑君之罪。这样的人,一定明白,事后自己不但会被杀掉,也一定会连累家人。但是你看,仲庆父就能指挥得动!尽管《左传》提供了这二人敢于弑君的理由,但其实很勉强!比如,圉人荦仅仅因为挨过姬般的一顿鞭子,就能冒险去弑君,这多少是有些犯不上的。而卜齮能去弑君的理由则更奇葩!仅仅是因为鲁闵公的师傅夺了他家的田但鲁闵公没有禁止,他就能冒险弑君。可问题是,鲁闵公才是个孩子,管得着师傅家的事吗?

其六,仲庆父还控制着曲阜的城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鲁庄公的长子姬般要自立为君,也是无法在曲阜城内立足的。而姬般被杀后,公子友也是跑到了陈国躲起来。这都说明,仲庆父在曲阜城内力量雄厚,占着地利。后世一般认为,仲庆父当时的官职应该就是太宰。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鲁国,仲庆父拥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是,仲庆父和历史上所有的封建统治者一样,其所拥有的强大,恰恰是他走向失败,走向没落的开始。然而,仲庆父同样也和所有的历史失败者一样,他的失败就在于他对权力的错误理解!按照孔夫子的说法,仲庆父对于权力的理解中,多的是自私,而缺的就是“仁义”二字!

为什么会这么说?让我们试着用鲁国的历史和现实来分析一下:

第一,不论是从鲁国的历史来看,还是从春秋其他国家的历史来看,在那个春秋乱世中,他所谋求的国君位置,如果得之不正,就是“不义”,而不义所得必将充满风险。比如鲁隐公,虽然勉强得到了这个位置,但也付出了生命。而鲁桓公,他的父亲,杀了鲁隐公的人,最后也死于非命,死在了齐国。即使如鲁庄公,在这个位置上是何等的辛苦,何等的委屈。其他的,比如卫国的卫州吁,齐国的公孙无知,陈国的陈佗,宋国的华督等等,都最终死于非命。仲庆父不明白,一旦成为权力的奴隶,则必然为权力所埋葬。

第二,仲庆父所依靠的,或者说仲庆父所凭恃的,一是手中的权力,二是他与哀姜的暧昧关系。在他看来,依靠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加上哀姜以及哀姜身后的齐国,他就可以在鲁国为所欲为。然而,这两条,其实都不可靠!因为,他所凭恃的鲁国的权力,以及哀姜身后的齐国支持,其实归结起来,都不是自己本身的力量。因为,在这个力量背后,即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鲁国全部的依靠就是齐国的支撑。仲庆父没有认识到,在当鲁闵公成为鲁国国君之后,他的所谓依靠其实都不存在了!何况作为仲庆父本人,就其历史态度来看,相比于鲁庄公,他甚至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对齐国霸权心存挑战的鲁国大臣。比如在鲁庄公八年,恰恰是仲庆父建议鲁庄公要与齐国死磕一下。这样的人,不会被齐国接受也是理所当然。

第三,被权力冲昏头脑,并采取以暴易暴手段的仲庆父,最终也会丢掉自己在鲁国的基本盘。比如在公子牙被鲁庄公、公子友逼死之后,仲庆父如果不去追杀在党氏自立为君的鲁庄公长子姬般,以饶恕公子友罪过为条件,实现鲁国内部的团结,并在团结的形势下安葬鲁庄公,仲庆父的结局就会不同,也会更主动。但是,仲庆父显然是被愤怒烧坏了脑子,因此他不顾国丧在即,不顾内乱延烧,竟然派人杀了姬般,吓走了公子友,从而让出了本来自己占理的有利局面,进而变成了弑君(杀姬般)嫌疑的有罪一方。这不但会失去鲁国内部的普遍支持,也会让齐国对仲庆父警惕起来!从仲庆父来到齐国,但空手而归的历史记载来看,齐桓公一定是否定了仲庆父接班的可能性。

第四,失去齐国支持的仲庆父,在鲁闵公成为鲁国国君之后,他的权臣姿态不但没有收手,甚至还失去了理智,从而导致鲁国局势滑入全面摊牌但又不利于自己的局面。鲁闵公的即位,尤其在齐国同意了仲庆父的政敌公子友回到鲁国之后,明显已经对仲庆父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仲庆父应该采取守势,甚至应该主动妥协示好,乃至退避三舍。因为,在鲁国有了国君之后,鲁国上下一定是希望从此稳定下来,大家毕竟还要过日子。其次,对于鲁闵公来说,仲庆父就是身边最大的威胁,如果仲庆父明白这一点,激流勇退才是安身之道。其三,对于公子友来说,正是准备力量反击的时候,愁的就是得不到合适的机会,因此非常希望仲庆父继续犯错误。

第五,在双方都在等待机会的时候,一场祭祀活动竟然不期而至。这就是所谓的“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按照古人注释,这次“吉禘”是用来祭奠去世的鲁庄公。按照礼制,对鲁庄公的“吉禘”祭祀应该放在鲁庄公去世三年之后。而这个时候,距离鲁庄公去世,仅仅才过了一年零九个月,没有达到三年之期,这分明是提前举行了。以情理判断,举办这次“吉禘”祭祀,多半是由公子友操纵起来的。因为要举行这样的祭祀,国君鲁闵公肯定要同意,更要参加。

但是,这次“吉禘”祭祀的目的并不简单!比如,在这次祭祀活动中,鲁国的宗室成员、官员和大夫们大约是一定会参加的。而如果通过这次祭祀活动,有人提出要追究姬般之死的责任,或者有人提出应该如何处置哀姜,甚至提出公子友应该代替仲庆父出任鲁国太宰之职这样的建议,大概都是有可能的。当然,如果仲庆父要反击,也会提出是谁杀害了公子牙这一问题的。因此,这次“吉禘”祭祀就演变成了一次宫廷斗争的全面摊牌。

那么,这次摊牌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才有可能逼迫仲庆父、哀姜走上谋杀鲁闵公的绝路呢?如果按照鲁隐公摄政之后的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鲁桓公的母亲仲子竟然年纪轻轻就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有一种可能,就是仲子成了鲁惠公的殉葬品了。因此,如果有人提出年轻的哀姜也应仿照仲子之死,给鲁庄公陪葬,那就有可能把哀姜和仲庆父逼上绝路。这当然是推测。

第六,通过“吉禘”祭祀,制造的鲁国这次摊牌,从事后的结果分析,公子友一方在斗争中占了上风。也正是因为公子友占了上风,才导致仲庆父与哀姜不得不做垂死挣扎!尽管形势不利于仲庆父,但仲庆父毕竟还掌控着鲁国的军事力量,而且本身拥有的势力还继续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的对峙肯定是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危险程度。所以,双方都在准备后手和最坏的打算。而公子友一方,除了做好自己的军事准备和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后手,就是在“吉禘”祭祀之后把鲁僖公,当时的公子申(鲁庄公子)安全送到了邾国。这明显是为鲁闵公之死而准备的!(可见公子友狠毒)

第七,仲庆父和哀姜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之后,作为在宫廷中本来具有优势的哀姜把这一切的愤怒集中到了鲁闵公!因此又走出了弑杀鲁闵公的昏招!这一年的八月二十三日,仲庆父派人把鲁闵公这个孩子杀了!在杀了鲁闵公之后,尽管哀姜还是希望仲庆父继承君位,但作为一个弑君者,在鲁国的当前形势下,包括其所处的国际形势都不会支持他们的疯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鲁闵公死于八月二十三日,马上就是月底,而记载的哀姜与仲庆父出逃时间在九月。这个现象说明,仲庆父的篡位企图没有实现。而没有实现的原因,大概在于他的野心,已经在鲁国没有了被接纳的可能,尤其也不可能得到齐国的认可。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僵持之后,哀姜不得已跑到了邾国,而仲庆父则不得不出逃莒国。

第八,仲庆父和哀姜的野心一旦不能得逞,则最终面临的必然就是死亡!按照《春秋》和《左传》的记载,哀姜虽然逃跑来到邾子国,但很快就被齐国人抓住,并带到了夷这个地方,即现在的青岛市即墨区,一个齐国人管辖的地方。对于哀姜,齐桓公也算是大义灭亲,不但杀了,还把尸体交给了鲁国,时间当然是一年之后了。但仅从这一点看,齐桓公就显得非常高明!

相比哀姜之死,仲庆父的死亡,则更加令人唏嘘!因为虽则仲庆父逃到了莒国,但莒国这个国家,不但不靠谱,也靠不住!因为仲庆父是鲁国人通过花钱买回来的!现在无法知道,公子友究竟是花了多少钱就买到了仲庆父这个落难公子的人头。按照《左传》记载,公子庆父被鲁国人买到手之后,一路走到了鲁国境内的密这个地方(今山东费县境内),即公子友封地境内的时候,仲庆父竟然还幻想着能活下来,因此仲庆父让公子鱼(如果不是接他回国的人,则就是跟随仲庆父的人)去找公子友说情。但仲庆父没有想到,公子友再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了,所以断然拒绝了仲庆父所请。令仲庆父伤心的是,他能听到的,只是哭着回来的公子鱼(字奚斯)!公子鱼的哭声,仲庆父意识到自己必须死。所以仲庆父上吊自杀了。

经过这一场殊死较量,仲庆父一伙彻底输了,而公子友一方则的确是赢了!如果要对这两位较量者进行比较的话,仲庆父更类似于一介鲁莽的武夫,而公子友则更像是阴谋家。仲庆父的错误在于对君位的执念,因此他把自己的凶狠聚焦在了自己的侄儿!但是,他根本没有料到,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亲兄弟公子友。仲庆父没有及时杀掉公子友,所以最终被公子友所杀。而这,才是晋献公的成功之处!

而公子友的狡猾在于,尽管逼死了公子牙,但自己却能置身事外。虽然口口声声说要以死保证姬般当上国君,但在姬般死后,自己却只身逃到了陈国。虽然是鲁闵公把他从陈国接回来,让公子友有了再次成功冒险的可能,但是显然,在公子友的盘算中,鲁闵公也只不过是需要使用的棋子。而在鲁闵公作为棋子要牺牲之前,公子友就已经准备好了新的棋子鲁僖公!这样的公子友,虽然没有显示出对于国君之位的觊觎,但却是玩弄国君于股上的高手!公子友这样的手段,在鲁僖公时期,表现得更加充分。但那是后话。

所以,仲庆父也罢,公子友也罢,没有一个是仁义之人,更没有一个是忠君之臣。而丢掉忠义的鲁国,肯定会继续没落下去!

0 阅读:1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