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家公子友的“故事”!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3-15 13:39:25

老谋深算的季友

在鲁国历史上,仲庆父与公子友展开的宫廷斗争,不但激烈,也十分典型!强势的仲庆父在这场斗争中,不但输给了公子友,而且输的很惨!而其中原因,就在于他碰上了一个阴谋家,即他的弟弟公子友!笔者阅读《左传》,深感无论从阴险程度,还是谋略深沉,公子友大概都能算得上是一位数一数二的阴谋家。以下就是公子友作为阴谋家的故事:

一、公子友之疑。公子友,名友,也叫季友,或成季,是鲁桓公的儿子。所谓季友,则表明公子友是老三,排行在仲庆父之后。叫成季,是因为他死后谥“成”。成,也就是成功者,胜利者。但他的母亲却有二说。其一是《公羊传》的说法,即公子友与鲁庄公姬同、仲庆父、公子牙是一母同胞,都是文姜的儿子。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的妹妹。但还有另一说,即公子友母亲来自陈国。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司马迁之所以会说公子友母亲来自陈国,最明显的证据就在于,公子友一旦逃难,必去陈国,可见与陈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甚至不一般。所以,一般的推论会是,若非母族在陈国,谁敢把身家性命予以托付!这也算是个疑问吧。

二、公子友出生前的占卜。这也是一则在古代称为套路的故事。据说公子友在出生前,鲁桓公为其占卜,即通过烧灼龟甲或动物肩胛骨占卜,以烧灼后的裂纹决定吉凶的方法。占卜之人是楚丘之父。占卜完之后,楚丘之父说:“生下来会是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就叫’友’。”可见楚丘之父的占卜,不但能说出这个尚未出生婴儿的性别,还能预知他的名字为“友”。这当然是胡扯!一来楚丘之父没有今天的B超技术,怎么能看胎儿是男是女?其次,按照古人取名原则,孩子诞生,三日后取名,取名也有取名的规则,岂能未生下来就取名的?这显然是后来公子友发达后,为了神话自己而编出来的鬼话。

而更为离奇的是,楚丘之父还预知了公子友的未来,不但预知未来,还预测他的地位将“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这也就是说,公子友的地位在鲁国国君之右。古人贵右,因此“在公之右”意味着公子友的地位将在鲁国国君之上。我想,如果这个占卜事件假设是真的,则当时的鲁桓公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不是将要生下一个“欺君罔上”的儿子吗?这还得了!所以,以情理而论,一定不会有这样的占卜之词!至于“间于两社,为公室辅。”显然是说,公子友的实际地位如同国君,甚至超过国君,但在名份上只是辅政大臣而已。所谓两社,就是宗庙所在地与社稷所在地。而其中之地,乃是朝廷。

为了决定性的稳固公子友子孙世世代代在鲁国的地位,楚丘之父在上述的占卜之词后面还加了一句:“季氏亡则鲁不昌”!这显然是更深层次的绑定,也是威胁!因为你看,他把季氏的兴衰与鲁国的兴衰紧紧绑定在了一起!有了这一句,今后的鲁国,谁还敢拿季氏说事!拿季氏说事,不就是拿鲁国说是吗?但也恰恰是这一句,暴露了这一套占卜之词一定是公子友让人编造出来的!目的就是把季氏的荣华富贵永久化、神圣化!

其实,这样的占卜之词,如果放在汉朝之后,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就形同乱臣贼子的判词。所以,可以从中看出,在《左传》作者的眼中,公子友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欺君罔上,一手遮天的奸臣。

三、公子友之筮。公子友编造的瞎话,单靠楚丘之父的占卜方法,还觉着不能取信于人,于是又找人算卦。这个就更高级了,也是周人祖先的绝招。这次算卦,《左传》记录的比较简单。算卦主要内容是“遇《大有》之《乾》”。《大有》是主卦,卦象为䷕,上离下乾。这个本卦经过爻变,就得了一个之卦(变化后的卦)乾卦䷀。从大有卦到乾卦的变化来看,十分显著!因为除了其中的初爻、三爻、六爻没有变化外,二爻、四爻、五爻都从阴爻变成了阳爻。对于这个卦象,算卦的人讲,这就是“同复于父,敬如君所”。意思就是,未来公子友和他的父亲一样,会被人敬仰如君。

当然,这也是鬼扯!如果鲁桓公能相信这一套,何不直接把君位传给公子友?如果鲁庄公知道公子友竟然还有这样的算命结果,岂能与公子友为友,不把他早早弄死就算便宜他了。可见古人在编造这些鬼话的时候,也是顾不上逻辑的。但问题是这套鬼扯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讲,也许是有用的!尤其用于公子友自个美化自个,进而把把“奸臣”装成良臣是有用的。

当然,对于公子友的阴谋来说,只靠活着的人占卜,活着的人算卦,依旧是不够的。因此公子友还会继续搬出天命来粉饰自己。为此,据说公子友生下来以后,手掌中有纹路如“友”字。在西周的时候,周人所使用的文字还比较接近甲骨文,比如友字如下图2。从图中可知,友字比较简单,普通人手中,的确可以找得出这样的纹路来。

四、狡兔三窟的公子友。公子友作为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的弟弟,在鲁国一定是有封地的。据记载,公子友的封地就在费,现在的山东省费县。这是公子友作为公子本来就有的安身立命之所。鲁僖公元年记载,“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以笔者理解,这里的“及费”,应该是在原有费地的基础上,增加汶阳之田。汶阳之田的赏赐应该公子友居功而有“过分所得”。

其次,在《春秋》上,公子友的第一次出场是鲁庄公二十五年。这一年春,陈国的上卿原仲来聘鲁国,作为回访,公子友在这年冬天去了一趟陈国。陈国与鲁国的关系,按照鲁庄公十九年公子结“媵陈人之妇”的记载,可能存在姻亲之好。如果真是姻亲之好,则有可能是鲁庄公的女儿,或者公子友的女儿嫁给了陈宣公作媵。但从公子友分别在鲁庄公二十七年、鲁庄公三十二年两次到陈国避难的情况看,以公子友的女儿作陈宣公之媵的可能性居多。这也许就是司马迁以为公子友之母来自陈国的缘故。因此也可以说,陈国已经是公子友为自己寻找的一个退路,甚至是靠山,自然算是狡兔之一“窟”。

第三,作为公子友最主要的栖身之地与身份依靠,那就是鲁国的朝廷,也就是曲阜。公子友在战胜仲庆父之后,实际上变成了鲁国实际上的最高管理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当然,作为鲁国上卿,如同国相,地位超越,这是其一。但更为主要的是,鲁僖公与公子友之间有着很不一般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笔者认为近似于父子关系。这一细节就藏在鲁闵公二年的《左传》中,即“成风闻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属僖公焉,故成季立之”。成风是鲁僖公的母亲,成是其谥,风为其姓,而公子友的谥也是成(不会是巧合吧)。关键在于成风“乃事之”,而所事对象就是公子友。《左传》这样的笔法,绝不简单!成风多半是以身事人,变成公子友的妻子之一了。

这位成风“夫人”,为什么会委身事公子友呢?《左传》说,这是因为他知道了前面所谓的鲁桓公给诞生前的公子友算卦的卦辞了。比如“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因此,成风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子鲁僖公,就趁早趋炎附势,攀附上了公子友!成风因卦辞而攀附公子友的说法,当然是假的!但是,成风、鲁僖公、公子友作为一个绑定了的利益整体,那却是千真万确的!故而才有了成风“属僖公焉,故成季立之”的这句话。乖乖!成风把自己交给公子友之后,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鲁僖公)也交给公子友。为了这个目的,公子友就要想尽办法的让公子申变成鲁僖公!

五,费尽心机把公子申变成了鲁僖公。如果前面的推论是合理的,则更大胆合理的推测也就来了!即公子友从一开始希望拥立为君的人选就是公子申,即成风的儿子!

为什么这样的推论更合理!

因为第一,公子友为什么会在鲁庄公面前,极力把鲁庄公的庶长子姬般推出来作为鲁国国君的人选?一般而言,这当然是为了附和鲁庄公的心思。但是作为公子牙的弟弟,公子友敢于在鲁庄公面前制造公子牙犯上作乱的谣言,并通过针巫氏之手下毒杀害公子牙那一事就不好解释了。除非公子友从一开始就想把姬般作为一枚兑子来使用!因为公子牙之死,导致鲁国宫廷斗争陡然升级,甚至势不两立!依照当时鲁国的形势,只要仲庆父不同意,姬般继承国君的希望就十分渺茫!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子友在鲁庄公面前所谓的将以死保证姬般上位的宣示,肯定是假的,因为他做不到!

其次,事实证明,鲁庄公死后,姬般并没有在曲阜顺利实现即位,而是跑到了党氏宣布即位。这肯定也是公子友计划的一部分。尤其值得怀疑的是,在仲庆父杀了姬般后,公子友并没有去死(如召忽),而是跑到了陈国!这就是说,姬般仅仅是公子友利用的对象,目的就是让仲庆父出手。仲庆父一旦出手,则将失去继承国君的道德基础,同时姬般之死也就少了一个国君的竞争者,如此则公子友的目的就越来越近了。

第三,在齐国的支持下,鲁闵公上位。而年幼的鲁闵公上位,则必须有人保护和辅佐。由于仲庆父有了杀姬般的前科,又有篡权的野心,所以鲁闵公只能找公子友,因此跑到陈国的公子友的机会来了!而事实上这一切就像是公子友提前安排好的一样,都在按着他的思路在一步一步的发展!

第四,公子友回到鲁国,要想让公子申最终当上国君,还得继续兑子!这次兑子,就是要把鲁闵公与仲庆父(包括哀姜)一起兑掉。因此,必须继续制造兑子的紧张气氛!而提前给已死的鲁庄公进行“吉禘”祭祀就成了关键一步。通过祭祀鲁庄公,哀姜和仲庆父一定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不得不铤而走险,杀了鲁闵公!而这,正中公子友的下怀!第二次兑子计划终于圆满!于是,仲庆父、哀姜在鲁闵公死后,一个逃亡入莒,一个逃亡入邾,但最终都在公子友的算计下死了!这时的鲁国,作为鲁庄公的亲兄弟,就只剩下公子友了;而在鲁庄公的儿子中,也就只剩下公子申了!

第五,公子申从邾国回到曲阜即位。公子友要想公子申顺利继承君位,第一位的就是要保证他的安全!所以公子友事前就把公子申藏在了邾子国。这也就是说,当仲庆父杀了鲁闵公之后,再想起杀公子申,那是找不着的!这就是先手棋!而公子友对于姬般,显然就不会有这般好心肠了!因为姬般的作用就是兑子,所以必须很招摇,很突出才对!姬般的位置不但突出,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安全保护。那就如同说,来吧仲庆父,快把姬般杀掉吧!

当然,上述的所谓“故事”,是基于《春秋》和《左传》提供的历史细节进行的推论,不见得一定就是历史的真相!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左传》,公子友绝对不是一个忠诚老实的人,更不是一个为国尽忠的人!公子友在取得鲁国的政权之后,鲁国逐步形成了三家分鲁的局面。第一家当然是季氏,即公子友一系,而且长期控制着鲁国的政局。第二家是孟孙氏,即仲庆父的子孙。为什么公子友会照顾到仲庆父这一支,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仲庆父不过就是公子友手上的一枚棋子而已,配合他完成了他赋予的使命!这对于公子友来说,也是一种歉疚。当然,其中也有仲庆父一支势力犹在,必须安抚的原因。第三家就是叔孙氏,即公子牙的子孙。对于公子牙来说,死于非命,公子友的亏欠最多,为了鲁国和平,也作为补偿,这自然也是应该的。

三家分鲁的现实,对于三家分晋来说,就是历史的预演。《左传》把这两件事在鲁闵公元年、鲁闵公二年中呈现出来,其中的意义就在于警告后世:礼崩乐坏的后果是严重的!不是不报,只是时辰未到!

0 阅读:0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