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由“戴公”而至“文公”的若干疑点!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3-31 02:43:36

卫文公

鲁闵公二年的《左传》记载中,关于从卫国亡国到复国期间的相关记述总共可以分为四个自然段,总共380个汉字。第一段记述了从狄人伐卫到卫懿公迎敌出征并战死疆场的过程,本质上是在终点记载卫国亡国的整个过程。第二段记载了卫国是如何复国的,诸侯是如何帮助的,尤其重点记载了从卫戴公到卫文公之间的过渡过程。第三段的记载,也就是被列于本年《左传》的倒数第二段,重点在于鲁僖公二年诸侯“城楚丘”,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卫国政权其实都是处在流亡之中。第四段,也就是最后一段,记载了卫文公是如何励精图治的,卫国是如何复兴的。但是如果认真阅读,就会发现其中的第二段存在的历史疑点很多,故而相应的历史争议也很多。原文如下:

《左传》: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適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这里面的疑点,如第一个,宋桓公在黄河上迎接的人究竟是谁?是卫戴公还是卫文公?第二个是,许穆夫人所赋《载驰》究竟是在吊唁卫懿公还是卫戴公?第三个疑点是,齐桓公派出公子无亏戍曹,并赠送大量财物、祭品以及动物,其接受对象是卫戴公还是卫文公?

要明白这段话,就得准确理解这句话中的“初”字所起的断句作用。显然,“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这段话,是回顾性的,不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但是,后面的“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这句话,却既有回顾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当时性。所谓回顾性,是因为有“先适齐”三字,故可以理解为在“狄伐卫”之前,卫文公就来到了齐国。而当时性,是因为在这句话中,存在为其后宋桓公在黄河上接人做铺垫的作用。即:因为卫文公当时旅居齐国,所以才需要迎接。

笔者以为,这段话中,包括后面的三段话,《左传》所要记载的核心人物就是卫文公,而非卫戴公,而其中的内容也都是围绕卫文公展开的!这是理解这一年《左传》中关于卫国相关记载的前提。只有遵循这个思路,所有歧义才会自解。

这是因为,在这段文字中,昭伯与宣姜所生子女有五人,而单独摘出“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这句话,一方面在着重显示卫文公的聪明与远见,同时也起到了开启其后新内容的作用,即转承的作用。其次,宋桓公“逆诸河”之句,乃是亲自迎接于黄河之上,其所迎之人,一定不会是泛泛逃难之众,而必定是一个身份可与宋桓公匹敌的重要人物,而这也是《左传》文字记载的显著特点。其三,宋桓公之所以会远道去迎接卫文公,必定事关重大,事涉紧急!其中“宵济”二字,也定不是因为狄族犯境,军情紧急的原因,而一定是因为时间紧急,不能耽搁,所以必须连夜过河!而当时之下,有什么事情会如此紧急?多半是因为卫戴公或者快死了,或者已经死了,急需卫文公卫燬接任国君!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会明白其后的这段话,即“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是在展现卫文公当时所面临的极端严峻形势。而之所以如此展现,正是为了展示卫文公在其后所取得的极不寻常的功绩,因而这是一种铺垫。卫文公作国君二十四年,作者通过倒叙的方式,将其巨大成功集中展现于鲁闵公二年《左传》最后一段的文字中,即“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只有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要把许穆夫人所赋的《载驰》一诗插入到这段文字中。这是因为,许穆夫人的这首诗是一首吊唁诗,其所吊唁的对象就是卫戴公!而非卫懿公!其中原因,一方面在于,《左传》在这段文字中已经清楚表明许穆夫人与卫戴公是真正的亲兄妹关系;而另一方面在于,许穆夫人之所以要执意赴曹吊唁,那是因为卫戴公就死在了曹(漕)地,而当时卫国之人在卫文公的主持下正在办悼念活动,所以赴丧诸侯,故诸侯皆知。当然,这首诗的另一个功能在于,《左传》作者不忍直说卫戴公之死,而是通过这首悼亡诗进行了委婉叙述。

通过上述的揭示,自然读者就会明白,齐桓公所赠财物,其接受对象一定就是卫文公,而非卫戴公!这是因为,宋桓公迎接回来的这位卫文公,原本就在齐国,而卫文公之所以能来曹地继承卫君之位,必定是齐桓公与宋桓公的商定结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会有公子无亏的大军跟随,而跟随卫文公共同前来的齐国大军,除了护送卫文公,其重点任务就是为了保卫这个新生的卫国新政权,即卫文公的新国家!

除了上述原因,读者也能够从《左传》的文字中领会到这一点。比如“归公乘马”“归夫人鱼轩”这九个字,其中的“归”字就非常耐人寻味!因为归字在古代,专用于国君夫人出嫁到他国并来到他国的这一情形。从这八个字中可知,卫文公不但来自齐国,他的夫人也必定来自齐国。虽然没有历史资料表明,卫文公所娶,也是齐桓公女儿,但齐桓公所赠之厚,也是比肩齐国女婿的。以故,卫文公是齐国女婿,是大概率事件。

在历史上,历代读者对于齐桓公所赠之物,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除了“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的含义比较清晰之外,其它内容则说法多有不同。比如送给卫文公的“乘马”,究竟是四匹(一乘)还是三十匹?亦或是三百匹?国君之乘,四马为乘。因为《左传》中明确说“归公乘马”,所以说送四匹马也是通的。但在倒叙卫文公功绩的文字中,却明白写着“元年革车三十乘”之句,因此,如果一乘四匹,就是一百二十匹。可是,在《管子》中,却成了三百匹。以笔者之见,三十乘即一百二十匹马,这个数据大致可信,但不一定都是齐国所赠,而应是多个国家的功劳。但三百匹之说,或不足信。至于三百乘,那更是卫文公末年才达到的军事规模。季年,也就是晚年。

其次“归夫人鱼轩”的说法,按照古人注释,是说大夫以上乘轩,而齐桓公赠送给卫文公夫人的鱼轩乃是以鱼皮为饰的轩车,其所用鱼皮,是鲛鱼之皮,堪称贵重!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有所怀疑的!

0 阅读:0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