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货架上的酒瓶子五花八门,车站机场的酒广告形形色色,抖音快手的带货直播小视频更是无孔不入。如今,买酒可真是太容易了,全世界都在忽悠你花钱,那么酒厂是怎样“忽悠”你掏钱的?
高价勾引某些酒以高昂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在一些人眼中,高价等同于高质,还有一些人认为高价即代表了尊贵与独特,甚至认为只要花钱为某个高价酒买单,即可上升至某种层次,不买好的只买贵的,怪哉怪哉。
酒厂何乐不为?不少二三线的酒厂直接推出价格超一线酒厂的产品,更有甚者直接将高价标注在产品包装上,没错,老子的卖点就是价格!
折扣套路采用“限时抢购”或“会员专享”策略,让你感受到购买的紧迫性,仿佛错过这次机会就再也遇不到了,从而促成消费。这一策略往往是商家与某一品牌的酒绑定,可能是一厢情愿也可能是两厢情愿,被绑定的往往是飞天茅台、经典五粮液、国窖1573等非常硬的产品。
为了买一瓶飞天茅台,又是开会员又是凑单,花了五千块买了一堆“指定产品”,购物小票上飞天茅台显示的价格是两千元确实不算贵,可转身一看为了凑单买的那堆牛鬼蛇神,也不知是赚了还是赔了。
宣传原材料价值强调其原料的纯天然、健康及稀缺性,通过原材料给消费者一种健康、天然、无害的暗示,吸引那些追求生活品质、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
过量饮酒有害健康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酒厂只能从侧面来引导,这一点在一些果露酒中更为明显。
夸大的增值潜力利用了酒的陈年属性和收藏价值。某些酒厂会宣传某些限量版或特定款的酒具有极高的增值潜力,“买了就能升值”,以此吸引喜欢收藏和投资的人士。
茅台是酒厂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自不必多说。但东施效颦者,不在少数,有些酒厂为了迎合收藏市场,不干正事,只生产各色以收藏为目的的酒款,今天生产“航母酒”,后天生产“潜艇酒”,活生生的一个“兵工厂”。还有一些酒厂把新酒的包装搞得破破烂烂,只为让其开起来像老酒,贻笑大方。
虚假的身份象征宣传赋予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让消费者误以为喝了某酒就能获得某些身份标签,给予虚假的社会认同感,让人们为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精神追求而掏钱。
向往名利的,其广告往往是一群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成功人士”,或以某酒庆功,或以某酒为礼品互赠,或以某酒独酌。向往精神生活的,其往往是酒吧、旅游、聚会、恋爱、自由,以某酒抒发对人生或某些事物的哲学辩思或无病呻吟。
品质与文化的故事产品的卓越品质,从原料选择到酿造工艺,再到品牌历史,都能编故事,并且一个比一个能编,毕竟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吹牛他不犯法。
让你相信某酒不仅仅是一个品质过硬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层次享受和体验。喝的是酒,喝的更是文化,哪怕喝到最后脸红脖子粗。
与众不同的口感这是最靠谱的忽悠手段,同时也可能是最不靠谱的忽悠手段。
说其靠谱,是因为每家酒厂的每款产品确实存在或多或少的有差异,不同香型的白酒口感之间更是云泥之别,有些特色香型,也确有吸引人的地方。
说其不靠谱,是因为同香型、同产区之间酒厂产品的相似度很高,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是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消费者,很难辨出其中门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各种“赛茅台”、“胜茅台”、“二茅台”才能大行其道。
春节将至,提醒大家,保持理性,按需勿囤,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许影)
—END—
酒,一级致癌物!现在才知道,喝一滴也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