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主人孔宪祥丨孔子后人做好茶拿茶王的“道”,是怎样的?

逸云白茶 2024-06-27 10:12:48

原创 爱喝茶的Y老师 白茶教室

孔宪祥挑选山场的出发点是,好茶一定要从好的山场里出来。

于是他走访了柘荣、福鼎大大小小十几座山场,还亲手试做了那些山场的茶青,对制作出来的茶进行综合对比、评判。

*山场主人孔宪祥

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东狮山。选用东狮山的茶青试做出来的茶,也很好地做到了为东狮山的代言,汤感厚、耐泡、山场气息强这都是它的记忆点。

东狮山是太姥山主峰,其命名方式和武夷山的象形命名法一样,因形似狮而得名。其海拔1480米,以花岗岩风化的砂砾壤为主。

拍板定下东狮山的山场后,孔宪祥在东狮山的云雾深处建起了一座庄园。我们去的那一日,山中大雾经久不散,等到车开至庄园内的时候,Y老师恍然想起田园名篇《桃花源记》中的一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被群山和大片竹林包围住的孔府茶苑

在东狮山云雾深处,我看见了桃花源式的茶园风光。

Part.1孔家后裔,百年传承拿茶王的“道”也在其中

孔宪祥身上的故事性不止于他挖掘出了东狮山这样的保持山场、在斗茶赛上拿了银针的茶王,他还是儒学始祖孔子的后人,也是传承孔氏制茶的第五代传人。

*山场主人孔宪祥

柘荣孔氏是从山东迁徙至江苏镇江,明代洪武年间征战福建,因种种原因顺势就在福建柘荣定居下来。

清康熙年间,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荣、孔尚志兄弟迁居福鼎西昆村,发展至如今福鼎的管阳孔府。两地孔府,或者说福建、浙江两地的孔氏实是一脉渊源。

柘荣孔氏是柘荣最早的一批进行种茶、制茶的氏族,然后通过世代不间断的制茶将经验传承下来。

在这样的家学渊源下,孔宪祥早早地就开始接触茶叶了。真正开始学习做茶是在08年的时候,先是耳濡目染地看着家中长辈是如何制茶的,然后就是像“周游列国”那样,在白茶产区“巡回式”学习交流。

“好学”的家风让孔宪祥在14年的时候到政和去继续学习制茶,他先是从书中获取了制茶的相关知识,再到各茶厂中丰富实践经验。

在采访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孔宪祥是个相当爽快的人,说话做事半点也不拖泥带水,这一点也能从他干脆利落的冲泡手法上看出来,但是和爽利性格相悖的是,他在做茶上却“慢吞吞”。

*山场主人孔宪祥

他的慢,主要是慢在养茶上。他养茶的时间比较长,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不是说养的时间越久茶就越好,还是要以茶的状态为主。换一个说法就是在养茶这一块,孔宪祥控制得很精细。

他通过慢养来使得茶叶的水分走得更加均匀,把青味走掉了,茶叶的香气才会突出来。同时,还要防止茶叶走空走透,把茶叶的内含物质消耗光,为此,孔宪祥在养茶期间一天最少看两三次茶。

孔宪祥还告诉我们,这些的前提都得是:萎凋要顺。萎凋要是有问题的话,这个茶怎么养都是养不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孔宪祥养好茶后,是不经过复焙这一道的,他的茶基本上都是直接一次性成型的。比较有特点的是,他会在养完茶后再拿去晒一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他看来,养茶结束后,再补晒一遍,茶叶的香气会更高。难得的是,补晒后的茶叶也没有日晒味。

晒完后的茶,也还没有完全结束,孔宪祥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养个2-3天。在518白茶鉴赏大会上拿了茶王的银针,就是在这样精细的工艺下诞生的。

*518白茶鉴赏大会现场

孔子有教无类,但是留下姓名的人也只有72个。这其中最难的是如何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内化,进而衍生出自己的“道”。

多年的山场走访和制茶经验一并累积,让孔宪祥形成了自己的关于做茶的“道”,那就是“好茶一定要从好的山场里出来”。在这次我们走访的两处山场中,可以感受到他的道就隐在其中。

选中的东狮山就好比弟子颜回,起初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出众,但是越接触就越是赞不绝口。

Part.2东狮山大白茶单株老树基地生态农业式的山场管理

两处山场都离孔宪祥的厂子很近,大白茶基地甚至就在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再翻到这座山头的背面,就是孔宪祥的野茶基地了。

*东狮山大白茶单株老树基地和百年野茶基地卫星地图

从2021年开始,大白茶单株老树基地的建设就开始动工了。据他介绍,这片基地的茶树是宁德最早的一批,平均有三四十年的树龄。

及至今日,这个基地已经走到了第四个年头了,今年刚好有少量开采,量不多,Y老师尝了一下,滋味感真的很不错……也让我们一行人更加期待明年大采后的滋味。

*大白茶单株老树基地

古树基地位于向阳面,据孔宪祥告诉我们,东狮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就落在这里。这里山泉水涓流不息,水汽丰沛,云雾间的漫射光是养成这批古树最好的天然助力。

*基地的周围是大片的竹林和自山顶流下的溪水

大白茶单株老树基地的海拔在900-1200米左右。占地40多亩,每亩种植的古树约90棵左右。

树与树之间间隔开阔,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间隔其实是在作秀,但是打一个比方,住单间舒服还是住八人间上床下床舒服呢?我想很多人都会选单间,茶也是这样的。

*住上“单间”的大白茶单株老树

孔宪祥告诉我们,控制在每亩90棵左右是为今后树冠的生长保留一定的延伸空间,不至于过于密植树与树之间争夺养分,若是种得太密就和台地茶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在山场管理方面,孔宪祥的除草方式就是将高的草人工除掉,留下低处的草,这些低矮的草相当于就是一个草皮,基本上对茶树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再更细节一点,孔宪祥还会以茶树树干为圆心将周围的一圈草除干净。

*采用人工除草机将长得高的草打掉

更有趣的是古树基地里还有孔宪祥养的山羊在闲适地溜达散步,看见来人乖巧地咩咩叫两声后继续低头吃草,这种生态农业式的山场管理,让羊被放牧的同时也在吃草,这怎么能不算是一种除草的方式呢?

*茶园中正在吃草的羊

除了能帮忙除草,孔宪祥还能将发酵后的羊粪当作有机肥施入茶园之中,形成了生态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正在发酵的羊粪

Part.3

东狮山百年野茶示范基地野蛮生长的百年菜茶

看过古树基地后,从基地边上的石子路走上去,沿途都是形态各异的菜茶。长在石缝、墙边或是树下,生命自会找到它的蓬勃之处,茶籽落在哪,这些菜茶就长在哪。

*长在墙边上的菜茶

跟着孔宪祥在云雾间持续穿行,厚重的雾气间可视范围真的很小,加上湿滑的路面为Y老师种草下一个荒野菜茶基地增添了许多阻力。

野性十足的碎石路带着锐利的边角,你根本无法理解这些石块的分布,就像是这个山场在冲着你炸毛一样,只能千万个小心脚下,毕竟咱可没那个本领和这些尖锐的石块硬碰硬。

*随处生长的菜茶和湿滑尖锐的碎石路

在雾气中,这座荒野山场并未揭示它全貌,但是仅仅展示出来的那一部分就足以令人心折。

这片山场不比大白茶的基地在向阳坡,荒野菜茶基地位于东狮山的背面,环境阴湿,接受光照的时间并不长。

*厚重的云雾中只能看见近处的树影

这是一片野蛮之地,荒草、不讲规矩肆意生长的百年野茶、七拐八绕的山涧溪流和隐在浓雾间看不见树冠的树,似乎是从前不曾有人到访所以就都按着自己的心意生长。

*生长各异的菜茶

有的菜茶还不过小腿,有的菜茶已经长出了四五米高的风采,孔宪祥告诉我们这些菜茶都是稀有资源,尤其是那种有百年树龄的,后续要给它们定一个编号,都按照单株的做法来制作。

*有的菜茶已经有四五米的高度

东狮山的土壤基本上是以黄壤为主的,但是你在荒野菜茶基地,你无论如何都只能看见厚厚的黑色的腐殖土,这一层腐殖土松软疏松,经年累月的腐化积累接着又一层层的覆盖其上,它的厚度已经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了。

走访的过程中,我们还尝试着去挖了一下,结果就是怎么挖都挖不到这座山体原本的颜色,这就很让人怀疑它或许就是黑土。

*百年野茶基地的厚腐殖土,受大雾影响颜色比照片要更深一些

下山的时候,云雾已经散了大半,山风携带一点水汽穿过大片的竹林,风中带着清凉的青草和云雾气息,在返回的路上,隐隐地就在期待东狮山的茶会带我们怎么样的山场气息。

我们走后,大雾复又归拢,整座山再次掩进了云雾之中。

明晚九点,白茶教室即将分享来自山场主人孔宪祥的三泡茶,分别是2024年白毫银针(2024年518白茶鉴赏大会银针茶王)、2020年高山白牡丹、2024年古树小白茶(高山荒野贡眉),一起来感受下银针茶王的王者魅力以及东狮山顶级的山场风味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