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技术的内核,是“第五代”---表面上只是个第几代的问题,但它的内核,是长期主义。今天蔚来的换电联盟、小鹏的智驾都迎来了爆发的时刻,有时大家听多了似乎觉得没什么,但实际上他们都已经沉淀了有十年的时间了。 而比亚迪的混动,从第一代DM技术至今,已经行进了16年了。这是非常典型的长期主义。我知道普通人喜欢“胜者为王”的故事,对排名津津乐道,但往往会忽略这些背后的艰难苦恨繁霜鬓。讲几件小事。我自己在这个行业里,至少在2017年之前对比亚迪的技术一样是“置若罔闻”,当年大家关注的是燃油能做到什么事情,热效率从34%到36%大家惊呼丰田世界第一,从36%到39%高喊动力性与经济性俱佳,从39%到41%、42%说理论极限越来越近了,丰田、通用、沃尔沃、宝马、大众,对标得太多了。比亚迪说自己08年进入混动领域找不到合适的供应链,此话肯定不假,当时有多少人觉得混动能火呢?于是它也只能逼自己硬上,最终有了今天“核心三电自研”的事情,你觉得它“全部都自己做很厉害”,实际上是被逼的。2018年,比亚迪发布了第三代的DM技术,油耗降到了4.3L,王朝系列开始了大杀特杀之路---我以为剧情是这样的,但今天复盘才知道2018-2020这三年,插混销量是崩盘下跌的。在“长期主义”里,这种短期的失败很容易让人魔怔最终放弃,但2020-2023年,插混销量增长了足足十倍。如果能从“每卖出2台插混,就有一台是比亚迪”这件事来看的话,你会意识到,如果当时比亚迪放弃了,国内新能源的道路会往后推很多年---我不想说英雄主义的事情,但它的销量体量就摆在那里。而销量的作用不仅仅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混动的好处”,让更多品牌看到机遇,其实也有促进产业链、实现产业降本,让其他品牌有更好的机会参与进来的过程。这些是直到今天为止,“比亚迪混动给行业造成的影响”。那么,第五代DM技术的意义是什么呢?关键在于续航2100公里,和百公里油耗2.9L,这两个数据。 有些人会说今天卖车的逻辑,续航、油耗已经不是重点了,这话也没错,例如20W+的市场大家对经济性没那么敏感,讨论的是豪华体验,但经济性没有成为主要的卖点,原因在于它没有出现跨越式的成绩。2L时代,但是一个里程碑。从我所在的广州为起点,2100公里的直线距离可以辐射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甚至是呼和浩特。如果你是自驾长途,意味着你可以一箱油从广州跑到大西北,春节自驾一路没有任何补能的困扰。如果你是短途通勤,意味着你可以把三天一充电,二周加油一次的频率,拓展到1个月加一次油。如果你是旅行,意味着你露营时可以尽情地放电,或者甚至于说,巴黎到莫斯科也就2500公里不到---一箱油,足够在欧洲横跨N个国家。 这种远远超过“实际场景需求”的存在,我会想到“这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这句话,如果说在末日来临的时候你想要一台什么样的车---我觉得这种超长待机的能力,肯定是最靠前的需求之一。至于2.9L,首先要理解这是亏电油耗,不是常规的插混动辄1L、2L的那种数据,是电池低电量时,发动机要持续工作时,依然能够跑出来的成绩。于是它的意义就多了。比如说,对于微观的用户,一年能省下几千块,对于跑得多的网约车司机来说轻松过万。比如说,对于宏观来讲,是能源,也是环保,更是历史进程---我们今天处在能源革命的过程里,固然有“历史趋势”,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里,能够解决“能源安全”的问题。这些跨越式的体验背后,实际上就是“情绪价值”。而情绪价值,就是最大的卖点。 那么,2.9L到底是什么难度呢?可以这么说,对于轿车来说,纯燃油时代的尽头,大概是6L左右---因为发动机的热效率往上推必然就会影响到动力性,要兼顾实用属性的话,大体上就会停留在40%上下,没办法做得更极致了。HEV的混动时代,通过能量回收与发动机工况的优化,可以把油耗拉低到4L上下。混动时期一个重要的特性在于,常规动总的成本要向三电系统进行让渡---但是三电系统原本的效率不低,空间并没有发动机那么大,而动力电池一般只有2kW·h,能完成的任务也相对有限。比如设计功率就是一个问题,如果你认为提供功率的主体是三电,发动机不需要那么大,那么亏电的状态下往往整车就会出现动力不足---这是你在2020年以前能够看到的混动的一个弱点。HEV时代的尽头,大概是4L的状态。我们固然希望百公里油耗能够低于2L、低于1L,最终通往零碳排放,但那是属于纯电,属于氢能源的时代。在这个时期,2L+,我认为是新能源时期的“终极”了。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你会想到在HEV的基础上难道不能上大电池吗?大电池在插混车型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贵。但是秦Plus一击降到7.98W,我才意识到规模效应来了---在卖了几百万台以后,刀片电池的成本至少比我想象中的便宜了大半,插混大规模向燃油市场发起进攻的时代终于来临了,今年4月份,全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了50%---燃油车第一次被迫成为少数派。对于大电池的车型,也许很多人会说“增程”好,但在增程的体系里,发动机永远只能是充电宝---燃油变成了电能,再通过电机输出为机械能,中间有两道效率。而以DM-i为典型的插混技术,可以让发动机进行直驱---燃油能量直接变成机械能。 就是这么好理解,如果从烧油的角度上看,增程不可能做得比DM-i这种插混技术更极致。事实上,21年推出的第四代DM技术,已经把百公里亏电油耗拉到了3.8L的水平了。要更进一步,并不算容易:当时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是43.04%,世界顶级了,电机电驱动不动95%、98%的数值,能挖的潜力并不算特别高。换做是我的话,我会觉得卷能耗,卷续航,到这里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三五年后就全面转战纯电了。但第五代DM还是来了,而且带来了2.9L这个数字。这个事情的背后核心在于发动机46.06%这个恐怖的热效率数字,在于刀片电池直冷系统的提升,在于三电系统的进一步集成化,在于乘员舱空调能耗的优化,在于风阻的降低,在于整车的一切。在目前的时代,不存在单一的、能够实现降维打击式的技术,一切要跨越时代的存在,都必须以整体的形式进行呈现---于是它讲究“上层建筑”,需要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思维和视角,对整车的所有细节进行审视。这是第五代DM技术背后真正的内涵。任何一个友商孤立地去讨论热效率如何啦,七合一电驱系统如何啦,冷媒直冷如何啊,都会成为“落了下乘”的表现。而且,2.9L不是传统意义上的WLTC,作为亏电油耗,它意味着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如此“极度节能”---所以发布会上提到了多个媒体、多条路径的测试结果,基本上都实现了“反向虚标”。 秦L DM-i和海豹06 DM-i作为姐妹车一同亮相,其实还有四件事是值得一说的。首先是,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的意义,有点一样,又不太一样。表面上都是为了新能源,但王朝系列的诞生开始,目标瞄准的是燃油市场的基本盘,目的是通过插混在经济性、动力性上的综合体验去向燃油产品形成打击,而海洋系列瞄准的是纯电市场,意图通过插混的长续航,来补齐纯电产品的里程焦虑。 因为新能源进程的跳跃式发展,原本循序渐进的技术路线,在过去十年里出现了两极分化,而在王朝、海洋两个系列在过去5年里的成功来看,今天通过第五代DM技术殊途同归,一起发布了,有种“会师大决战”的意思,要进一步助力新能源全面决胜燃油了。第二件事是,此前比亚迪基于数百万的销量,在“上半场是新能源,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表述里,针对智能化拿出了“整车智能”的概念,原意是整车智能不仅仅是自动驾驶和智慧座舱,而是一个上层思路去打通智驾、座舱、传统动总和底盘的过程,在这当中可以呈现出许多新的事物,比如空气悬挂结合摄像头可以形成“预瞄路面”,提前调整舒适性的功能,这种整车思维在第五代DM技术上是一以贯之的。第三件事是,平台与用户需求。秦L和海豹06都单独提到了“数字钥匙”,我对这项技术印象深刻的原因在于,它最早出现在仰望U8身上,后来是腾势,再后来下沉到了10W+的车型上来。很多厂家的思路是,越好的产品用越好的体验,而比亚迪的思路是,能上就都给你---一方面高级产品可以借助好的体验提升基层产品的调性,一方面可以提升基层产品的体验,一方面基层产品量大以后实现降本,可以反哺高级产品。逆向思维一下,一举多得。而数字钥匙,这种不仅加密程度、精度极高,甚至于手机没电依然可以通过NFC解锁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带手机出门”,是超级好的体验。懂得用户要什么的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你开起来最舒服的。最后一件事,是奥迪A3跌破20W了,雅阁已经冲到了14W,凯美瑞15W,思域不到10W,你们觉得,是为什么?秦L、海豹06这样的中级轿车,已经9.98W起步了,你们猜猜,合资后面会如何应对? 在全球范围内,相同体验的车型,你不可能在另一个国家,找到比中国更好的价格了,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比较中肯[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