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区的神仙美味“麦肉松”,你们那儿都叫啥?

农度达众伴 2025-03-20 19:04:47

随着气温一天一天升高,各种来自地里的食物也逐步丰富起来了。一种一直心心念念的儿时美食,“冷蒸”又浮现在我眼前。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种南通地区牛B PLUS的食物。

冷蒸是南通启海的通东地区的叫法,其他地方有叫麦蚕的。而我也是脑洞大开,觉得这个东西特别像肉松,于是灵机一动,就有了“麦肉松”这个新词。

所以"麦肉松"在百度上是搜不到的,因为这是我新发明的。你看上面这图,是不是就像肉松一样!

冷蒸是每年春夏时,青黄不接时的产物,这里的麦子尚在灌浆,但大家实在是太饿了,于是就把这种正在灌浆时的麦子,带粒带芒撸下来,首先要脱壳。

如果是家庭小规模,常常是手工脱壳,就是用手搓。但麦芒刺手呀,但对于老农民的手算不了什么,茧厚着呢。脱了壳之后,就是一粒粒光溜溜的青麦粒了。

其实我们需要严谨一下,制作冷蒸的正宗材料,是元麦。芒刺很长,粒子也没有小麦粒那么大。

据说现在老家现在每到季节,也有不少卖的冷蒸是用小麦做的,但总体来说,口感要差很多。因为元麦属于一种青稞,青熟的比较清香,而小麦制成的冷蒸,面腥味相对较浓。

所以大多数时候,大家还是拿到村里或镇上的加工厂,用机器来帮着去壳,这样去得比较干净,口感也好,省时又省力。

去完壳之后,就需要在铁锅上进行炒制。炒制的过程,如果站在灶边的话,会特别特别的香。但炒的时候,火候特别重要,一般需要用文火,太热了,就焦了,很苦很难吃,而且太熟了,发硬了,也没法吃了。

炒完之后,就需要进行粉碎研磨,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用机器,这样能打得比较均匀,因而口感也会比较好。现在很多商品的,会往里加入炒熟的芝麻等,来提高口感。但如果加太多了,改变了冷蒸原来的清香感,就会画蛇添足了!

粉碎完之后,就可以直接吃了,一般会捏成饭图的样子。现在有很多苏州卖的青团,不是一个东西,也完全不是一个味。青团是像大汤圆似的,是特别细腻,面不拉几的东西,只是里面渗了清汁。

冷蒸在乡下现在很少见了,一方面大家元素种得少,另一方面,农村人也少,也没有弄这个东西,但在县城据说每年都有人在当季售卖这个东西。

但时令期非常短,一般也就十天左右,过了时间就遍寻不着了,而且不易保存,所以现在也是稀有之物。

小时候,我们常常把吃不完的,然后晒干,最后煮饭的时候,放在饭上面,也是特别的香。

又见春来到,共尝麦肉松!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支持,农度君将一如既往的为大家提供好的作品和服务!

0 阅读:3

农度达众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