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410: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妍春聊文化 2024-12-13 17:07:04
【前提示】上德就是德的概念,下德就是德的条条。一条一条的列出来就是德条,德款,条条,条例。这个解释可谓震古烁今雷霆万钧吓傻了很多人震聋了更多人。这是老子必须做的,刚需也。首先要确定德的概念,然后才能讨论德的其他。具体的德的条款,只要不丢失德的基本原则,就算是属于德的范畴。否则,失去了德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德的概念不能成立了?无德,就是没有了德的概念!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接下来一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是道的投影,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上德是德的核心内涵,下德是德的具体外延。上德不德,就是上德作为德的概念的内涵的核心是极为抽象的,所以并不像具体的德的样子(更接近道的范畴)。 下德不失德,只要不失去德的基本属性那就是德;如果偏离了德的基本属性,那就是无德。事物只要不失去德的基本属性就算是德,否则就是无德。 【不充说】 一,简单说下道与德的关系。 我曾经将道与德比喻为两条有宽度的平行线,且他们是无缝并行的。也就是说“上德”是无限接近于道的。直观说就是同向的两条行车道。A道是道,B道是德。AB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上德不德”上德看起来不像是德却更像道。 德的概念中内涵的最核心部分,不像是德,尤其是不像具体的德条,更像是一条道儿。这样才(形成)了德的概念。 具体的德条条,只要不失去(悖离)德的基本原则,就算是德,具体的德,德条条。如果悖离了德的基本原则,那才是无德:无法形成德的概念。离开了德的基本原则,当然就不属于德的范畴了。 这样问题就来了。 假定某人或某事,偏离了德的基本原则,那是不是等于偏离了道?是不是就失去了道。 一个失去了道的事物? 也就是无道的事物!居然有无道者! 你不觉得奇怪吗?道可是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世界怎么可能有缺德/无道的事物存在呢? 说天下无道,是可以的。但不能说某某人无道,只可以说他横行霸道。霸道也是道不是? 可以说一个人缺德,即德含量过低,德不配得。但不能说他无德,无德约等于无道。 无道,他就没了。该怎么无德? 所以古代戏文都懂这个,一般的用RAP骂人的时候,都是你这狗东西如何如何算是不仁;你这歪葫芦如何如何全是不义;你这小蹄子如何如何算是不忠;你这木锤子如何如何算是不孝。你看,就是不说无道无德,不道不德! 二,这一句可能是缺失还是原本如此。这可能是道德经最难解的句子之一了。我看了很多很多学着砖家和友道民哲的解说,大抵都是模棱两可,蒙混过关,稀里糊涂的。 (我的意思,友道明白了吗?这一句可能是缺失了部分内容。因为这种关系,这是我解读的核心内容,不便在此细说)。 什么是下德?不清楚。说成是品行低下的人,肯定是不对的。 什么是不失德?不清楚。 怎么就变成了无德?无德又是什么?不清楚。那你还怎么理解这句话?怎么解释老子思想。 我的解释明了直白—— 上德,就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德的概念。 下德,就是具体的形而下的德的外延,德条条。 不失德,就是不偏离不悖离德的基本原则。 有德,有,生产。产生。如此便产生了(形成了)德的定义。 无德,无,没有,无法形成。无法形成德的概念或定义,我们还讨论个屁“德”经啊! 【AI作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字面开解道德经所谓深度解析也不过是字面上的延展而不是深度的发掘。AI小作文不代表本人观点——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表面上看,它说的是那些处于下等品德境界(下德)的人,他们总是努力不失去德的外在表现,然而正因为这样,他们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的德(是以无德)。这是老子对道德本质的一种深刻剖析,与我们常规的道德观念似乎有所相悖,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冬日生活打卡季#​ #我在岛屿读书#​ #头条晒图大赛#​ #韩执政党党首:尹锡悦无意提前下台#​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