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243:道者同于道

妍春聊文化 2024-06-08 02:10:15

【前提示】世传本使用了广义的道,出土残本没有,所以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的区别。修道得道,修德得德,啥也不修,啥也不得,这不是很正常吗?所以,修道就是通过修炼,道就会赋能于修道者,而修道者就会慢慢地与道趋同,是谓“得道”。



【视频版】略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接下来“道者同于道”。

道者,就是“从事于道者”就是“想修道的人”,这里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从事于道者”就是指“修道”的人;“从事于德者”就是“修德”的人,修道与修德是两回事。

同,与“和光同尘”的“同”一样,因为“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所以“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也就是说,从事于道的人,道就会赋能于他;他身上的道的特征就会越来越明显。言下之意,我们通过观察“善道者”的特征,就能回溯观察到道的一些特点。

【补充说明】

世传王本: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出土残本: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现在,大多数人都依从了出土残本的说法,但我以为这样是不完善的,其完整的句子应该是这样——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从事于失者同于失。

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完善的。而世传本则是把“从事于道者”作为统称,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只是各有各的修法,有人修道,有人修德,有人什么也不修。什么也不修,也是一种修。

这样“从事于道者”的这个“道”就成了广义的“道”。如道不同不相与为谋,孔孟之道,各种各样的“道”的提法,都属于广义的道。

根据出土残本修改之后,变成了“修道得道,修德得德,啥也不修,啥也不得”。似乎也没错,只是修改之后的“道”就成了狭义的道,专指特指老子道德经所道之道。也就是开头第一个字。

再说下,“同”。相同。这里的“同”是不是合二为一,天人合一。还是“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而已。这个程度,差别可是太大了。

犹如“和光同尘”,和光,犹如和面,面与水合到一起。同尘,化为一粒尘埃。尘,小土,最小的颗粒,就是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玻色子,费格斯玻色子,费米子,胶子,夸克……之类,都是“尘”。尘,就是粒子。

同尘,就是化为粒子,还是与粒子在一起,也就是“你还是你,只适合粒子在一起”。

人只能和人在一起,人只能和大地万物在一起,人实际上就是和这世界的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在一起的。

在一起,还是在一体?也就是人(个体的人)化为一粒粒子。怎样理解?涉及到老子的基本思想。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老子认识世界也许也是为了“改造世界”,但老子认为——所谓“改造世界”,首先是“改造自己”。通过改造自己(自身),就可以改造世界。

虽然,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不存在“改造世界”的概念,但是他认识世界确实是为了“改造自身”。因为通过修炼可以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提升生命维度,就是把自己自身生命,提升到更高的维度时空。“这The世界”有好多好多宇宙这样的时空体系。

0 阅读:4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