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是春秋晚期的一霸,这个强大的南方诸侯国甚至一度攻入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国的都城,又击溃了宿敌越国,在此之后又北上攻击齐国,还和晋国争霸。但最终这个在半个世纪中迅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被自己昔日的手下败将越国灭亡。
玉器。
而这说到底其实还是实力问题。我们先不说吴国,说吴国的死对头越国,卧薪尝胆之后的越王勾践对吴国第二次开战的时候动员了多少人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如下记载“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所谓的“教士四万人”可以理解为服义务兵役的小自耕农,君子则是越王政权的核心部队,是贵族组成的卫队,习流为水军,诸御可能是官名,看其数量应该也是贵族组成的部队。
青铜武器。
从以上的记录可以看出,越国动员的军队中,能保持脱产状态的武装人员总人数不过9000人。咱们再看吴国。
青铜武器。
《国语》的“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记载,吴军对晋国进行军事恐吓的时候列出了大约三万人的主力部队“吴王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袍。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抱。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赏、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旂、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旂、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陈,去晋军一里”。
青铜武器。
这里的记载应该是《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所记载的吴王夫差所参加的黄池之会“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注意这里击杀(或者俘虏)吴国太子友的越国军队的人数变成了5000人。
青铜武器。
而根据夫差仓皇撤退的情况来看“吴王既会,越闻愈章,恐齐、宋之为己害也,乃命王孙雒先与勇获帅徒师,以为过宾于宋,以焚其北郛焉而过之”他北上争霸确实带走了吴国国内绝大多数的精锐兵力。
青铜武器。
而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在开战之前的演讲“越王会军列士,而大诫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不足,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甲者十有三万人,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今寡人将助天威,吾不欲匹夫之小勇也,吾欲士卒进则思赏,退则避刑”其中称吴国国内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国语越语中记载越王勾践的演讲“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这里的“亿”指的是10万,也就是说和吴越争霸年代最近的国语的记载吴国能动员的总兵力是103000人。
青铜武器。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在第一次交战之后四年,吴越两国又爆发了笠泽之战,楚国又攻灭了陈国。
青铜武器。
史记陈杞世家记载陈国在郢都之战后的悲惨遭遇“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怀公乃以疾谢吴。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愍公。愍公六年,孔子适陈。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吴师去。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十五年,宋灭曹。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侯。陈侯恐,如吴。楚伐陈。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惠王。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愍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
青铜武器。
楚国青铜大鼎。
在郢都被吴军攻陷之后,吴王阖闾召见此时仍是楚国附庸国的陈国国君,陈国国君十分害怕吴国的实力,所以准备前往,手下人劝他不要背叛楚国,四年之后吴王再次召见陈国国君,陈国国君陈怀公不得不前往,结果被扣留,陈怀公后来在楚国病死,吴国一方强行拥立了陈愍公,但事实上陈国依旧附属于楚国,于是吴国又接连两次伐陈,楚昭王来救,后来在楚军驻地城父去世。吴国军队在艾陵之战中击溃齐国军队后,吴王又一次召见陈国国君,陈国于是不得不拜服于吴国的权威之下,成为吴国的附属国,最后在吴王夫差十八年被楚国所灭。
青铜武器。
青铜鼎。
所以楚国在笠泽之战后吞并陈国实际上也是挤压吴国生存空间的一种手段。咱们看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就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点,楚惠王八年,楚惠王平定白公胜之乱后“灭陈而县之”楚惠王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四十二年,楚灭蔡。四十四年,楚灭杞。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所以说吴国实际上面临着至少三个方向的压力,北面的齐国以及南面的越国,还有西面的楚国,在越国成功灭亡吴国的战争中,楚国方面的参战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的遗言“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干戈,跨江涉淮,从晋齐之地,功德巍巍,自致于斯,其可不诫乎?夫霸者之后,难以久立,其慎之哉!”还有范蠡所推荐的楚国“善射者”陈音,都足以证明越王勾践的灭吴大军得到了楚国的帮助。
青铜鼎。
而楚国的这份投资得到了非常丰厚的回报“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除此之外,楚国还吞并一些春秋时代相对比较活跃的小国,除了上文所说的陈国之外,还有杞国和蔡国。
良渚文化玉琮。
所以说吴国最终灭亡其实还是实力的问题,极限动员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的诸侯国在近30年的时间之内和一个能够动员5万人邻国频繁对线,同时又和北方的齐国还有晋国以及西方的楚国大打出手。吴国在多线争霸战争之中耗尽了国内的人力和物力,这才是其最终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