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福建两省清军绿营兵的实力如何?明郑政权为何无法消灭他们?

历史看最美 2025-01-23 04:51:44

在永历年间的清廷控制区中,以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福建是无法和浙江以及南直隶地区相比的,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就曾经说“窃照闽省僻在一隅,凭山附海,幅员不广,财赋有限”,占据金厦的明军也屡次前往广东潮州揭阳等地征发军粮军饷“藩欲提师南下,议攻鸥汀埧贼寨,以屡阻我潮、揭粮运”可见至少在当时,对于各派势力来说,福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财赋来源地。

明代铁火炮。

而如果我们把视角切到清朝这一方就会发现福建也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省份。首先福建的地形是很复杂,那是山峦丘陵起伏,溪水小河纵横,换句话说就是路况很难绷,这也就导致清朝所控制的府城县城州城之间的联系不便,一城受到明军围攻,援军到来的速度会很慢,而且更要命的在于,各城内的守军的人数是非常少的,就比如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兴化副将满进忠称“南安兵单力薄,不足百人,难守府城,又无御外之力,故与泉州知府商酌,调该处各县兵马、钱粮及知县一并前来守府城”。

明军水师。

南安作为一个府城,清廷在此的绿营守军居然只有不到百人,别说出城迎敌了,就是守城都有问题,其他城市的守军人数虽然没有少到这个地步,但是也不会多多少,就是泉州府城这样福建省内的大城市,也是如此,如泉州副将韩尚亮就曾经请求过援兵“府城兵单,难以内外相顾,速派援兵协剿事”所以清廷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的行政机构肯定是要和当地的一些绅士以及地方势力有所合作的,就比如郑军进攻同安县城,按照清朝的说法,清军的损失除了一名千总以及十几名绿营兵之外,还有乡总举人一人、社长一人、乡总生员数人。

绿营兵。

清朝的闽浙总督陈锦曾经在顺治六年十二月上过一封有关福建、浙江两省经制绿营兵的揭帖,首先说了浙江一省的重要性“浙省乃滨海重地,夙号东南保障”然后就是一些城市的绿营兵驻防问题,比如应该增加杭州守军的人数;定关、台州、温州三地的绿营军水师应再增加3000人;衢州清军的驻防问题,清史稿兵志记载,顺治五年定制“衢州二镇总兵官,标兵皆三营,营设将领八,共兵各三千”。

绿营骑兵。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浙江全省共计十二道,应该需要十二个中军守备,按清实录以及清史稿的情况来看,一员守备应该领绿营兵100人;除此之外浙江全省最重要的地方无外乎三处,那就是定海、台州、温州,这三个地方应该设水师6000人,每处2000人,而陆军各营每十名士卒中应该有步兵七名,骑兵三名,同时将新造的120艘水艍船全部分给定海、台州、温州,每处发40艘。

然后又谈到浙闽总督标营“浙闽总督标下中军副将兼管中营参将事一员张国勋,旗鼓都司一员蒋彪,中营中军守备一员李成,右营参将一员黄世杰,右营中军守备一员杨邦国,右营参将一员郑元勋,右营中军守备一员佟国梁”和清实录中留下的有关清廷其他省份的督抚标营编制的记载差不多:浙闽总督标营分为左中右营,士兵人数估计在3000~5000之间。

小船模型。

然后咱们再看福建,福建的记载是比较清晰的,在顺治七年曾经有过一次裁军“巡抚原有标兵二千,现裁八百;泉州总兵原有镇兵二千、守城二千、水师一千,现裁一千;延平府原有守城兵三千,现裁一千;汀州府总兵原有镇兵二千,守城兵三千,现裁一千;邵武府原有守城兵三千,现裁一千;福宁州原有守城兵二千,现裁二百。共裁五千兵丁”这一年五月的事情,按清世祖实录的记载,在这一年的八月,清廷定福建绿营兵经制,首先说一些比较小的单位:比如福建共有十道,道在明清两朝其性质有点类似于州府通判,其职责很杂,军事民政兼顾,每一道除了文官长官之外,和浙江一样都有中军守备一员,士兵百人。

清朝绿营兵。

上述提到的城市守军(含水师)包括:泉州绿营兵5000人;延平府2000人;汀州府4000人;邵武府2000人;福宁州守军1800人,还有福建抚标兵力1200人。以上各城市所有的绿营兵人数共计16000人。

崇祯年间的铭文铁炮。

补齐上文未说到的府县清朝守军人数;福州守军3000,水军人数2000;漳州守军3000,水军1000;兴化守军2000;建宁守军3000;云霄镇守军1000;浦城县守军1000。除此之外还有福建督标3000人,以上共计19000人。

16000人加上19000人,清廷在福建的总兵力为3.6万人,噢,对了,还得加上10个道标的人数,那清朝福建绿营军的总兵力达到了3.7万人。

咱们现在可以概括一下浙江和福建两个省,清军兵力分配的一些特点。其实也就一个,那就是重点布防,在浙江地区清军的布防重点是台州、温州、定海,台州温州不必多说,定海毕竟离舟山很近,而舟山海域又是鲁监国旧军张名振部常出没之地,在金塘山海面甚至还出现过清军9艘运兵船被200艘明军战船围攻的“盛况”。

清朝绿营兵将领。

而福建地区的布防重点就更明显了毕竟清朝福建当局有金厦地区明军这个肘腋之患,所以其布防重点肯定在漳州、泉州。咱们之前说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清廷在南方各省份的军事部署那是皮薄馅大,只要南明一方把五个指头攥成一个拳头往前一伸,就能打破一点,收复足够多的城市,获得更多的人口,所以说这种重点布防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问题在于“重点布防”也不见得就能挡住南明政权的进攻,就比如咱们之前说的不止一次的漳州战役,郑成功以1~2万人的兵力围攻漳州府城,漳州府城内的守军加上陈锦从浙江调来的马进宝,总兵力也就8000,甚至很有可能还不到8000,因为漳州绿营兵在之前还伤亡惨重,上文所提到的台州温州定海三处的水师,每一处也不过2000人,百十来艘船,说句难听点,这够干啥的?

郑军水师是个什么规模?之前咱们已经列过很多例子了。

可为啥郑成功自始至终都没法收复福建全省呢?首先第一个原因,明朝给各府各县修得城墙太好了,一两千绿营兵哪怕野战水战打不过你明郑军,人家直接缩进城墙里,就能恶心明军很长时间。第二个原因就是清朝的南直隶当局可以出动满汉蒙八旗马队南下援救副将,只要这些人一出动,郑军原本顺风局的战场很可能就会变成逆风局,要想打败这些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肯定要比之前以兵力优势打败福建省内的清军绿营机动兵力要难得多。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