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哪了

历史看最美 2025-01-06 02:51:43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王振华

字数:1896,阅读时间:约2分钟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在李景隆和朱橞的策应下,燕军从金川门冲进金陵城。知道大势已去的朱允炆没有选择继续坚持作战,而是在宫内点起了熊熊大火拂袖而去。当朱棣进宫后,只在废墟中找到一具烧焦的尸体。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这不是朱允炆,而是马皇后。演技爆发的朱棣当即痛哭失声,声称皇帝不该寻短见,很明显,这是在向外界释放两个信号。一是皇帝死了,现在有了空缺需要有人填补。二是表明,我没杀皇帝,没有弑君之罪。

▲建文帝朱允炆

没过多久,朱棣就在部下的再三请求下“勉强”即位。那么,朱棣明知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体,他就真的放心嘛?答案是否定的,朱棣从一开始就知道朱允炆没有死,没放弃对朱允炆的寻找。从永乐五年开始,朱棣就派胡濙在南方各地巡查建文帝的下落,因为没见到建文帝的尸体,又听闻坊间传言建文帝落发为僧云游天下,所以朱棣才会费这么大的功夫组织“寻亲团队”。这一找就是十六年,期间胡濙的母亲去世,想请假回家奔丧,朱棣都不准许,只是把胡濙提拔为礼部左侍郎,让他继续加班。不仅如此,在他的身边还安插了朱棣的眼线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防止他出工不出力或者知情不报,足以见得朱棣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很多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就是怕将来他会借兵复仇。直到1423年初的一个深夜,胡濙匆匆忙忙的赶到宣府前线找朱棣,当时朱棣已经休息了,听说是胡濙求见时,立刻起床与他进行了一对一的交谈,谈话的内容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是这次对话一直持续到了凌晨三点(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朱棣等待了十几年,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答案,要么是朱允炆已死了,要么是胡濙替他做到了,这夜过后,朱棣似乎放下了心中的疑虑,表现得很轻松愉悦。半年后,朱棣因病去世。人往往就是这样,困扰心中多年的羁绊解开后,也就坦然了。

▲朱棣

当时朱棣得到的答案无非三种,一是建文帝已死,这是朱棣最放心的。二是建文帝还活着,但胡濙奔波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寻找这个结果,最起码也要把建文帝活捉回去,如果回去告诉朱棣他过得很好,朱棣还可能和他彻夜长谈,第二天表现的表情舒畅精神解脱嘛?要知道当时他还在前线,战斗并没有结束。第三种则是朱允炆确实被找到了,但是也表示不再争夺皇位。即便如此,以朱棣的一贯做法,也会派人去杀人灭口。只有他的死,才能换来自己的安心。

从客观角度来看,朱棣能有这样的表现,肯定是得到了建文帝已死的消息。如果建文帝还活着,即使不想着复仇,也难免被反对势力所支持。朱棣虽然占领了金陵城,但城内还有很大的势力并不支持自己,一旦有建文帝复出的消息,不论是真是假,各地反对朱棣的势力就会联合起来,城内也会有不少人做内应。所以朱棣必须这么做,并且进行迁都(迁都是多种原因综合考量)。如果朱允炆没死,而是跑到海外,也会对朱棣造成很大威胁,以他明朝皇帝的身份,完全可以向周围属国借兵,或者联合海盗对沿海地区进行威胁,这样一来,内地的旧势力也会造反进行响应,这是朱棣最不愿意看到的。对照一百多年后戚继光平定倭寇的艰难程度,就足以论证这个猜想。

除此之外,我们从朱棣身边的一些情况也能看得出,建文帝确实是逃走了。首先,坊间传言给建文帝剃度的和尚是溥洽,朱棣一进城就把他抓了起来,没审问出结果,所以就一直关押了他十几年,最后还是看在功臣姚广孝求情的份上才将其释放,如果朱允炆真的死在了宫中,那关押溥洽的意义何在?反观打开城门的朱橞在永乐十五年也进行了谋反。在此期间,朱橞曾大放厥词,声称自己开门是为了放走建文帝,你朱棣为什么夺了人家皇位?现在建文帝在我府上,我要反对你的行为。这虽然是他的胡言乱语,没什么可信度。但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如果建文帝真的死了,他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显然,当年朱棣宣称建文帝死亡的消息是为了掩人耳目,他才会借题发挥。如果朱棣把朱允炆失踪的消息放出去,自己就永远得不到合理登上皇位的机会,外面也会不断地冒出“朱允炆”来反对自己。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建文帝由于自己的无能和优柔寡断,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丢掉了皇位,就好比一百个选择题,他只要选对一次就可以彻底抹除掉朱棣这个麻烦,但他却巧妙的避开了全部正确答案。朱元璋在世时,朱允炆就曾经问过,如果我的叔叔们造反怎么办?朱元璋只是沉默不语,并没有回答。而根据谷应泰记载,朱元璋早就为他准备好了剃度的物品和逃跑的路线。这一记载的真实程度我们无法考证,但是一个自幼养尊处优的年轻人在外逃命又能坚持多久?面对环境的艰苦和追兵的搜捕,身边的侍从能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追随的又有多少呢?这些虽然都未成定论,但种种情况都可以论证,朱棣得到了建文帝已死的消息。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王振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