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1896,阅读时间:约2分钟
作为西周时期的宗姬强藩,鲁国在春秋时期的疆域虽然有所扩张。但是面对社会的变化自身也在面临转型之路。那么鲁国为了改变自身的现状又做了哪些呢?所以本文就来说一说春秋战国之际鲁国的选择。
对于喜欢先秦史的读者朋友关于鲁国起家的历史即使不能说耳熟能详,也不会说陌生因为鲁国的事迹在两周是非常多的。
鲁国不只是作为周公长子的封国,还是周王室统治东方的重要基地。所以这西周到春秋初年鲁国也算是一流强国。但是进入春秋以后面对齐国等国的压力鲁国也在进行调整,比如整合各个家族的力量。虽然后来鲁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自保,但是鲁国的政权逐渐由三桓把持。三桓通过做三军等措施对鲁国军事力量的渗透,掌握了鲁国的军队和领土。最终完成了对鲁国军政大事的控制,鲁国公室几乎被架空。
除了文献证明三桓对公室架空以外在考古发掘中也有显示,专家发现鲁国故城里有一座很小的城中城,那个城中城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个城中城非常小只有十万平米并且年代不是很早,《左传》中提到鲁成公九年(公元前560年)时城中城,然后鲁定公时又把中城修了一遍,有观点认为这是防范三桓。
但是鲁国有计划吗?有,因为随着齐国的南下。三桓的势力被不断削弱。鲁国君主开始不断收回自己的权力,而当时的鲁国获得两个人才,一个是吴起另一个是公仪休。
说到吴起,许多人再熟悉不过。当时的战神,无一败仗。吴起最初是季昭子推荐的,在前412年齐国大举侵犯鲁国边境,鲁元公想任命吴起为将军,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结果一个东周版《消失的她》上映,然后吴起打赢了。
结果吴起战功赫赫,但是吴起的做法让人不满。再加上吴起的战国也遭人嫉妒。
所以有人向鲁元公进谗,认为吴起为人“猜忍”,且过大的战果容易招致“诸侯图鲁”。因主公季昭子被杀,吴起害怕牵连到自己离开鲁国。
许多人觉得是有人嫉妒导致吴起离开鲁国,但是对于鲁国来说之前的三桓影响太大了。三桓好歹是自己宗亲那吴起呢?北面的齐国改朝换代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且吴起战功赫赫,会不会引起周边警觉导致鲁国被群殴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吴起的离开对鲁国来说损失在当时看起来不大但是实际上呢?后来吴起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可以说鲁国手里一个重要的王牌被鲁国浪费了,毕竟吴起那种名将有几个?但是这只是现代人的看法。因为对当时都鲁国君主来说再来个权臣不敢想象。
而季昭子被杀后季氏进一步没落随后孟孙氏和叔孙氏领地被齐国夺取。鲁国三桓也逐渐失去对鲁国的掌控,面对鲁国国君的收权行动鲁季孙氏可能划走了以费邑为中心的一大片国土建立了费国。
季孙氏的做法这进一步削弱了鲁国的实力,虽然有资料说费地只是鲁国普通封君。因为从一些资料来看费国还是实行鲁国的法律,季孙氏
更像是自己主动交权。虽然鲁国曾经进攻过费国,但是后来关系还算可以。
虽然鲁穆公在三桓衰落后任命公仪休为相进行改革,那么公仪休有何特点呢?
许多读者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一个宰相不喜欢金银美女却喜欢吃鱼,而且还和猫咪抢鱼吃。但是却拒绝收别人的鱼,宁可把自己的玉佩去换鱼吃。那个宰相就是公仪休,可见公仪休特点就是清廉。公仪休还有一个事迹就是看到自己家的织布机质量好毁了自己的织布机,看到自己家菜园子长的菜好毁了自己家的菜园子。这里还可以看到公仪休另一面,不希望官员经营产业与民争利。这也说明鲁国当时实行俸禄制,而且国君对官员掌控强化了许多。从两个人的选择来看,鲁国国君选择品行高并且是同宗的公仪休,后来从公仪休的所作所为来看确实没有选错。
鲁穆公和公仪休君臣让鲁国从原来的贵族国家到官僚国家转变,但是鲁国却等不及了。
公仪休虽然有才干为官清廉,鲁穆公也想重振公室但是鲁国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公仪休没有吴起那种军事才能,所以鲁国很难进一步发展了。因为北方有一个齐国,随着陈氏逐渐掌控齐国北方的威胁进一步增加。
前411年,齐国“取鲁之一城”,前408年复“取鲁之郕”公元前385年,齐国再次出手伐鲁,一度攻陷了鲁国国都曲阜。因为赵国出手鲁国才得以自保,后来鲁国凭借外交手段勉强自保局限在山东西南部。但是鲁国在战国的这段时间基本平稳运行,并且在五国伐齐的时候鲁国安然无事。
结果到了公元前255年,楚国为了扩充实力选择向泗水流域发展,此时鲁国为楚国所灭。在此前一年西周国灭周天子退出历史舞台,周朝灭亡。而作为周公后裔的鲁国也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不管怎么说鲁国的周礼对山东人性格还是有深刻的影响的。相对于齐文化的好利享乐,鲁文化重秩序礼义。而今天大家对山东人一些看法习惯,大多也来自鲁文化。虽然大家对于山东争议很多,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在一些地区流行的疾病在山东很少,银行不良资产率也相对较低。临沂小商品称开发时,浙江商人对山东人评价很高。这也算是鲁文化留给山东的财富吧。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双尾猫。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