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 著
熟悉中国小孩教育的家长都知道,孩子犯了错常常被训斥的一句话就是“还敢不敢再XX了”,孩子怕了就会说不敢了,为什么不敢呢,因为再做就会被修理,这就是“法家他律做基层”,御人性之阴以规则制度作用的层次,故“法家他律做基层”的主要功效,就在于立规矩,使人们“不敢”轻易越矩妄动;
可一旦没威慑住就比较尴尬了,就只能升级到儒家的自律担当,道德良知,是非对错,“能不能”做的层次了。比如儒家就在法家他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小人与君子的观念,天理与良心的说法,劝诫人们要有“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者无敌、知耻而后勇”的自律担当和良知观念,以至于做什么事情之前都提前思考一下合不合礼节?能不能做好?是否无咎?有没有后遗症等等相关联的问题。
因此,用法家和儒家的方式管教孩子,还要有个适度的问题和保持威慑的原则,不能为打骂而打骂,防止过犹不及的问题,一旦这种持续极端的打骂方式超过了孩子的耐受极限,造成打骂两种手段都失效的时候,那这个小孩的教育问题就相当的棘手了。
打骂都失效的时候,就尴尬了
“欲治其乱,先治其心”,因此儒家才说“知耻而后勇”,意思是做事不能只顾自己,不能丧天害理,敢于对自己有更高的自律要求才是真正的勇敢。美国堪称世界上法律最完备,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最深入的国家,在社会个阶层仍有各种各样的丑闻和犯罪问题层出不穷,就是最好的明证。
法安天下,德润人性,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唯有如此,才能合理引导约束人性阴阳之道。儒法兼治,既要基本的法家他律监督约束,更要自觉的儒家自律担当,美国当前就处在这个关键的突破期。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的、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具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功能。在“儒法兼治”的基础上长此以往,就能更进一步突破到儒道衔接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甚至道家自性的“混沌无极、顺势而为、无为而治”的境界。即常说的不想做,想都不想,为什么不想呢?不需要,内部和外部的形势环境都不需要我多此一举,顺势而为即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敢、不能、不想”,代表了“法儒道层级管理"的三个不同进阶层次。其原因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道的品级最高,德、仁、义、礼,则逐次等而下之。故老子贵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荀子贵礼,韩非子贵法。
法儒道层级管理模式图
道应天,儒应人,法应变,三家同源一体,缺一不可,从天地人三才 “阴阳之道”的角度来说,“法、儒、道”三家之言才是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够合于天伦,极于人伦,通于权变,道儒法三家之言构成了我们炎黄子孙思维里的深层意识。
治理国家,素朴用道,教化用儒,以乱用法,道儒法三家是人类从素朴天真到礼乐教化,再到法令惩戒的三个阶段,把三家合而为一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整体架构和思维体系。
“上兵伐谋”,就是《孙子兵法》中的“法儒道层级管理”模式
比如“上兵伐谋”用的是道家对无用为,无为而为,顺势而为之精髓,让对方“不想战”;“其次伐交”用的是儒家自律担当、激发良知、激励鞭策、知耻而后勇之要义,让对方“不能战”;“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的是法家他律约束、以恶制恶、以暴制暴之手段,让对方“不敢战”,为什么“不敢战”呢?因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法家“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之下下策,当戒之慎之。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方“不想战”!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换句话说就是:知礼方能晓义,晓义方能知仁,知仁方能不失德,不失德方能上德,上德近乎于道,通俗地讲就是做好了基层他律的法家,才能逐渐进入中层自律的儒家,做好了中层自律的儒家,也才能逐渐进入高层自性的道家。
也许未来当人们自觉地摒弃一切人为的意识形态时,老子《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法家做基层,儒家做中层,道家做高层”的最佳组合治理模式将大放其彩,大行其道。目前来看,在这一领域我们无疑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率先在反腐倡廉领域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体制机制,合理引导约束人性阴阳之道,这本身就是对老子所推崇的“法家做基层,儒家做中层,道家做高层”的最佳组合治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应用和伟大实践。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反腐机制
而目前仍单纯盲目地崇尚依法治国的西方文明,也逐渐达到了其发展的瓶颈期和困惑期,并在逐步进入懵懂的德治启蒙期,当大家都经历过当下轰轰烈烈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践洗礼,经过我们成功治理模式的言传身教后,也都将逐渐主动或被动地进阶到法治和德治互为补充,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的全面治理模式。
上一篇:从阴阳太极看“平天下”之理:论道家自性的无为而为,顺势而为
作者 | 东方既白
简介: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易经》和《道德经》系统架构体系的开创者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