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三个残疾,核弹老人魏世杰的家庭谁来帮助?

奇人看其事 2024-05-25 08:49:23

夕阳西下,魏世杰牵着老伴的手,一起去市场。

他们要穿过眼前的石阶,去黑山那头的农贸市场买菜。路程不远,每一次走过却仿佛走过了一生。

夕阳下的依偎、风雨中的搀扶,是老人这一辈子用心守护的家园。

即便在外人看来,这个家园略显破败,可他依旧用年迈的身躯照顾着家里三个病人,无微不至、豁达坚强,一如当年参加核工作,那样坚定、从容。

魏世杰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倒霉老头”。

老头看起来的确很“倒霉”,一家四口人,除他自己身体稍微健康之外,老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两个孩子则患有终生不能康复的重病。

而这一切的根源,与他的工作有关——核事业。

一、厄运专找苦命人

1964年,魏世杰大学毕业。

青春洋溢的年纪,总有远大抱负,他一个物理系大学生,自然想从事相关行业、取得一定成就。

让他没想到的是,一毕业就被分配到青海一家机械厂。

至少这家机械厂对外算不上起眼,可等他真正走进这里,才发现其中别有洞天,这家机械厂对外名称为“青海省综合机械厂”。

当然,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221厂!

221厂是干什么的?研究核武器的。

因此他分配到这里后,表面上是机械厂工人,实际是核武器研发人员之一,主要负责炸药部件的性能测试。

不过这个工作很危险,随时都会丢命那种。

一旦发生意料之外的爆炸,损失必然十分惨重。

魏世杰就曾亲历,当时基地一个车间发生意外爆炸,车间瞬间被吞没,几位同事当场壮烈牺牲。

那是他第一次正面死亡,内心除了恐惧之外,更多是继续下去的决心。

核事业的发展于大众而言是神秘的,于他们是艰辛的,充满了未知。一如同事牺牲在意外爆炸中,实际类似的事情屡有发生。

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坚持,是责任驱使。

除了各种意外,还必须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魏世杰所在的221基地,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茫茫戈壁滩、深山密林中,荒无人烟、无人问津,与一应仪器作伴,身处寂寥之中,能做的也只有坚持!

他尤记得初到221基地之前,在礼堂所作宣誓:

“我宣誓誓死保守国家机密,并同一切泄密窃密行为作坚决斗争......”

魏世杰(左)

当时他并不知道即将接触什么秘密,或许模糊猜到了,却只能将秘密深埋心中。就这样,他隐姓埋名26年。

随着近些年逐渐揭秘,那批在戈壁沙漠、深山密林中砥砺前行的“核工作者”渐渐被大众熟知。

当然,大众了解的最详细、最全面的,应当是于敏、钱学森、钱三强等人的事迹,魏世杰的事迹是近些年才渐被人熟知。更甚于大众知道他,并非因“核事业”,而是他后半生的悲惨经历。

1990年,魏世杰一家四口回到家乡青岛。

隐姓埋名26载,本以崭新的心情迎接美好未来,没想到迎来的是接连噩耗,以及压在身上的重担。

魏世杰(右)

先是他的儿子魏纲被诊断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二级智力残疾,终身智力水平都维持在六七岁的样子,无法工作,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本就受过刺激、精神失常的妻子陈位英,因儿子被诊断出先天性智力缺陷,病情愈发严重,患上了重度抑郁、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命运往往不会给人以喘息的机会,即便早已负重前行,或许就是“厄运专找苦命人”。

2000年,女儿魏海燕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并不是家里第一个病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他的儿子、妻子先后患病,就只有他一个情况稍微好一些。

这些年在戈壁、在深山、在高原工作,他都不曾无助过。

也正是那26年隐姓埋名的生活,给予了他前行的动力。想到从前一起生活的战友,念及那些年的艰辛,他就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我要是死了,你就能轻松一点

从2000年开始,一家人都需要魏世杰照顾。

儿子魏纲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不能工作,甚至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智力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

每天不洗澡、不洗衣服,在小区游荡,有时候还会去超市捡一些烂水果、腐烂的鱼,像宝贝似的藏在家里。

魏世杰只能尽可能让孩子看起来干净一点,将捡回来的烂水果、腐烂的鱼全部丢出去。唯一让他安慰的是,虽然魏纲是智力缺陷,脾气却很好,他丢那些东西、教孩子穿衣做饭,魏纲在一旁都安静的听着。

不过,家里另外两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却不满魏纲,从刚开始的讨厌,慢慢发展到不想和魏纲住在一起。

对于这对患精神分裂症的母女来说,不能有丁点冒犯和刺激。而魏纲并不理解、也不在意这些,时常惹得陈位英和魏海燕犯病。

精神分裂症一犯病,就会出现严重的幻听、幻视,作出一些出格举动。让魏世杰印象最深刻的一会,是妻子陈位英突然犯病而自杀。

好在抢救及时,陈位英才脱离生命危险。当妻子醒过来后,就紧紧拉着他的手,说:“我看你太累了,我要是死了,也许你能轻松一点。”

两行浊泪无声而下,魏世杰既心疼又无奈。

这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清醒又茫然地活着。为了尽可能安抚母女俩的情绪,魏世杰只好让魏纲单独出去住。

住得不远,离家就两站公交站的距离。

他时常去看望,毕竟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独自生活一定有很多困难。

于是,他的一天生活就变得异常“单调”。

早上,坐在桌边看看书、刷刷新闻,又或是写小说,前提是妻子身体没有不适,女儿没有发病,儿子没有打电话让他过去。

说起写小说,这几乎是他后半生最大的乐趣。

早在221基地从事核事业时,魏世杰就动笔写下了《原子小演义》、《飞行传奇》等小说,照顾一家三口这些年,他又趁着少有的闲暇时间写下了《禁地青春》等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在网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

仅《禁地青春》这本小说连载以来,一年点击量就超六百万,之后小说经改编成电视剧《青海花儿》,于CCTV8首播。

创作这些年,令他最满足的并不是所写小说出版、改编,而是写关于科学方面的内容,他所写的《科海探秘》是关于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科普书籍,而其所学并非这个专业,为此他还专门到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习。

除《科海探秘》之外,他还写了《原子小演义》、《现代兵器》等,正是这份经历,他被称为“老科技”。

不知不觉,写作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

当然,这部分还穿插着照顾家人的镜头。

若早上妻子状态不好、女儿昨晚睡得不沉,他就必须尽可能安抚妻女的情绪,而这样的情况才是最常见的。

上午十点,女儿魏海燕从房间走出来,神情略显呆滞,呼唤着魏世杰,那一声声“爸爸”,让魏世杰莫名安心。

因为一旦女儿叫自己,那就是要吃东西了。

魏世杰在一旁准备食物,女儿就在旁边看着,老伴这时候一般也醒了,不过基本都躺在沙发上。

给女儿做好饭后,他又连忙给老伴按摩,舒缓对方的情绪。

对于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来说,是容不得一点冒犯和刺激,哪怕是语气稍微重了一点,都会成为发病的导火索。

魏世杰是亲历过魏海燕、陈位英发病的,陈位英甚至在发病期间自杀过,这都让他感到后怕,只能尽可能安抚妻女的情绪,为此只能将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的儿子安排到其他地方住。由此,他的生活是两头跑。

中午,魏世杰开始做四个人的饭——他的、妻子的、儿子的、女儿的,四个人吃的完全不一样。

女儿因长期服用高效安眠药,胃口并不是很好,因此喝一杯牛奶、配一点面包,也就能管个饱,更多时候是一两天都不吃。所以每当女儿主动呼唤魏世杰,魏世杰都很高兴,起码证明女儿还在顽强的活着。

至于妻子,病情稍好些,吃的饮食就比较正常。不过陈位英是湖南人,吃的比较辛辣油腻,而魏世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吃的清淡些,因此给妻子准备了饮食后,他还会给自己准备一份清淡些的食物。

给妻子、女儿做好中午饭后,他还会给儿子魏纲打电话。即便魏纲住的地方不远,可他毕竟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如果不是妻女实在受不得一点刺激,魏世杰也不会让儿子一个人出去住。

就这样,他于忙碌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三、我不畏惧死亡,可不愿老去

有一段时间,魏世杰是医院、家里、儿子住的地方三头跑。

人间疾苦,莫过于此。

魏世杰说:

“我不害怕死亡,只是舍不得家人。”

他最大的心愿只是希望平安的活着,能活的久一点、再久一点,让自己散发的光亮一点、再亮一点。

已经七八十岁高龄的他,后半生绝对称不上幸福。每天都要照顾三个重症脑疾病人,不敢生病、更不敢奢求能出去走一走、逛一逛,更别提旅游、玩乐。

哪怕将这些问题放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都是无解的难题,他却能用笑容去面对人生给予的试炼与苦难。

有人问:“你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吗?”

魏世杰说:“很满意。”

满意的是前半生隐姓埋名,为国家研发核武器,这是忠义;后半生回到家里,照顾亲人,这是情义。

有情有义,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可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自嘲为“倒霉老头”。

“倒霉老人”更让人敬佩的是,即便命运已经无比残酷了,他对未来依旧充满了希望,那才是超脱于生命的豁达。

“倒霉老头”确实很倒霉,却还心系国家、关爱学生。在网上搜索,会搜到数万个相关词条,将一应词条串在一起,就组成了他的一生:捣鼓过26年核武器,有不少科普作品,写过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的倒霉老头。

这些年他还多了一个新身份——孩子王。

魏世杰退休之后,不少单位邀请他去讲有关“两弹一星”的知识,生活早已沉重不堪的他,立马就应了下来,自此活跃于校园、社区之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他制定了两个演讲主题。

1、介绍最新的科学动态

2、以个人亲身经历为模版,讲述“两弹一星”研制所取得成绩和遇到的困难。

兴许是家里有一个智力只有七八岁的儿子,他面对学生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就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能在短时间收获一定知识。

有人问:“值得吗?”

之所以会问他这个问题,实在是作演讲是个费时费力的事,加上公益性质,有时候一连讲一个月、连带着前后备课等,到头来一分钱都没有。对于他来说,似乎并不能为爱发电,还必须考虑现实生活。

魏世杰回答说:“只要孩子们爱听,我就会一直讲下去。”

无关乎金钱、名誉,只因为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

这就是魏世杰,明知人间疾苦、亲历命运残酷,依旧保持着博爱之心。可毕竟他年龄已经七八十岁了,总有老的一天。

一旦他不在了,孩子和妻子怎么办?

魏世杰很早就在为孩子未来考虑,开始寻找合适的监护人,以保证子女日后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现在,魏世杰只想着能多陪亲人一天,能平淡的生活每一天,那人生就是极好的、没有遗憾的。

0 阅读:0

奇人看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