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现象很令人费解,在功利教育的背景下,却有相当多的孩子超然于学业之外,根本没有学业理想。
我常对孩子讲,最辛苦也是最幸福的是执着追求理想的孩子,最无聊最不幸的是没有理想的黑暗生命。
既然考学与未来职业命运息息相关,怎么能超然于学业之外呢?只要身在教育一线,特别是当班主任的,就对孩子顽强抗拒理想教育深感困惑。无论你怎么劝说,理想是学业追求的支点,失去理想学业注定失败,可是孩子拒不接受。多少孩子宁愿荒废学业,也拒绝理想。
只要统计就会发现,在普通班级,真正拥有学业理想,并执着奋斗者总是少之又少。我们采取种种方法启蒙理想觉醒,激励孩子树立高考目标,可孩子就是不理睬。
大致两种原因。一是教育越强化理想教育,越强化功利追逐,孩子就越是抵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要是在师长强迫下学习,孩子就顽强地抗拒理想,把学业当儿戏,把娱乐正事业,追逐眼前的享乐,顽强地抗拒学习。
二是文化根源。千年来的文化字典里,没有理想的字眼,只有野心的词条。多少孩子到17岁,还没有所谓生存忧患意识,也没有职业理想意识,完全是远离社会的自然人。家长没有教育,学校也难有生存教育。
随遇而安,只顾眼前享乐,是这类孩子的基本特点。虽然学业早已躺平,可执着追求娱乐,吃喝玩乐,游戏恋爱,凡是消极的享乐都很敏感,唯独对学业很麻木。
这些孩子也没有抑郁症,看似很健康,但显露出长不大的婴儿的行为特点,成天忙碌却从不学习,追逐廉价的享乐却全然不觉得荒谬。
这些孩子跟重点中学的孩子天壤之别,从价值观到行为习惯,都早已成为高考竞争的边缘人。我要求孩子创作座右铭,对自己写一句激励的话,树立两大目标——班级和年级目标,张贴在桌上。
可是孩子拒绝了,不断催促,反复强调,这样做的意义,可是孩子顽强拒绝。好不容易有十多个孩子贴上座右铭,我很高兴地请他们读读激励自己的话,并鼓舞他们言行一致,奋斗不息,一定要实现奋斗目标。
可是不到一周,那些座右铭就悄然消失了。理想教育多艰难,就看出文化劣根多顽固,而教育远离人生的问题也就格外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