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顾问端纳口述自传10:袁世凯兴亡秘辛

近代史初绽芳华 2024-05-29 07:55:02

1

1915年夏末,中国又陷入一场危机。

对日本才应付过去的危急局面,充分暴露了政府的软弱无能,有些人甚至认为,那是共和政体行不通的明证。

在袁世凯的野心统治下,反对民国的君主主义者本是个活跃的派别,他们怀念往日宫廷的显赫和排场,向往由此享有的舒适生活,这种强烈的怀旧之情正在逐渐化为具体的行动。

在8月间一次招待内阁成员的宴会中,端纳坐在周自齐身旁,对面是北京的所谓政治领袖,被称为"财神"的梁士诒。

这是一席设有75道菜的盛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端纳的老友孙明甫,现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北京代表,也坐在同桌,他不无含意地向同席人提出一个敏感问题:

"诸位先生,在赴宴之前,端纳先生跟我争论了好久,我们争论的问题是,中国应实行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

屋子里立即鸦雀无声,大家都停止吃喝,先是专注地望着孙明甫,然后又盯着端纳。

端纳只好开口:"我强调必须坚持共和政体,但孙明甫先生说,从长远来看,实行君主政体也许会更好一些。"

2

席间一片哗然。

他们似乎早已抱有这种想法,但不方便明言,幸有两个外国人将见解不同的问题提到桌面,大家都有一吐为快之感。

除一人之外,他们全都支持孙明甫,一致认为中国必须恢复君主政体,那个人就是梁士诒,独有他表示异议。

"诸位先生",端纳指出:

"你们不能恢复君主制度,南方人决不会让你们这样做,他们会起来反抗的。"

此话一出,席间顷刻变得死样的寂静,梁士诒同意地望着端纳,但一言不发。

席上宾客不久就议论四起,认为南方人不会开战,也不愿开战,他们不得不接受北京强加的任何政体……,叫嚷之声像连珠炮似的,不绝于耳。

几天后,在北京最著名的一位银行家的府第,一些阁员进行聚餐,恢复帝制又再次成为主要话题。

端纳愁绪满怀,慢悠悠地向一个亭子走去,在那里,柔媚的中国女士们身穿传统旗袍,相互探讨经由最时髦的西方舞蹈传来的新奇拥抱方式。

端纳来到一个烟雾弥漫的房间,在此聚餐的阁员已就如何恢复君主政体作出决定。

由于清廷复辟要引起革命,拥立袁世凯当皇帝便是最好的捷径。

端纳和孙明甫也仍为帝制问题争论不休。

有一天,孙明甫建议一起拜访袁世凯的法律顾问美国教授古德诺。

他们发现,古德诺对这场阴谋也只是一知半解,端纳向他详细介绍了它的背景。

古德诺会心地笑了笑:"让我把形势研究一下,再将结果送交总统,可不可以?"

"凡是不要共和政体的意见书,都是一种祸害。"端纳坚决地说。

古德诺的意见书送给袁世凯之后,拥立君主政体的人们欣喜若狂,公开亮出他们的意图。

古德诺为中国恢复君主制提供理论根据,认为这种制度更符合中国的传统和政治状况,那些人便将意见书改头换面,使之适应他们的帝制活动。

袁世凯非常狡猾,在帝制运动中一直躲在幕后,没有直接出面。

他只是说:"人民要我做的,我就去做。"

君主主义者们宣称,要求袁登龙座的电报有如雪片一般,正从全国各地纷纷飞来,但是端纳知道,所谓"劝进",多是由北京一手操纵的。

古德诺的意见书发表后不久,端纳邀孙明甫一起拜访蔡锷将军。

蔡年轻有为,是南方的革命将领之一,近来已移居北京,袁世凯对他很不放心,只封给他"全国经界局督办"的虚衔。

当晚,端纳接到一个电话,那是蔡锷将军打来的,告及在端纳走后不久,袁世凯的特务便来到他的寓所附近逡巡监视。

端纳听罢,吩咐仆人几句,就匆匆离开了家门,直到次天早上才回来。

3

端纳引起君主政体之争是在8月份,现在已是12月中旬。

这时,经过召集于北京的国民代表会议的一致推戴,袁世凯在居仁堂一次隆重而非公开的仪式中登基,君主制度再度建立起来了。

袁的朋友们各被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袁本人则自号"洪宪皇帝"。

12月20日,孙明甫突然喘着气来找端纳,他拿着晚报大叫:

"在云南都督支持下,蔡锷将军要求12月25日以前取消帝制,否则南军将挥戈北上。"

孙明甫显出迷惑不解的样子:

"我认为蔡锷还在北京。"

"我警告过你和其他人,南方人会起兵反抗。"

端纳说:"有天晚上,他藏在洗衣篓里,由我偷偷地送出去,我还与一位船工讨价还价,让他上船。至于他怎样去到云南,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在天坛行祭天礼

袁世凯对蔡锷的要求置之不理,护国军开始北上。

然而,北京却无视这种凶兆,认为它顶多会造成延迟正式宣布君主政体的日子而已。

从一开始,周自齐对帝制运动就不热心。

3月17日,端纳与他前去拜访政治领袖梁士诒,三个人一起散步,走过园中一个又一个半月形的小拱桥,绕着池子来回转,又穿过一丛丛挺立于路旁的竹子。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秘密由北京潜往云南,通电反袁

"整个事情已经不可收拾",梁士诒说:"我们根本无法说服袁世凯,他完全被那些不顾后果的帝制分子控制。"

第二天中午,端纳收到一张召他进宫的通知,袁世凯住在中南海的居仁堂,那是慈禧太后修建的具有外国风格的宫殿之一。

当端纳和孙明甫来到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前面时,袁的代表蔡廷干将军出来迎接。

端纳边握手边问:"将军,是皇帝接见我呢,还是我去谒见皇帝?"

蔡将军先是微微一笑,接着他那清秀的脸儿就变得严肃起来。

"端纳先生,我晓得你要谈实质问题。"

他用准确的英语说:"但请不要告诉任何人,这次会见是我帮助安排的。"

蔡将军把他们领进一间大屋子时,悄悄地对端纳说:"你劝劝袁世凯取消帝制,我们已陷入困境,可是只有他还不知道。"

他们在一张长长的桌子边坐下,端纳左近是蔡将军,对面是充当翻译的孙明甫。

过了不久,屋子远头的一扇大门被打开,蔡一跃而起,端纳和孙明甫也跟着起立。

"中国皇帝"袁世凯进来了,他长得五短身材,圆头圆脑。

4

袁跟端纳握握手,勉强装作愉快的样子问道:"你这个南方的共和派,身体好吗?"

端纳点头微笑,并把孙明甫介绍了一下。

端纳快人快语,开始扼要地谈到中国当前令人沮丧的状况,在中国,只有他才能畅所欲言并言而无罪。

他宣称,在中国22个省当中,已有17个转而反袁,可能还有别的省要这样做,北京很快就要受到威胁,如此一来,将会导致许多省份走向自治,从而倒退到封建割据的混乱时代。

"不是17个省,而是7个省看来不大高兴。"

袁冷冰冰地说:"这是今早我在公府报纸上看到的:"

"你的那份报纸全是胡说八道,是编给你一人看的。"端纳大胆地说。

他注意到,他的话使蔡将军惴惴不安,袁只是望着端纳,安静地打量这位记者。

端纳继续说:"中国正在分崩离析,你不能任其发展下去,否则,你和你祖先的尸骨都将不得安宁。"

袁似乎已经筋疲力尽,他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里,双臂搁在桌子上。

"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是",端纳说:"你必须退位,再不能装聋作哑了。"

袁说:"我累了。"

他立起身,其他三人也站起。

这位多年前曾使光绪皇帝垮台,后来又逼孙中山让出总统位置的人物,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过大厅,出了大门。

在孙明甫的陪同下,端纳从中南海直接往朱尔典爵士和芮恩施博士的处所,将袁世凯接见的情况和袁氏精神萎靡,将不久于人世的看法告诉他们。

朱尔典爵士坚信,袁不但牢牢地控制全国,而且仍很硬朗,他认为端纳说的是梦话,美国公使同样表示怀疑。

在端纳和孙明甫访问之后三天,3月21日,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恢复民国,袁也仍回任当"总统先生"。

端纳认为,单是恢复共和政体还不够。

他对梁士诒说,南方必然继续斗争,直至袁氏退出政治舞台为止。

5月中旬,梁士诒给端纳打电话,这位记者便急匆匆地赶往梁宅。

"袁要辞职离京",梁士治说:"他请你与英国公使商量一下,在威海卫或香港为他提供方便。"

朱尔典公使听到端纳报告后的反应是:"袁将要退隐的说法多么愚蠢,我才懒得听它。他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他不能辞职,也不应辞职。"

5

"日本人表示愿为袁提供避难所",端纳大声说:

"他们答应给他最高的礼遇,这是多么精明的外交手腕!可是你,像往常那样,遇着浓雾就进退失据,一再蹲在泰晤士河上翘首白厅(英国政府所在地)。

真是该死,老兄!要是你们连袁世凯在威海卫避难都不肯,这对于英国的利益将意味着什么,难道你不知道?何况威海卫还是英国侵占中国的呢!"

朱尔典爵士气得从椅子上暴跳起来,声音又粗又哑:"他们没有正式向我要求避难。还有你,端纳,给我滚出去吧!"

端纳大步向东交民巷奔去,折入芮恩施公使的大门,并直接表明:"袁想要辞职,他需要一支护卫队,需要一个避难的地方。"

芮恩施迟疑片刻,接着说:"你什么时候需要他们?"

"我会通知你。还有,要一艘巡洋舰,从那个港口把袁接走,怎么样?"

"这要请示华盛顿才行。"

芮恩施博士按了一下桌铃,一位秘书随即进来,他当即口授一份发往华盛顿的电报。

6

第二天上午,端纳前往美国使馆,公使交给他一封电报:"如果袁世凯辞职,可当知名人士待之,可给予保护。至于巡洋舰,请电告默多克海军中将。"

南方的讨袁军继续北上,北京越来越不安。

端纳每天都去梁士诒那里探听情况,打听袁世凯是否已经准备离开首都。

将近5月底,端纳收到梁士诒一封急信,他赶紧奔往这位中国老头那边去,以为时机终于来了。

一见面梁就坦率地说:"袁变卦了。"

看到端纳那副惊愕的神色,他又说:"不过,他还是要离开,但他决定不要外国人保护。现在,他希望南方绝对保证他的安全。"

端纳听了大吃一惊,不知不觉地坐在椅子上。

"你感到意外,这我可以理解。"

梁继续说:"但是,我们要想去掉他,那就必须顺着他。他最关心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庭和祖坟,这些都是美国人做不到的,他希望你去上海一趟,与南方领导人交涉这些条件。"

民国时期外交高级官员王正廷

他预订了下午8时开往上海的火车票,在7点45分正准备出门时,恰好接到一封电报:"即来沪,有事商量。"

在电报上签名的是两位南方的领导人,王正廷博士和王宠惠博士。

到了上海,端纳投宿于礼查洋行,并打电话给王宠惠博士。

这位当年他曾为之做媒的律师飞奔而至,同来的还有他曾帮其扮作老太婆出京的王正廷,他俩请他快去出席正在进行的会议。

"那儿有谁?"端纳问。

"孙博士已从日本悄悄回国,还有几位老朋友和一些新朋友。"

"那些新朋友都是谁?"

"噢,他们是进步党党员。"

"我不去,我不想跟这些恶棍混在一起。"

7

王正廷博士问这是什么意思,端纳回答说:

"我可不像你一样,那么快就好了伤痕忘了痛。当年,袁想要杀你,我及时带你出逃,这事还记得吗?而事发那时,当内政总长的,正是现在参加你们会议的一位人物。他曾对我说,要是你被枪决,他毫不在意!"

王正廷耸耸肩膀说:"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是好朋友了。"

王宠惠博士也对他说,这次会议急欲他居间斡旋,促成袁世凯退隐。

端纳没有提到来沪的目的,这时才顺着话题说:"此事可能不大好办。南方倒袁,要做到何等地步?他们让不让他安全出国?愿不愿保护他的家庭和祖坟?"

王正廷回道:"那是容易的事。"

"你们回去开会,给我写个书面保证,然后我来考虑怎么办。"

他们满口答应,当即转身回去,端纳为自己马到成功而暗笑,并及时电告北京。

次日上午,端纳答复他们说,如果再修正补充几点,袁世凯可在两天后,6月6日星期一宣布辞职。

当晚,南方代表团在端纳的房间开会,由他起草并拍发了促袁辞职的电报。

可是到了星期一,并没有听到袁已下台的消息。

下午,王宠惠等人又来到端纳的房间,开口就烦言啧啧,王正廷确信袁世凯欺骗了他们。

端纳坐着,平静地眺望城外,眼前是英国领事馆,街道的左边是美国总领事馆,从苏州河往西不远处,是伍廷芳博士的宅邸,那里曾是革命的中心。

在夏日的苍茫暮色中,路旁无数烧炭的火炉冒着缕缕炊烟,岁月如梭,往事依依,端纳一边凝望这个城市的景色,一边说:"袁没有欺骗你们,他死了。"

"死了?"

王正廷跟着说:"他又在耍什么奸诈。"

半小时后,北京发给端纳一封正式电报,内容是:"袁世凯今天下午死了。"

袁世凯死了三个月,历史的波涛已把国民党卷回政府中去。

6月在与王宠惠、王正廷开会之后,端纳带着南方提出的不容更改的条件回到北京,此后,端纳一直参与在各个相互敌对政党的讨价还价、磋商人事安排的幕后。

结果是前清协统,辛亥革命时业已转变立场的黎元洪接任总统;

北洋军人、前清统带段祺瑞任国务总理。

在内阁改组过程中,端纳劝段让中国最有才能的数学家、国民党党员陈锦涛担任财政总长,周自齐为农商总长,王正廷复任一度被驱逐下台的参议院副议长。

0 阅读:28

近代史初绽芳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