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7年,明清战争湖广战场的清军伤亡情况如何?

历史看最美 2025-02-16 04:45:20

要探讨明清战争湖广地区的清军伤亡人数,首先咱们以两个年份为例,公元1647年和公元1648年。

青铜火器。

公元1647年是大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8年是永历二年,顺治五年,下面不再另外书写年号。

这一年湖广战场上清朝一方最大的军事行动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个藩王所统帅的军队南下进攻南明政权,除了这三个藩王所统帅的汉军,还有满洲兵和蒙古兵“戊子,以恭顺王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与怀顺王耿仲明、续顺公沈志祥、右翼固山额真金砺、左翼梅勒章京屯泰(佟养和)率满洲蒙古汉军官兵往征湖广两广”除了孔耿尚这三个汉人藩王,汉军将领还有金砺和沈志祥以及佟养和。

明代军刀。

咱们看一看这波南下的战果,首先完蛋的是长沙方面的南明当局,近乎于一哄而散,后面会详细说,原大顺军将领王进才率军迎战满洲兵,结果被打跑;随后完蛋的就是清廷文书中所谓的“伪平尚伯黄朝选”也就是南明一方驻扎于湘潭燕子窝一带军阀黄朝宣部,按照实录中孔有德的报捷文书,黄朝宣部可能是做出了一些抵抗,但很快就被击溃了“臣率梅勒章京蓝拜、屯泰等由水路进至芦口,击破北岸贼营,智顺王尚可喜同卓罗等由陆路进至渚州遇伪总兵徐松节引马步贼一万三千逸去,随尾其后追击败之,会谍报朝选遁走衡州,臣等星夜进兵趋衡,朝选与其四子匿于神祠内搜获斩之余孽尽歼”。

明军明甲重步兵。

黄朝宣被擒杀、衡州失守之后,孔有德又派出怀顺王耿仲明、固山额真金砺、梅勒章京卓罗等人连续击败明总兵杨国栋:杨国栋先后在天津湖、牛皮滩、长沙,三次率军迎战,前后动员的军队人数达到了12000人,最后全部以失败告终;孔有德本人又和耿仲明、卓英等人率军进攻祁阳,歼灭明军7000余人,随后又攻破宝庆府,至此清军共击杀明军将领40余人,士兵32000余人。

清军绿营骑兵。

随后清军向永历皇帝的驻地武冈发动进攻,刘承胤发兵阻击,结果明军大败,10000余人被歼,刘承胤又亲率18000人前来迎战,又被击败,永历帝仓皇逃往广西,刘承胤投降,孔有德派遣辽东老将线国安率军追击,在路上攻破靖州,击败明军2万余人。清军又向沅州方向推进,在黔阳击败五营明军,杀7000人,沅州守将在张先璧的率领之下出城迎战,结果被清军击败,张先璧兵败而走,沅州陷落。

青铜手铳。

在此次湖广战役中,清军共计俘获明宗室27人,逼迫南明文官以及高级将领40余人投诚,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守备等武官投降者达到了2000余人,投降的士兵达到了68000人之多。

以上全部是出自于清世祖实录的记载,这种官方到不能再官方的“报捷文书”里面的数据有多少能信,相信各位都有数,比如在清世祖实录里面拥兵十三万的黄朝宣,要知道当初这人在长沙迎接何腾蛟的时候,按照明方的记载,黄朝宣手下的兵才1000人。

明军铁盔。

还有长沙附近根本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按照清朝湖广巡抚高士俊在这一年4月份发出的揭帖,长沙南明当局是“各各抱头鼠窜”清军“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长沙府城以及各县,先后投降的有明副将盛允升,带领部下官兵200余人,一同投降的还有乘坐了30艘小船的家眷;仍然驻扎在浏阳县的明总兵董英,在清军进入长沙之后率骑兵3000余人投降;又有“伪部院标下参游守王文”三人,率兵300余人驻扎于传家矶,后来到长沙城内投降,长沙一带进行抵抗的只有“又有平江县武举李兼斌并李科、李辰等,系何逆(应指何腾蛟)团练副总,盘踞岑川山寨,屡招不服。职标随 征官余启光,同赵副将下中军杨世奇,安塘二所,直抵彼巢扎营。三月初六日,有贼兵数十哨九龙宫劫塘,被随征官彭大庆等设伏截杀”清军仅缴获大旗一杆,刀二把,其余明军溃散而去。

明军铁盔。

可以说,无论是清朝一方的史料还是南明旧人所著之私史,都见不到双方有多次大规模激战的记录,上文所述清实录中唯一一次得到南明史料印证的战斗便是刘承胤所指挥的阻击战,时任南明广西巡抚鲁可藻在《岭表纪略》中记载刘承胤阻击孔有德“初闻宝庆陷,刘承胤力任战守,戒勿轻移,自出严御,陡溪铺营栅整肃之甚。恭顺王列营杨外里许,一骑出,一弹中之,日伤以十百计,晚则三吹三藏后衔枚待之。历三昼夜,铳死其兵百余,虏计无复之。献策者曰:不须弓炮,惟以小布袋盛火药然而丟之,营栅必成擒矣。虏善之。营栅皆茅覆,果为火燃,众不能支。初以张先璧故,分兵发防诸隘口。是顷,调方回而机已破,犹于桥侧炮伤当先一虏將落马。恭顺扎五里外寺中。上与百官仓皇莫措”此时是1648年二月初五日。

明代军旗。

按照鲁可藻的记载,这场陡溪之战的过程就是刘承胤率兵占据险要扎下木栅,排列枪炮狙击清军,双方用火器对射了三天三夜,清军被打死打伤100多人,结果清军趁着夜色派出奸细摸入明军大营之中,把木制防御工事和营房全部用火药点燃,然后清军趁机冲杀,明军大败,清实录记曰“又闻伪永历据武冈州,我兵夜发疾进。令梅勒章京黑成功、协领渥赫纳等为前队,遇贼梗路,黑成功等击败贼众,贼奔入木城。次日我兵纵火焚木城,夺门而入,斩伪监军道一员、伪总副参游一百余员、马步贼兵一万”显然是有所夸张的,但是这里也提到了明军的“木城”和清军纵火烧城。截止1648年年初这一仗,往前推算至1647年二月二十五日清军占领长沙,这将近一年的时间,真找不出什么太激烈的战斗。

明代铁矛头。

还是以鲁可藻《岭表纪年》为参考资料:清军逼近长沙时,长沙总兵王进才部以及何腾蛟的标营在城里杀人放火抢劫,然后逃之夭夭,逃到常德辰州一带;督师何腾蛟被自己的亲兵拥着上了船,顺江逃走,不久之后到衡州,后来又入广西;明总兵覃遇春率兵3000到宝庆,因为欠饷拒绝守城,不久之后逃到广东;卢鼎部将武自强部明军趁着清军占领长沙,拿下黄朝宣部控制的衡州,并且抢掠了当地的军械库,这似乎并不是出自于卢鼎本人的命令,卢鼎本人砍杀了数名乱兵才制止了抢劫。

清军绿营兵。

按照永历实录卢鼎列传的说法,卢鼎本人和其“部将”白良辅、武自强二人的关系很差,这样上下不协调的部队显然是没有抵抗的能力的,其他明军开始向永州撤退。

所以可以这么说,从1647年年初到1648年年初,在湖南方向的清军很可能只在陡溪战役中损失了数百人。

明代腰刀。

当然了,如果咱们放眼整个湖广战场,那清军付出最大伤亡战斗恐怕就是1647年4月份的安阳口之战:清郧襄总兵王光恩的弟弟王光恩和王昌在哥哥王光恩被清廷捉走之后率部七八千人反清,杀清总兵杨文富,副将漆尚友、荆南道甘文奎、襄阳知府杨矿、推官李实发、襄阳知县潘朝佑、荆南道刘开文、郧阳知府董有声、同知刘璇、推官孙阳声、郧县知县赵丕承、竹山知县童士勤、保康知县薛溥、郧阳行都司表捷,清湖广提督武昌总兵孙定辽率军3900人兵分三路进攻,在南明水师的配合之下,王光泰在安阳口击溃孙定辽亲自统帅的前锋1500人。

明代钢剑。

除了孙定辽本人被杀之外,清军阵亡的军官包括千总康世芳、千总邵本忠、把总刘起伏、总督标下百总张宗魁;督标前营副将李显功、千总高成旦、总督标下左营把总姚天德被活捉,士兵阵亡数量不详,考虑到有部分清军将领成功逃出生天,士卒也应有部分逃出。安阳口战役明军歼敌数字应在千名左右。大批文武官员被王光泰部反正军击毙或者擒杀。

所以总的来说,湖广战场的清军在这一年阵亡数字很可能不会超过2000名。但是到了1648年2月之后,情况就不同了。

2 阅读:231
评论列表
  • 2025-02-16 15:10

    公元1674年,三藩之乱期间,延平郡王郑经率军,驻扎在福建泉州几日,附近的老百姓闻讯,纷纷跑来看热闹,因为当地老百姓,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看见过明朝的服饰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