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 著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与作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并驾齐驱,相辅相承。
万经之王,《道德经》
“道生万物”和“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国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君王大”。天、地、王三者都要依循道来成就,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在于“道”是根基、母体之所在。因此在第二十五章,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和架构体系。
然而人如何以地为法,地如何以天为法,天如何以道为法,道如何以自然为法呢?当时的老子和后来层出不穷的解读老子之大哲们,亦都没有更进一层告诉后学,更大的疏忽,在于没有明白无误地箴勉后人,人能不能够以地为法之同时,亦以天为法,以道为法,以自然为法?人,可不可以直接跳过“地、天、道”,以自然为法?
鄙人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终于在周敦颐《太极图》和《易经》“综卦”模型体系的基础上,从“道”和“万物”两个方向和角度,以图表的全新形式,推演出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具体过程和演化路径,打破了《道德经》体系架构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此图不但揭示了“人如何以地为法,地如何以天为法,天如何以道为法,道如何以自然为法”的哲学历史研究之谜,也为解答“知行合一”过程中,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路线问题指明了方向,并同步回答了“人,可不可以直接跳过“地、天、道”,以自然为法?”的疑问。
《道德经》体系架构图
其具体操作步骤和演化路径,大概是这样设想和推演的:
首先,沿图左侧从上往下“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接着,沿图中下部从左往下右“人统万物以法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为万物之灵,人统万物以法道;
然后,沿图左侧从下往上“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万物皆循道而生,循道而行,并最终回归到自然之道的原点,
继而再进行新一轮迭代的“道生一,……,三生万物”和“人法地,……,道法自然”的过程,以至于循环往复,迭代精进,生生不息,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道人合一”闭环体系。
《道德经》体系架构演化示意图
故站在宇宙循环的终极维度和层面来看,万事万物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前后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循环过程,是一个逐级跃升的“相对闭环”,而“道”恰恰就是这个整体循环过程的终始点和跃升点。
同理,该《道德经》体系架构图亦能统领和涵盖《道德经》其他章节的主体思想和演化规律。比如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二章:“ 故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第十一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四十三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第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等,其中关于“有无”的综合辩证关系及其转化关系,都可以用下图的形式完美呈现出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其中关于“有无”的综合辩证关系及其转化关系,都可以用下图的形式完美呈现出来。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甚至于关于“对无用为,无心而为就是“无为”,“有为无为”均是为,为而不争是至圣”的综合辩证关系及其转化关系,亦都可以用下图的形式完美呈现出来。比如第二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第四十三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等等。
对无用为,无为而为,为而不争
说到这,有人不仅要问了,您独创的是“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的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该《道德经》体系架构图虽然已经以图表的新形式解决了“以易解老,以老解老”的问题,但是否也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统领和涵盖“诸子百家”的主体思想和理论体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后面的章节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如何“以老解百家”的问题。
上一篇:如何以易解老:在宇宙的尽头和周敦颐的《太极图》两端,转身得道
作者 | 东方既白
简介:十年学易,一朝悟道,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和哲学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易经》和《道德经》系统架构体系的开创者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