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误工费是指由于交通事故等人身损害事件,受害人无法正常工作而导致的收入损失,由责任人赔偿的一种费用。那失业人员是否有误工费呢?北京中恒信律师事务所李军律师根据法律要旨以及举证分配,对失业人员误工费的赔偿标准进行了分析解答,供大家参考。
一、失业人员的误工费判定
失业人员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要求赔偿误工费吗?
失业人员具有劳动能力,虽然客观上暂时没有工作及收入,主观上有找到新工作的急迫性,不能排除其在不受害的情形下可能获得的劳动或工作机会,并获得相应收入,但是由于其受到交通事故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失去了获得这种收入的可能性,对其赔偿符合利益丧失说的立场,也较为公平合理。
受害人是否有权请求赔偿误工费,不应以其有无具体收入来判断,而应以其有无劳动能力来区分。如受害人无劳动能力,则无权请求赔偿误工费。对有劳动能力但无收入受害人进行误工费的赔偿,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误工费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原则确定:
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固定收入: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无固定收入:如果受害人无固定收入,但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误工费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如果无法提供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劳动能力:受害人是否有权请求赔偿误工费,不应以其有无具体收入来判断,而应以其有无劳动能力来区分。如果受害人无劳动能力,则无权请求赔偿误工费。
三、注意事项:
1、时效性:工伤认定申请时效为1年,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诉讼时效为3年。
2、证据保留:医疗费发票、病历、诊断证明等需妥善保存,避免遗失或损坏。
法律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